电子质量
2020年第12期(总第405期)
作者简介院傅诺毅(1967-),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器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与仪器。
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的建设思路
The Construction Proposa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
傅诺毅(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福建厦门361004)
Fu Nuo-yi (Xiamen Institute of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Fujian Xiamen 361004)
摘要:在中国奋力迈向质量强国之际,国家质检中心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担负着支撑国内制造业高质量走向世界的职责。该文在论述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建设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分析历届政府主管部门对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能力的要求,为正在筹建中的国家质检中心理清验收要点,并提出如何实现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建设思路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107(2020)12-0069-05
Abstract:When China strives to become the leading country of high level product quantity,as the 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the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is carry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pporting the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lobalised with high quality.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n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from previous government authorities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capacity of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clarifies the key time points for the under-constructed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and carry out methods and thinkings on how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
Key words:National Quality Inspection Centre;Internationalization;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inking CLC number:F203
Document code:A
认证机构排名
Article ID :1003-0107(2020)12-0069-05
0引言
2018年12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市监科财[2018]260号),充分肯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或中心)的作用,明确国家质检中心的建设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有效举措,
是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文件对系统内国家质检中心在作用、布局、管理、发展上进行定位和规范,其中在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心数量在增加,面临的困惑也在增加,文件解决了近几年来一直困扰着大家的有关中心去留问题,
为中心今后有序发展和管理提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
本文根据笔者十多年来主持多个国家质检中心项目的申请、建设实施和现场验收的经验,围绕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建设方面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建议。
1中心国际化建设的意义
国家质检中心建设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基
于当时的产品制造水平和管理部门的检测能力,中心成立的目的带有很大行政职能,主要承担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和国家最高级别质量仲裁。由于在当时我们的检测水平与国际先进检测机构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心在国际化上要求是中心尽快发展成具有能与国外同类机构对话的能力。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在产品的制造、研发和创新等方面都取得快速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步看齐,因此国家质检中心在国际检测认证领域上所承载的职责和担负的作用也发生重大改变,国际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完善政府质量监督的职能
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的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但在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三项数值上,我们还处于第三梯队,因此国家把质量振兴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来实施,这就需要国家质检中心有担当。国家质检中心是政府实施产品监督检验的主要承担单位,是政府实施制定产品质量管理决策的参谋,因此中心在各项抽查和监测工作中,应
从全球的质量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提供准确数据和结果。特别是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后,抽检将会与市场更有效融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产品质量市场监控体系,让检测结果更加合理、准确、公平、科学。
1.2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国家质检中心服务的领域是国内主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也是中心所在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作为依托地方产业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中心,要有培育市场思维,学习国外检测机构的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和途径,及时将全球产业的质量动向、标准更新和认证规范等最新资讯和产业交流,推动检测技术服务向产业链深度延伸,成为地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中坚力量,起到质量技术在产业与政府间的衔接作用,体现中心对地方的经济价值,才能得到地方政府持久的支持。
1.3消除外贸技术壁垒的屏障
