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美酒的历史渊源
1、仓颉造字(兰陵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仓颉是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史官,在兰陵造字。荀子弟子李斯在兰陵作《仓颉篇》,后辅佐秦王嬴政建立秦朝,任丞相,将小篆体定为全国统一文字。因此,兰陵是中国文字的发祥地。
注1: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最早的文字距今有4800年的历史,即仓颉造字同时期。
注2:兰陵县兰陵镇镇北8公里的作字沟村有仓颉庙遗址。关于仓颉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除兰陵外,河南开封、商丘虞城、河南南乐、河南原阳、河南洛宁,山东寿光和东阿、陕西西安和白水等地都有仓颉墓或庙等遗迹,但是,鉴于中华民族第一次统一全国文字的李斯曾在兰陵作《仓颉篇》,足以佐证仓颉在兰陵造字的历史真实。
2、缯国故地(观点:中国丝绸的发源地)
缯国,一个以丝织品为国号的华夏古国。四千多年前,当中原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转变时,大禹东夷逐鹿,治理黄淮水患,垦出桑梓之地。大禹后裔姒少康中兴夏朝,封其次子曲烈于缯衍之地,以丝织品立国,故名“缯国”。鄫(缯)国历经夏、商、周三代,遗有高尧、鄫城、蔇、向城、柞城等古代遗址。
鄫(缯)国固守华夏东土,传承1472年,是先秦时代持续最长的古代封国。漫长岁月中,缯国先民与丝
绸结缘,《史记•夏本纪》载其黑白丝绸为贡品,是为古代丝绸文化的东方源头。西周封鄫国为子爵,小国寡民,生生不息。春秋后期,社会变革,鄫与鲁、莒联姻
结亲,谋求生存。鄫国经常遭受淮夷与邻国欺凌,先后有三位国君遭邻国戕杀。(兰陵镇内有刘堡子商周文化遗址,镇北17千米有鄫国故城遗址。)
3、鬯其酒
甲骨文武丁卜辞中有“鬯其酒”之句,“鬯”是商代用黑黍米酿造的好酒。
鬯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是象形字,状似盛东西的器皿。在篆文中,鬯是会意字,由凵(读作qū)、※和匕三部分组成。※是斜着写的米字,匕是取食的勺子,合计来的意思是用勺子把粮食酿的酒从盛器里取出。鬯的本意是指古代用来祭祀用的一种香酒,以郁金草(一种姜科香料)和黑黍酿成,气味芬芳。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在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兰陵镇修公路时,曾挖掘出带有“鬯”字样的商代酒器,再加上李白之谓的兰陵美酒有“郁金之香”的著名诗句,充分证明“鬯其酒”就是当今名扬天下的兰陵美酒。
4、季孙行父
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北上,鲁国、鄫国奴隶逃亡南下耕作沃土,井田制覆灭。鲁大夫季文子设立次室邑(今兰陵古镇),全面推行“初税亩”制度。前568年,鲁国策划外忧内患的鄫国属鲁,遭到莒国入侵,鄫国灭亡。太子巫率遗民归属鲁国,以曾为氏。曾氏源出鄫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子以儒孝之道传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为中华儿女不变的人生信条。季孙行父凡事三思而后行,家无私积,以节俭著称。(兰陵镇北17.5千米文峰山有鲁大夫季文子墓。)5、左氏春秋
左丘明(前502-前422年),曾任鲁国太史,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为解孔子《春秋》作《左传》,亦称《左氏春秋》。元朝方志《齐乘》载:峄州东北七十里有邱明墓。(兰陵镇东北12千米,兴明乡左家官庄有左丘明墓。)
6、寿圣高柴(观点:与黄帝同寿)
高柴(前521-前393年) ,字子羔。孔子门下弟子,曾在鲁国、卫国做官,后教书兰陵,创办书院,著有《子羔》等书,定居终老兰陵,高寿128岁,被后人尊为寿圣。(镇东北5千米,刘堡后村有高柴子羔墓。)
注1:黄帝也是高寿128岁,生日是三月三。为了纪念黄帝的诞辰,三月三成了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称上巳(sì)节。
注2: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注3: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7、次室义女
次室女是为爱国贞女。公元前380年,鲁穆公时,诸侯争霸,鲁国衰微,鲁次室之女忧君忧民,倚柱长歌当哭,担心君老太子幼,其
乱必生,竟如其言,次室邑后终为楚地。(兰陵镇中心有鲁次室亭遗址)
8、屈原命名
公元前319年,楚国政治家、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任楚怀王左徒期间,将楚国东北边城原属于鲁国的次室更名兰陵,取王者香兰美名,寄托王道乐土理念,蕴涵圣地之意。
9、秦武王举鼎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名荡,亦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
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荡出生时,秦惠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秦惠王在给荡取名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秦武王生而有神力,自幼身高体壮,勇武好战,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受到重用。公元前307年8月,秦武王出巡周都洛邑时与乌获、孟贲畅饮兰陵美酒,酒后的秦武王豪情万丈,又与他们比赛举鼎,结果两目出血,折断胫骨。当天晚上,秦武王因流血过多,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据悉,在已经开机的七集电视纪录片《嬴秦帝国探源》中关于秦武王的镜头中,有“拿兰陵美酒来犒赏三军”的台词。10、荀卿治县青出于蓝
荀子(前313-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哲学家、教育家,先秦思想文化集大成者,被尊称“后圣”。两任楚兰陵令廿年,礼义治县,践行政治主张。晚年著述讲学,终老兰陵。荀子从政,不过一县之令,礼法并用,王霸兼容,成就不同弟子的事业之路,正所谓“青
出于蓝而胜于蓝”,促成李斯辅佐秦皇嬴政建立一统江山,故荀子思想是奠定秦朝统一大业的理论基础。荀子弟子和再传弟子,既有李斯、张苍、萧望之、匡衡等国相人物,也有浮丘伯、王臧、孟卿、孟喜等儒家大师。“兰陵多学”是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一批儒家学子走出兰陵,成为汉武帝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栋梁。(兰陵镇东南1000米有荀子墓园。)
11、李斯(赵成钢观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肇始者)兰陵美酒郁金香的意思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
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早年在兰陵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辅佐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被尊为“皇帝”即源自李斯的创意,被秦始皇任为丞相制定了礼仪制度,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12、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在兰陵师从荀子,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孟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