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解疑
《望洞庭》解疑
作者:***
望洞庭的意思全解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2020年第36期
        同学们在仔细读了刘禹锡的《望洞庭》后产生了一些疑问,于是热烈地讨论起来:
        郝文:董老师,“潭面无风”应该是很平静的,怎么说它像“未磨”的“镜”子呢?古代用的是铜镜,未打磨的铜镜是看不清东西的。
        董老师:你先说说,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洞庭湖吧!
        郝文:“湖光秋月两相和”,当然是秋天的夜晚呀!这时的水与月光已经融为一体了。
        董老师:既然是夜晚,水面上的景物还能看得清楚吗?
        韦思明:既然是夜晚,湖面的景物都看不清了,那怎么能看清远处的“山水”翠绿的颜呢?
        周博林:我也有疑問,前句说“山水翠”,怎么后一句又把湖面比成“白银盘”呢?“翠”变成“白”的。还有,“青螺”就是湖中的君山,这里的“山”怎么又成了青黑的了?
        董老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倒挺有意思的,说明大家在边读边思考。哪位同学能解释他们的疑问?
        尤为:我在词典里看到,“翠”不光是表示绿,还有鲜明、分明的意思。既然洞庭湖如“白银盘”,君山如“青螺”,一个白亮,一个青黑,放在一起不就黑白分明了吗?
        吴林汉:我认为尤为的说法是合乎情理的,在月光下看景物,近处比较清晰,远处比较模糊。人从湖面上看过去,首先看到的是近处的一片水,而远处的君山只能看到黑糊糊的一团了。
        董老师:道理越辩越明,我们就要提倡这种学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