随着国内制造业市场由单一转向全球,产品技术和质量的竞争更加激烈,然而作为出口大国,目前在国内产品出口认证检测业务一直是外资检测认证机构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上海国检首次发布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和外资认证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最大的市场中,上海市场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检验检测机构中,外资机构7家,民营机构2家,国有机构1家,其中排名前五的均为外资机构,营业收入总计60.7亿元,占上海地区总收入的61.6%,外资机构优势地位显著。作为机构,他们在保证质
量的同时,作为相关利益方,掌握着国内产品的生产质量状况,不排除由于国际市场主导权的争夺,为所在利益方在制定新的技术贸易壁垒时提供支持。因此国家质检中心要加强自身国际化建设,取得更多的检测认证资质,才能在贸易战中有话语权,确保国内制造业持续具有国际竞争力。
产业要在全球占据领先,政府的支持、自身的质量和市场的认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质检中心作为政府、企业、市场三方的纽带,应具有全球格局,才能为国家的产业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技术服务。例如国家LED质检中心,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中心承担国家、省、地方各级政府的质量监督抽查中,提交结果分析报告时都会主动与认监委TC委员会、CQC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进行技术沟通,参照IEC最新文件,对一些符合国际标准但不符合现行国标的产品进行说明,给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意见,既保证检测的公平、公正,又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与市场之间,当国外针对灯具产品提出光辐射安全、低频磁场、噪音等检测项目要求时,中心在国内第一时间响应,快速解决企业在全球各地市场的检测需求。现在厦门LED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ED芯片和光源类高端产品制造和出口基地,占全国出口额近40%、全球产量1/3,与此同时,中心每年都得到政府的持续投入,被厦门政府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中心国际化进程的可持续性。
2中心国际化建设的要求
截至2020年上半年,系统内中心数量为576家,其中通过验收正式成立的有466家,尚在筹建中有110
家。随着数量的增加,总局对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进程的要求也在提高,主要体现在建设目标和验收评价两方面:
2.1建设目标逐渐增高
1983~1985年,原国家标准总局(质量监督局)批准筹建了第一批113家国家质检中心,目的是:尽快发展成能与国外同类机构对话、能指导国内同类机构、承担仲裁检[1]。从此表明,自国家质检中心成立之日起,国际化一直是中心的建设重点。2007年原质检总局在56号文《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中要求,筹建单位应对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关键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申报和验证,随后在2008年54号
电子质量2020年第12期(总第405期)
文《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对国家质检中心的能力建设水平实行等级管理。其中要求A级的总体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总局在科研立项、装备投入、科技奖励、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优先支持,同时,要求B级应两年内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5年,原质检总局在厦门召开国家质检中心深化改革会议,明确支持国家质检中心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的对接,实现检验检测结果和技术能力互认,提升国际影响力。
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组建便出台260号文《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和改进市场监管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国家质检中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技术交流、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加快推动国家质检中心"走出去",积极开展检测能力比对和国际互认,加强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和应对,提升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国际影响力,打造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国际品牌,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2.2考核评价逐渐加严
在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业务考核要求上,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影响力和权威性等三方面,期间我们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低要求到高标准的发展。十几年来系统内对国家质检中心在的验收和考核评分上可以划为三个阶段:
(1)2013年上半年之前
此阶段国家质检中心在国际化建设的评价体系中,各得分项主要采用百分制折算的方法,例如:在标准覆盖方面,按国际或国外最新先进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考核,缺少一个产品标准扣30分,一个参数标准扣10分;在能力验证与比对方面,参与机构可为国内同类权威检测机构,但没有国际比对得分不超过80分;在检测结果的互认方面,按中心仪器设备、知名度、总体水平等进行定性评价,但未签订互认协议的得分不超过80分。此外在著作、论文、标准化组织和其他学术组织,国际化的得分值是国
内最高等级的一倍,应对突发能力也需要有国际性事件支持才能得满分,该时期的验收考核已经从多个领域对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进行要求。
(2)2013年下半年至2019年
原质检总局印发(国质检科[2012]604号)发布《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分级管理实施意见》,对系统国家质检中心实行分级设立和管理,将其分为A、B、C三级进行管理,并建立对应的申报筹建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和验收标准。此阶段中心分为A、B、C三个等级。新的评分办法对国际化考核范围更加明确,例如国际标准的含义用"依据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或承认的国际标准或联合国、欧盟、美国等发布的技术法规界定范围"替代原来的"国际或国外最新先进标准",论文载体"按SCI/EI/国际会议/中文核心/一般刊物等级别"替代原来的"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或出版物",同时取消多个项目的保底分值,如在按国际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方面,B级满分要40%(含)以上的标准通过率,10%以下不给分;能力验证与比对按机构只能是国外同类权威检测机构,比对的结果必须有检验报告进行佐证;检测结果的互认必须有国外机构权威性依据和检测结果互认的证明材料;在著作、论文、标准化组织和其他学术组织,鼓励国家质检中心走向国际化倾向更加明显,其中以标准A级评分规定:每主持1项国际标准给3分,每主持1项国家/行业标准给0.5分,新旧体系的国内外差距由一倍扩大到六倍,B级和C级也有4倍的分差。这段时期的筹建和验收评价系统对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考核更加贴近实际情况,要求更细、目标更高。
