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这一“对话”观念是与我们对语言、语文活动与语文教学的特质的基本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看来,语言不只是交流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
那么,阅读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命运动呢?
我们不妨看看一些读书人是怎样谈论他们的阅读中的生命体验的。周作人曾引用《诗经》中的《风雨》三章来描述他“挑灯夜读”时,由“风雨凄凄”、积郁成病到“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心境的变化,并且说了这样一番话:“不佞故人不多,又各忙碌,相见的时候颇少,但是书册上的故人则又殊不少,此随时可晤对也。”在他的感觉中,这样的“翻开书画,得听一夕的话”,实在是“大可喜”的人生快事。朱光潜在一篇论陶渊明的文章里,对陶诗“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作了这样的阐释与发挥:读书就是“打破现在的界限而游心于千载”,以发现“可‘尚友’的古人”,借“遗烈”的英魂使自己“感发兴起”,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
每一个真正进入“读书的境界”的人,大概都会认同周、朱二位的读书体验。读书确实是与“友人”晤对交谈。而其奇妙之处,正在于它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千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友人”进行交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只同与自己想谈与愿意谈的“友人”交往,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
撞击。而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而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人类的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是什么意思
大师、巨匠,那么,这样的读书交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谈话的对手层次越高,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也就越高。这样的读书交友就构成了对现实环境的一种精神超越。而“物我的回响交流”这句话,也许是更能显示“读书即交友,是朋友间的对话”的实质的。既是“对话”,就不是单向的作者向读者的灌输、读者的被动接受,读者也会有“回响”,也就是说,他也可以对作品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从而在某些方面“发现”了作者,这就是读者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的表现。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一个“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一种激发。因此,阅读活动实际上是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阅读,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样一种生命运动。
而中学生的阅读,我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教育,又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的“特殊性”有三:其一,它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是有教师参与的,这就有了教师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其二,所阅读的是按一定的教育理念与体系编写的教材或读本,这就有了编者的参与,从而形成编者与作者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以至编者与教师的对话。其三,它是在一个教育集体中进行的,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在阅读中,学生集体的参与必不可少,并且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就有了同学之间的对话。——在我们看来,中学语
文教育中的阅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 就包含了这样多重的复杂的对话关系。应该强调的是,这样的多重对话,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以每一个学生个体作为阅读主体与作者的对话为中心(出发点与归宿)的,其他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编者与学生的对话,同学之间的对话,都是为了给学生个体的阅读(对话)营造一个良性的言语环境,提供某种条件,而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我们再三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自由阅读”也就是这个意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