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验教学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年第2期
小分析观念养成策略
—以《最喜欢的水果》一课为例
宗若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统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统计与概率的
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技能。
要使学生养成数据统计、分析的观念,就应该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全过程,这样才能逐步养成统计意识。
关键词:数据分析;课堂教学;养成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感知搜集数 据的意义,唤醒学生的统计意识
爱尔兰作家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作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各种数据在日常生活中
比比皆是,然而许多学生却熟视无睹[1]。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统计意识,忽略了数据搜集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设探究的舞台,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唤醒学生的统计意识。
例如在教学《最喜欢的水果》一课时,我利用flash动画播放出开联欢会的场景:几个小朋友正在讨论联欢会上如何购买水果,由于意见不统一,学生便提出问题:究竟该怎样买水果?经过全班讨论,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只能买苹果、橘子、香蕉、梨四种水果,因此学生提出应该确定购买数量。
宗若灿,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实验学校,一级教师
整个数学探究活动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唤醒了学生的统计意识,然后层层深入,通过不断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统计问题;从搜集数据的过程发现了数据的重要意义。
二、创设民主氛围,鼓励搜集数据方 法的多样性,掌握合适的统计方法
法国大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数据搜集的方法很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学习水平等均有限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搜集数据,自主感悟各种方法的优劣,然后再引导学生从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例如教学《最喜欢的水果》一课,当学生确定了要先了解购买四种水果的数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调查,搜集有关的数据。搜集的方法千差万别,见
—44 —
2018年第2期
教育与装备研究
卖验教学
图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讨论:哪一种 搜集方法更好?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数据的搜 集和整理过程,所以一致认为第四种方法更好。
z 轉梨:養i
梨衍
垂i 車f 梨財梨
梨■■藥早I
〇A 口厶x \□〇A X 么
|
数据收集A □ 〇
^ Id
/1,1
(J )
1 1111
3
图1
三、 加强数据分析,启迪学生的推理
思维,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发 展所依赖的思想在本质上有三个:抽象、推理、 模型。”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发 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从而通过数据分析推理, 作出正确的判断。数据的搜集、整理是前提,数 据的分析、推理是过程,而作出判断是结果。若 不对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统计也就失去了意 义。
例如在教学《最喜欢的水果》一课时,当学 生搜集整理完数据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 行分析:通过刚才的调查,你从中知道了哪些内 容?我们应该怎样买水果?由于学生通过亲身 搜集数据,了解到了爱吃梨的人数最多,其次是 爱吃香蕉和苹果的人,最后是爱吃橘子的人。 因此学生对买每种水果的数量便有了更加清晰 的认识,很快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四、 激发参与热情,引导学生经历统
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教师传授 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意义建 构获得的。学生的学习教师并不能代办,也不 能灌输,应是创设必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
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做数学”中 获得新知。《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帮助学 生逐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观念是重要的。数据 分析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 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是蕴涵着信息的。因此在统计教学 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统计的过 程中。
例如在教学《最喜欢的水果》一课时,在新 授课结束后出示习题:周末咱们班要组织同学 们去游玩,大家都喜欢吗?
为了使学生参与到统计的全过程,因此我
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①
提出问题,明确统计方向:如果让你组
这次活动,你想怎样确定游玩的地点?学生根 据提出的问题,分析得出结论:先要调查同学们 喜欢游玩的地点,然后搜集数据,再根据统计的 情况确定游玩的地点。
②
制定方案,掌握统计方法:经过小组讨
后,学生得出结论:先写出市内适合同学们游玩 的地点,然后通过举手的方式统计数据;或者询 问同
学们都喜欢去哪些地点游玩,然后再通过 举手的方式统计数据。
③ 实施调查,搜集统计数据:根据制定的
案,进行数据统计。④
分析数据,作出统计判断:哪个游玩地
的人数最多,就去哪游玩。
整个数学探究活动是以问题为切入点,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感知 到数据搜集的必要性;制定方案,明确数据搜集 的方向;调查研究,确定数据搜集的方法;分析 判断,运用数据搜集的成果。正是由于学生经 历了数据搜集的全过程,因此才能真正理解统 计的内涵,使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
总之,统计的知识已经融入到了学生的日
常生活中,我们在教学时切不可将数学与学生 的生活脱离开来。只有使学生参与到统计的全 过程中,学生才能产生对统计数据的亲切感,才 会真正理解数据统计的意义所在,这样才能主
一 45 —
卖验教学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年第2期
动地分析数据,感知到信息的重要价值。数据分析观念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必须脚踏实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统计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观念。参考文献:
[1]吕敏,夏俊.一道习题引发的思考一浅谈学生
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 版),2015,(3):32 -3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
备考中的创新应用
郭琪琦肖安庆
摘要:翻转课堂是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互动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文中介绍生物学高考备考翻转课堂的模式,结合具体实例,阐述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备考中的创新应用。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考;备考;创新应用
翻转课堂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即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课前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参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的一种教学形态[1]。基于翻转课堂的一般模式[2]进行生物学高考备考,需要对各个环节的内容进行补充,而且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与应用于新课的翻转课堂有所不同。生物学高考备考的翻转课堂包括三个环节:①课前自学,包括“疑难点”调查、自主学习微课,目的是出学生在经过新课学习之后,仍有困惑和难懂的知识点,由学生借助微课提前自主复习,使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达到基本一■致的状态。②课中内化,包括小组互助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总结,目的是检验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复习之后的掌握情况,并在知识应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③课后巩固,包括在线检测与反馈、梳理“思维导图”,目的是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有成就感。本文结合生物学高考备考中的具体实例,阐述翻转课堂模式带来的新变化。
一、翻转课堂使高考备考的内容更有 针对性
在生物学高考备考过程中,学生除了构建知识网络,更需要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欠缺。常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结合考纲和历届高考试题,精细梳理知识清单,在复习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地毯式搜索知识盲点,非常耗
郭琪琦,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一级教师;肖安庆,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本研究是深 圳市推广应用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与推广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46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