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3)小年有哪些传统习俗?祭灶有何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3)小年有哪些传统习俗?祭灶有何历史渊源?
小年,并非有明确而统一的日期,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是腊月二十四。还有一些地区比较特殊,如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应该说,民间保持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最古老,地区比例也占大多数,但从清中、后期开始,清朝皇宫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省事,顺便把灶神灶王爷也给祭拜一下,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过小年的核心含义,其实就是从这一天起,正式开始忙活,为过年做各种准备。小年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灶大扫除贴窗花洗浴备年货吃灶糖……等等,其中在全国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也最有历史文化渊源的习俗就是——祭灶。那么,祭灶都有什么历史文化渊源?
西周周公旦撰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四《天官冢宰第一》 载于《四库全书》
人类自从学会使用火来加工食物之后,便脱离茹毛饮血,逐渐形成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火加工食物的灶就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对火和灶的重视与崇拜始终伴随着远古人类的文明史,并且理所当然地在其中充当极其重要的角。我国民间早在商朝时期就开始供奉灶神,到周朝已形成制度体制。根据《周礼》之《天官冢宰第一》记载:“亨人掌共鼎鑊,以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 爨[cuàn]即,繁体字为。该记载表明,在西周天子的内务官职中,“亨人”这一职位专门负责内外熟食、灶火、烹煮之事。
据东汉郑玄(郑康成)注、唐代孔颖达疏的《周礼注疏》卷四十六之《祭法》中记载,周天子为天下祭祀对象确定七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神,就是:司命之神、中露之神、国门之神、国行之神、泰厉之神、户神、灶神。天子自己要亲自祭祀这七个神,诸侯一级只能祭祀其中五个,士大夫祭祀其中三个,嫡士祭祀其中二神,普通的士和百姓只可祭一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神,或祭户神,或祭灶神。《周礼注疏》还讲到,周朝敬奉颛顼[zhuānxū](三皇五帝之一、黄帝轩辕之孙子、人文始祖之一)之子火神祝融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将其祀奉为灶神。这说明我国从3000多年前的西周起开始,朝廷和百姓都已经在隆重祭祀着灶神。
西周周公旦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疏《周礼注疏》卷四十六《祭法》 载于《四库全书》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时期,灶神被列为主要五祀之一,和门神户神行神土神(古代各种文献关于五祀的说法略有差异)一起,五位神灵共同负责呵护一家人的幸福和平安。随着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兴起,道教对天地诸神、历朝历代王侯将相进行重新划分神职和命名,也就是所谓“重新封神”,灶神这才拥有了具体的职位名字和职责。
从此之后,灶神的职位全衔名称为“九天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是鸾门尊奉的三恩主之一,即厨房之神,对百姓之家来说实际上是大权在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归他管。灶神除掌管人们饮食、赐于生活便利等基本职责之外,还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善恶之职的使官,灶神左右还随侍着两神,一个捧着“善罐”、另一个捧着“恶罐”,他俩随时将这一家的善恶行为记录,都保存于罐中,年终述职时由灶神拿着罐子向玉皇大帝报告。古代“罐”字通“贯”,所谓“恶贯满盈”的说法即来源于这里,原为“恶满盈”,意为这家庭有人作恶多端,连“恶罐”都装不下了。民间不少人认为,灶神只负责一家吃喝、味道和口福,其实是很不全面的。
灶神的俗称有“灶君”、“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司命”、“香厨妙供天尊”、“灶王”等等,北方也俗称灶神为“灶王爷”。重新封神的故事在后来一千多年之后的明朝,被杜撰成为故事小说《封神演义》也就是《封神榜》。
所以,有人说灶神是道教的神,这是不对的,至少在道教诞生之前一千多年,远古先民就已经在供奉灶神,而且是一个朝廷、民间都十分重视的神灵。
晋代 葛洪编撰《抱朴子·内篇》卷一《微旨第六》载于《四库全书》
为什么要在小年祭祀灶神灶王爷?据东晋葛洪编撰的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卷一《微旨第六》中讲到:“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者三百日也。小者夺算,算者三日也。”原来,道教称灶神的职责是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所以要定期向玉皇大帝报告,如果有善行则降福、如果有恶行则降祸。小年之后到除夕这段时间,灶神要出远门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述职,士绅百姓之家因害怕灶神向玉皇大帝讲自己的坏话,趁小年之时灶神还在家未动身,隆重祭祀灶神以示“讨好”(即“封口”),同时为灶神送行,祝他旅途顺利,并期望他带着祥福、好处及时返回人间。
南宋 范成大撰《祭灶词》 载于《四库全书荟要》之《宋诗钞》卷六十三
南宋名臣、文学家、著名诗人范成大的诗《祭灶词》把祭灶的目的、程序、供品、禁忌,以及对灶神的嘱咐与期望,描述得一清二楚:“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
