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5: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和灾情的空间差异。
(2)掌握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及灾情。
过程与方法
(1)联系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我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结合我国人口、城市分布,理解地震灾情的空间差异。
(2)联系我国地形、地质、地貌和降水特点,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和形成原因。
(3)结合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理解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对生存发展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认识危害,增强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005年的1月7日在印度洋面上发生了人类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海啸。海啸造成了相关地区15万人口的伤亡,使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给大家带来这么一段信息:
【课件展示】阅读材料:
在印度洋大海啸中,一名10岁的英国小女孩仅凭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救了几百人的性命。小英雄名叫缇丽,海啸来临前,她看见海面上起了很多泡泡,然后浪就突然打了过来。这正是地理老师曾经描述过的情形。并且她记得,从海水上涨到海啸袭来,这中间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起初,在场的成年人对小女孩的话都半信半疑,但缇丽坚持请求大家立即离开。当天,这个海滩是普吉岛沿岸惟一没有死伤的地点。
—— 2005年01月07日 14:17:03 《环球时报》
【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这段文字后,请思考:(1)印度洋海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2)假如你是此次灾难中的小女孩缇丽,你会如何应对?
(学生思考,并呈现自己的想法。)
【教师讲述】印度洋海啸就是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地震引起的。自然灾害带给我们人类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地质灾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的诱发可以是自然的也可
以是人为的,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唯有通过对学习,掌握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灾害间的相互联系,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将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下面我们一起探讨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地区、成因和危害等等。
【板书】中国的地质灾害
【板书】一、地震灾害
【讲述】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问题导引】阅读教材P30图2.7(即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分析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和主要多发区。
【学生回答】(认真读图,就能回答)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有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
新疆、华北和台湾。
【问题导引】答得很好!那么,为什么这样分布呢(或者说这样分布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青藏、新疆多发区就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地带,地震频发。
【板书】1. 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我国地震主要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问题导引】继续阅读教材P30的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出我国南北地震带的位置,并分析说明南北地震带多地震的原因。
【学生回答】(认真读图,就能回答)南北地震带分别在东经105°附近,大致经过云贵高
原、四川盆地、秦岭和黄土高原的西部。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多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构造运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
【问题导引】阅读教材P31图2.8,即中国地震灾害死亡人口(1949~2000年)地区分布示意图。思考: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为什么我国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东多西少?
【读图指导】 通过分析图2.8,可以发现:(1949 ~2000年)人口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学生回答】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而在西部人口稀少,大震也有可能只造成小灾。
【教师总结】可见: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探究活动】同级地震,我国东西部的灾情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推荐一人回答。
6级地震严重吗【教师点拨】(先倾听学生回答,然后点拨)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
经济发达,西部人烟稀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为严重。
【板书】3.我国地震灾情分布特点:东重西轻
【案例探究】阅读教材第31~32页的案例①、案例②,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1)结合第19页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阅读第75页“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试想,如果唐山有周密的地震减灾预案,会有如此严重的灾情吗?
(2)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
(3)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
(4)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
【探究指导】通过案例的阅读及探究活动我们能够了解到:
(1)我国地震的强度大;
(2)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②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①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②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③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唐山和南投地震震级相差不大,灾情不同,唐山地震受灾死亡人口多,而南投地震死亡人口大大下降,经济损失很大。
【问题导引】阅读教材P32图2.11,即中国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1949~2000年)示意图,分析我国灾情变化的趋势。
【教师点拨】通过阅读图2.11可以发现: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
【板书】4.我国地震灾情变化的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探究活动】分析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经济损失却上升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先倾听学生回答,然后点拨)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地震的预测水平在不断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程度在提高、人的防震意识在加强,抗震的应急措施在完善,因而使人员的伤亡减少;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即受灾体的密度增大),因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呈上升趋势。
【教师讲述】  我国的地震还有震源浅,烈度较高的特点。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省区均遭受过6级以上地震的袭击。从受地震威胁的人口来看,在广阔的高烈度区生活的人口已接近9亿。可见地震灾情隐患的严重程度之大。我们要时刻警惕地震的发生,搞好防震抗震工作。
【承转过渡】地震是对我国影响很大的地质灾害,此外,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某些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下面我们来探讨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分布及其原因等。
【板书】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讲述】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设问】我国为什么多滑坡、泥石流灾害呢?
【学生回答】略
【板书】1.我国多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
【点拨】从自然原因看:我国山地面积广大、山高谷深、地势陡峻、重力作用大;地壳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受水力作用大等。从人为原因看:我国山区分布着全国1/3的人口,2/5的耕地和3/5的铁路运营里程,受灾体较多;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山坡、植被破坏较重等。
【问题导引】阅读教材图2.12(即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从空间上出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的地区。
【学生活动】先阅读教材第33~34页相关图文,然后同桌二人讨论,合作探究答案。
【板书】2.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师点拨】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总的特点是:在地域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问题导引】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
【板书】3.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分布在夏季降水集中地区。
【教师点拨】这个同学回答的不够正确。应当分别看待: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读表指导】通过阅读表2.3(中国泥石流灾害区域特征比较),要了解以下内容:
(1)因水动力的性质与地表物质的组合不同,我国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2)了解不同区域泥石流的成因类型和特点。 
【问题探究】读图2.12(中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图),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地区,并分析叠加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点拨】图2.12表明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在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是我国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区,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有力的生成条件。
【案例分析】阅读教材第33页案例③,通过对案例③的学习,让我们了解:泥石流灾害给我国带来了严重后果,如摧毁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危害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及矿山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将会使我国泥石流灾害日趋严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