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资、考编常考心理学实验汇总
在幼教招聘考试中,心理学实验是常考的一个考点,重点记住人物—实验名称—实验结论即可。
1.三山实验-皮亚杰-自我中心
实验者
皮亚杰
实验内容
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儿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见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
结果发现,幼儿对两个问题给出同样的答案,他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而不能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
实验结论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别人看到的,自己的想法就是别人的想法,具有“自我中心”自我中心的特点。
2.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格赛尔-成熟机制决定人的发展
实验者
格赛尔
实验内容
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T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预测: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
结果: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好,C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
实验结论
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证明儿童“生理成熟”对人的影响是最大的;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3.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深度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方法。
实验者
沃克和吉布森
实验内容
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婴儿的平台,平台两边复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
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
实验结论
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视觉的能力。并且婴儿的深度视觉能力随着年龄递增不断发展。
4.点红实验-阿姆斯特丹等人-自我意识-主客体分化
很多妈妈都知道,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会有一个阶段分不清“你”和“我”,当他想要妈妈抱抱的时候,不说“我要抱抱”,而是“宝宝要抱抱”,这是孩子话说得不好?其实不是,而是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世界里还没有“我”的概念。
实验者
阿姆斯特丹等人
实验内容
借用动物学家盖勒帕在黑猩猩研究中使用的点红测验(以测定黑猩猩是否知觉“自我”这个客体),从而使有关婴儿自我觉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个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抹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
实验结论
验证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出生后基本要到24个月左右才开始有“自我”的概念,可以进行主客体分化
5. 客体永久性实验-皮亚杰-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
实验者
皮亚杰
考编怎么考实验内容
测试者给孩子一个可爱的玩具,孩子会伸手去触摸它。但当测试者在孩子触摸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反应就会不同。
结果:9个月之前的孩子会停止触摸,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寻玩具。
实验结论
9个月之前的孩子还没有建立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客体永久性概念的建立大致在9~12个月左右。
6.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观察学习
实验者
班杜拉
实验内容
班杜拉的实验是将儿童置于两组不同的成人模特当中,一组是具有攻击性的模特,另一组是非攻击性的模特。
在观察了成人的行为之后,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模特的房间,观察他们是否会模仿先前所见到的模特的行为。每个儿童在实验过程中都保证不会受到其他儿童的影响。
孩子们被带进一个游戏室,在那里模特展示出不同的行为。实验员把一个成人模特带进房间,让他(她)坐在凳子上,然后参与孩子们的活动。
10分钟过后,让他们开始玩一套套零件玩具。在非攻击性一组中,在整个过程中只是摆弄玩具,完全忽视了波波玩偶。在攻击性一组,成人模特则猛烈地攻击波波玩偶。
实验结论
儿童侵犯行为的获得并不一定要以其亲身获得奖励或惩罚为前提,儿童可以通过观察他人从事此类行为之后受到奖励或惩罚而学会这类行为。
7. 陌生情境实验-艾斯沃斯-依恋类型
实验者
艾斯沃斯
实验内容
由母亲带婴儿进入实验场所(陌生环境),实验者作为陌生人出现在实验场所里,但不干涉母子的活动,片刻后母亲独自离开,由婴儿单独与实验者相处,由实验者观察婴儿的表现,再片刻后母亲返回。
实验者记录这个过程中婴儿从始至终的行为和情绪表现情况。这个测验给婴儿提供了三种潜在的难以适应的情景:陌生环境(实验场所)、与亲人分离和与陌生人相处,通过测验来研究婴儿在这几种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的探索行为、分离焦虑反应和依恋行为。
实验结论
根据婴儿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三种: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8. 延迟满足实验-沃尔特·米歇尔-自我控制能力
实验者
沃尔特·米歇尔
实验内容
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这些孩子说明自我控制能力较好,并且掌握了一些自我控制的策略。
实验结论
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巩固练习】
1.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答案:C【解析】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2.著名的“视崖实验”研究的是(   )。
A.大小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形状知觉
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方法。六个月大的婴儿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
3.证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有影响的实验称为  )。
A.双生子楼梯实验      
B.延迟满足实验   
C.视崖实验     
D.点红实验
答案:A【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的影响最大。
4. 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实验”考察儿童的(   )。
A.自我意识
B.道德认知
C.依恋行为
D.同伴交往
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沃斯运用“陌生情境实验”研究儿童的依恋行为。并且根据婴儿的行为表现,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三种: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