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首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饼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狗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归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该诗直白地描写了黎民百姓在节日里的朴素愿望和娱神自娱精神,叮嘱灶神要忽略诸如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各种矛盾,到玉皇大帝面前不要乱讲,从玉皇大帝那里讨要回来的东西和好处,记得要与我们大家分享。
除夕那天,是灶神从天庭玉帝那儿返回人间的日子,必须举行仪式把灶神迎接回来。祭灶仪式必须由男人进行,女人则要回避。大概原因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各种小矛盾,大多因家中女人而起,灶王爷平日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因此由女人来祭灶并向灶王爷求情,显得没有诚心,恐怕灶王爷也不相信。晚清《燕京岁时记》中也清楚地记载,京郊大地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谚语。
宋代 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十 收录于《四库全书》
让我们来看看宋代是如何过小年的。根据宋代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在北宋都城汴梁,腊月二十四日,正式进入过年,所以小年也叫“交年节”。老百姓都忙着请僧人、道士看经算卦,还要准备酒水、干果用来敬神,还要烧钱纸,帖灶马,以送故迎新。把酒
糟涂抹在灶门上,叫做“醉司命”。夜里在床底下点灯,叫做“照虚耗”。从今天开始,一般豪贵人家,遇下雪要开筵席,堆雪狮子,装扮雪灯,以迎接亲朋好友。
临近春节,街上都卖印着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和财门钝驴、回头鹿马之类的帖纸。还有卖干茄瓠、马牙菜、胶牙饧之类除夕夜要用的东西。胶牙饧就是用谷芽、大米熬制的糖,拉不开,可以敲碎,吃起来黏牙,有的地方叫它灶糖,也有叫关东糖,等等。进入腊月,会有三至数人不等一伙一伙的穷人,精心装扮,敲锣打鼓,挨门挨户去热闹一番,说是为你念咒以驱邪除魔,其实也是讨取一点钱财的小仪式,这种习俗叫做“打夜胡”。
宋代 吴自牧著《梦粱录》卷六 收录于《四库全书》
根据南宋人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记载,南宋都城临安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不管贫富,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地祭祀灶王爷,夜里家家户户都要在床底点灯“照虚耗”。白天街上,卖五米食、花果、胶牙饧、箕豆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另据南宋周密撰《武林旧事》卷三记载,腊月二十四日,临安也叫'交年节',要用花饧米饵祭灶,还要烧“替身”,还要煮糖豆粥也叫'口数粥'。街上锣鼓喧天,迎接傩祭巡游,以祈求平安发财。
过小年的习俗还有很多,各个时代、各个地区会有所不同,这里再讲几个:
赶婚。赶婚就是赶紧结婚的意思,讲的是小年到除夕这段时间,诸神都在忙于接受祭祀、出远门去天庭玉皇大帝那里述职,都不在其位,没人管事,所以百无禁忌,娶媳嫁女不必选择良辰吉日,这段时间哪天都行,因而不少人家会选在这段时间赶紧举行婚嫁仪式。
防鼠。我国古代一直是农耕社会,农作物收割后如何储存是一件大事,所以古代非常重视灭鼠、防鼠工作。过小年这天,在进行大扫除的同时,要检查并加固粮仓,堵塞鼠洞。小年夜里在床底下点灯“照虚耗”,也是为了驱赶老鼠、害虫。防鼠竟然还有一个偏方,据北宋著名教育家、藏书家温革编撰的《琐碎录》记载,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捉取老鼠一只,烧成灰,埋在正北方向,可保家中永无鼠耗。
打小孩屁股。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有过小年打小孩屁股的习俗,说是越打越发旺、越打越热闹。我的家乡就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搞得我小时候非常害怕过小年,其实家里的大人也就是吓唬吓唬小孩、教育小孩要听话而已。
过小年,上古诗词。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刘辰翁的词《鹊桥仙·小年》。
网络上刘辰翁的画像。应为杜撰
刘辰翁,南宋宋理宗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元朝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正月二十日去世,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
刘辰翁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但想尽办法学习。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到南宋都城临安,他的文章受到国子监江万里的赏识,被补录为太学生进入国子监学习,宋理宗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考中进士。宋度宗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曾出任临安府学教授。宋度宗咸淳四年在太平州江东转运使江万里处任幕僚。后因与权臣贾似道不合,便以母亲已老为由,申请赴任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一职。宋恭宗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五月,丞相陈宜中举荐刘辰翁担任居史馆职,辰翁辞而不赴。十月又授与他太学博士,但当时忽必烈的元兵已进逼都城临安,江西至临安的通道已被截断,未能成行。当年文天祥起兵抗元,刘辰翁曾短期参与其江西幕府。南宋灭亡以后隐居不仕,埋头著书,以此终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