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规范标准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级  别
滑  坡(104m3
崩  塌(104m3
泥石流(104m3
巨型
≥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
<10
<1
<2
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死亡人数
(人)
受威胁人数
(人)
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潜在经济损失
(万元)
小型
<3
<10
<100
<500
中型
3~10
10~100
100~500
500~5000
大型
10~30
100~1000
500~1000
5000~10000
特大型
≥30
≥1000
≥1000
≥10000
表14  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特征简表
灾种
易发区划分
非易发区
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
G=4
G=3
G=2
G=1
滑坡、
崩塌
构造抬升剧烈,岩体破碎或
软硬相间;黄土垄岗细梁地
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
响强烈。暴雨型滑坡。规模
大,高速远程。
红层丘陵区、坡积层、构
造抬升区,暴雨久雨。中
小型滑坡,中速,滑程远。
丘陵残积缓坡地带,冻
融滑坡。规模小。低速
蠕滑。植被好,顺层滑
动。
缺少滑坡形成的
地貌临空条件,
6级地震严重吗
基本上无自然滑
坡,局部溜滑。
泥石流
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
形成坡面泥石流;数量多,
10条沟/20km以上,活动强,超高频,每年暴发可达10次以上。沟口堆积扇发育明显完整、规模大。排泄区建筑物密集。
坡面和沟谷泥石流,6—10
条沟/20km;强烈活动:
分布广,活动强,掩没农
田,堵塞河流等。沟口堆积扇发育且具一定规模。排泄区建筑物多。
坡面和沟谷泥石流均有
分布,3—5条沟/20km;
中等活动。沟口有堆积扇,但规模小,排泄区基本通畅。
以沟谷泥石流为
主,物源少,排
导区通畅:1—2
条沟/20km,多年
活动一次。沟口堆积扇不明显,排泄区通畅。
续表14
灾种
易发区划分
非易发区
高易发区
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
G=4
G=3
G=2
G=1
岩溶塌陷和采空区塌陷
碳酸盐岩岩性纯,连续厚度
大,出露面积较广。地表洼
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
溶发育。多岩溶大泉和地下
河,岩溶发育深度大。
灾害点密度≥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1000m2/km2
以次纯碳酸盐岩为主,
多间夹型。地表洼地、漏
斗、落水洞、地下岩溶发
育。岩溶大泉和地下河不
多,岩溶发育深度不大。
灾害点密度为0.1-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 500-1000 m2/km2
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溶发育稀疏。
灾害点密度为0.05-0.1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100-500 m2/km2
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地下岩溶不发育。
灾害点密度为0-0.05个/km2,地面塌陷或地裂缝破坏面积为<100m2/km2
地裂缝
构造与地震活动非常强烈,第四系厚度大。
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第四系厚度大,形成断陷盆地,超采地下水。
构造与地震活动较为强烈,形成拉裂构造。
第四系覆盖薄,差异沉降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