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3:6.2 地质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
学习目标: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措施,并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和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3.地理实践力:了解当地发生的一些地质灾害,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主要危害及应对措施。
4.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学重点
说明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危害
教学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一、地震
1.地震的地质形成原理
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地震发生的过程:
2.地震构造示意
阅读课本P107图6.11,再对应幻灯片的图片出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波。
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3.震级与烈度
以汶川地震为例认识震级与烈度——
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4.地震的分布
(读图分析-中国尺度)除了汶川所在的四川省,我国也有其他地区地震频发,是哪些
省份?
地震频发地区: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河北等
(读图分析-世界尺度)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5. 地震的危害
(1)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识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破坏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以九寨沟火花海为例。
(3)地震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这些影响具
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4)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二、滑坡和泥石流6级地震严重吗
(辨一辨)读图,你能辨别出哪个是滑坡、哪个是泥石流吗?
1.滑坡
(1)滑坡的定义
山体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滑坡的成因
发生滑坡的内部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
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
③存在易滑动面,植被覆盖较差
发生滑坡的外部原因:
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
(3)滑坡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斜坡地区
2.泥石流:
(1)泥石流的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的成因
发生泥石流的内部原因:
①地势陡峻
②丰富的松散物质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发生泥石流的外部原因:
暴雨或冰雪消融等原因,故每年的梅雨季、台风季容易发生泥石流事件。
*(3)泥石流发生的前兆及防灾措施:
前兆:水流增加并带有流木,水质变浊。有异常山鸣,动物有大量异常行为。地表有震动,有土壤的腐臭味。
防灾措施:往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4)泥石流多发地区
(读图思考)泥石流中度、高度易发区的分布,与我国哪两条自然地理分界线密切相关?
蓝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红系: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结论:泥石流多出现在季风区的山区沟谷中。
3. 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读图分析)我国泥石流、滑坡多分布于什么地形?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及黄土高原,多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成因分析)根据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讨论我国滑坡和和泥石流多发区及其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