(3)2019年至今
2019年2月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市监科财[2018] 260号)文件精神,总局再次出台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与验收工作程序,整个评价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其中在国际化方面考核变动最大的国际标准覆盖率考核(如表1所示),要求的提高对正在筹建中110多家国家质检中心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表1按国际标准进行检验的能力
总局通过对国家质检中心的考核,大大促进了各中心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但仍有提升空间。例如:现在实验室管理不再强调中心应取得CNAS资质,但这是开展国际业务的门槛,同时只有极少数中心实验室取得《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缺失上述资质,在中心出具国外的报告或与国外检测机构进行数据互认时,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有待商榷。
3中心国际化建设的思路
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进程从最早要求把国际交流设定为目标,到现在要求中心面对全球应主动应对、开拓市场、创立品牌一步步不断地提升。如何实现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要求,争创国际先进水平,树立国际检测权威,这是我们国家质检中心策划筹建和运行管理单位常常在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和同行探讨一下自己在中心建设思路中的三个要点:
3.1能力是国际化的前提
国际化的实现离不开自身能力的强化,我们在筹建国家质检中心时,常有筹建单位以总局能力建设等级考核制度为建设和验收目标,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心长期的国际发展定位给忽略,因此,能力的强化是系统性。
首先是意识上要强化。领导者应以地方产业的经济布局出发,结合产业的全球质量动向,以国际标准、权威行业规范和国外先进企业标准等为目标,把想做什么、需做什么、能做什么理清楚,筹备名称和范围不应追求高大上,力争在专一的产品领域里,依据人财物的条件,制定一个合理可行、与地方产品领域发展相适应的规划,把中心做精、做全,才能为中心检测能力的可持续领先打下基础。
其次是设备上要强化。检测仪器设备是中心能力建设的基础,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重现性直接关系着检测结果的质量,高端的设备是中心服务产业高水平制造和创新研发的保障,所以中心建设不能只为满足"三合一"的要求,只求有,不求精。特别是目前中心建设主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产品具有智能化、多功能和复合型等特点,因此中心在检测设备选型要充分考虑基础性、前瞻性和国际上行业的认可度,提高国际能力验证结果的符合性,保证中心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为中心的国际化运营打开通路。
最后是人才的强化。精良的设备做基础,科学的规划来引导,中心国际化目标最终还需要一支具有国
际视野的检测人才队伍来实现。为此,中心不仅吸收具有专业化知识、善于国际技术交流的高层次、高学历的人才,而且要加强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团队对新产品、新技术发展的预判能力。只有具有全球化眼光的检测队伍才能胜任赋予中心的产品质量抽查、认证检验、风险监测、检测方法研究和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提高国际化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实现中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融合,对中国产品质量稳定在国际一流水平发挥出重要作用。
3.2合作是国际化的途径
国家质检中心现在已取得很大的发展,具备一定水平的检测能力,但是产业经济在面对产品出口时遇到的技术贸易壁垒,中心的资质、市场、品牌、服务等与国外知名检测机构(下简称国外机构)的全球战略布局相比,
电子质量2020年第12期(总第405期)
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心有检测能力资源,了解国内产业布局,国外机构有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准确的认证规则解读,权威的认证检测报告,如果中心与国外机构优势互补,通过现场目击、检测互认和CB体系等方式实现"国内中心检测、国外机构发证",一是企业可以短时间、少费用、最便捷地得到国外买家认可的报告,缩短了从研发到出口的周期,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国外机构可以减少人员、设备、试验场地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三是中心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通过人员培训、能力比对、技术研讨等活动加强检测队伍建设,了解全球行业发展动态、客户需求意向、认证规则修订、检测设备升级等资信,探索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运营体系,提高中心实验室的影响力,由此三方实现各自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建议现阶段可以把中心与国外机构进行合作作为国家质检中心国际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
3.3品牌是国际化的目标
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出口产品质量检测与认证的市场也在快速增长,是国际检测市场中的重要组成,成为SGS、BV、TUV、ITS等检测机构的主要业务来源,也是国家质检中心努力拓展的领域。在国际检测市场上,由于我们中心及依托的母体都存在体量小、历史短、视野窄、经验缺、资质少、反应慢等共同因素,因此在国际检测认证市场上几乎没有
影响力和知名度,得不到国外客户的认可和信任。纵观国外机构的成长历程,一方面是稳守基地,利用政府支持、地缘文化的优势在所在地获得市场信赖,建立长期客户阵营,提升客户经济价值,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另一方崇尚扩张,根据市场导向在新产销地区、新产品领域、新认证资质对有市场营销能力的认证机构实施并购,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
由于文化不同、体制不同,加上我国现代科技起步晚,丧失了占据国际市场和发展先进技术的先机,尤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摩擦的因素,造成的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对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国际化要把握住自己的核心检测技术和数据,比如抓住现阶段产业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升级换代之时,完善检测知识产权权益的保护和应用,利用自身技术积累占据主动权,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取得发言权,参与全球的规则制定,才能赢得国外买家的信任,树立权威,打造品牌,拓展国外市场。
4结语
国家质检中心的国际化有助于持续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支撑点之一。这种国际化应该是具有中国特的国际化,创新质量技术和检测手段是国际化的核心,建议在今后的中心动态考核中,不仅在要关注标准覆盖率、能力验证、数据互认等方面的变化,更应该重视中心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作用和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国家质检中心逐步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关于国家质检中心的思考[J].中国检验检测, 2017,25(4):3-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