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亮点练:专题1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1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用时4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选题(共14题,每题2分)
1.古希腊对古奥运会的运动员的资格审定十分严格。参加奥运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曾有过犯罪行为的自由公民。同时,古希腊的妇女不能参加奥运会,甚至连参观的资格也被剥夺,否则会被处以极刑。这()
A.体现封建等级十分森严
B.导致了城邦制度的衰落
C.反映了法律意识的淡薄
D.不利于奥运会持续发展
2.雅典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高立法机构(还享有一定的行政和司法权力),负责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以及决定宣战、媾和等重大事务。年满20岁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而无任何门第出生和财产资格的限制。这说明,雅典()
A.权力机构缺乏制约
B.公民直接参与政治运作
C.官员整体素养不高
D.民主政治众基础广泛
3.格罗特在《希腊史》序言中写道:“亚历山大之后,希腊的政治活动就变得狭窄,而且堕落了——再也吸引不了读者,或者说再也不是世界的主宰了。”作者在此批评的是()
A.希腊化世界马其顿的大分裂相互宝保险怎么退出
B.希腊文明中心的向东转移
C.希腊化时代统治者的反民主
D.希腊文化的封闭和狭隘性
4.雅典城邦对体育活动相当重视,城邦政府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竞技比赛向公民传递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政治思想,赛场上的呐喊与助威声象征着公民对人民主权的充分肯定与认可,民主政治
在竞技中被赋予更多的公民支持。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与竞技良性互动
B.把竞技体育视为民主政治
C.城邦政府很重视体育民主
D.竞技活动在全民得以普及
5.希腊人写史的目的十分明确,即保存前人的业绩,给后人以教益。西方史学创始人希罗多德把自己的著作称为“历史”,其原意就是“研究”。而修昔底德则强调其所记载材料确凿性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据此可知,古希腊的史学研究()
A.为科学产生奠定理论基础
B.充满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
C.批判当时雅典的公民政治
D.全面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
6.在古希腊,“医生”这一职业诞生于对“医神”的崇拜活动。后来,名医希波克拉底却将疾病的起因与宗教巫术区别开来,对每一病例的诊断都以观察为依据。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
A.反对神灵崇拜
B.注重医术传承
C.强调个性自由
D.具有实证精神
7.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板上记载了众多关于“大洪水”的故事,其内容与其它地域早期文明的洪水传说非常相似。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该区域发现了厚约3米的“淤积层”,为证实“大洪水”传说打开了突破口。这表明()
A.两河流域是古代农耕文明发源地
B.历史记载必须经由考古发现证实
C.传说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历史真实高压锅炖排骨时间
qq被封号怎么办D.世界各地早期文明发展轨迹相似
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
8.古代雅典每年大约有1200人接受任职资格审查,而在整个古典文献记录中只有8人在任职资格审查时被指控,其中只有一位将军被陪审法庭取消了资格,另有一名执政官被议事会取消了资格。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重视提高官员素质
B.选官流程比较规范
C.民主原则得以贯彻
D.注重培育权利观念
9.雅典公民索弗隆尼科已剥夺了其子(苏格拉底)的继承权利,然而雅典的法律还是会承认苏格拉底为合法继承人,最终苏格拉底继承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遗产。材料意在说明()
A.民主政治背离了人文精神
B.苏格拉底思想得到了认可
C.家长制与雅典法律相背离
D.雅典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
10.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罗马国家元首。元首与元老院一起分管国家,把国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属元首,一部分归元老院管辖,元首与元老院分掌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这一做法也被历任后继者接受和采纳。屋大维时期的这些统治措施
A.奠定了近代三权分立的政治基础
B.使贵族统治在罗马确立起来
C.遵循了罗马共和时代的部分传统
D.有利于罗马共和国对外扩张
11.苏格拉底认为雅典公民法庭判决其有罪是不公正的,但审判他的法律是雅典民主政府颁布的法律,而服从法律是个人的责任,因此当他有机会逃跑时,他明确拒绝逃跑而是接受了判决。这体现苏格拉底()
A.不赞同陪审法庭制度
B.认同法律至上的原则
C.宣扬公民应服从城邦
D.开启了理性主义先河
12.在雅典城邦,陪审团或审判人员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不是靠法律处理,而是根据他们发现的“公道”,即正义感审判案件。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B.审判过程具有崇尚自由的人文精神
C.审判程序缺乏必要的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案件正义的解释
13.阿伊哈努姆城(今阿富汗东北部)建于公元前3世纪末,城中德尔菲神殿上
用希腊文刻着“童年时,听话;青年时,自律;成年时,正义;老年时,智慧;死去时,安详”的箴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303-前232年)颁布的一些法令都会附有希腊文译文。这些信息
可以用来印证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亚文明交流互鉴
B.“丝绸之路”促进了希腊文化向亚洲传播
C.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观念被普遍接受
D.古代希腊文明在文明交流中的中心地位
14.如图为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记录的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反映出当时苏美尔人
A.神灵崇拜盛行的社会生活
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
B.渴望人类永生的观念
C.命运受到环境制约的现实
D.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雅典出生的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他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与诺芬几乎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位托名诺芬进行创作的“伪诺芬”,他不但著述颇丰,且颇有见地。伪诺芬在公元前430年前后撰写的《雅典人政制》是其代表作。伪诺芬确信控制海洋与民主制存在着密切的关联:雅典的政治态度,从贵族派首领主导的“亲陆军”,转变为平民派首领主导的“亲海军”,这正是因伯利克里的军事指挥会带来的巨大改变。雅典扩充海军,看上去是扩充一个军种的势力,实际却是一种政治力量的扩充。伪诺芬也看到了海权相对陆权的战略优势:海权比陆权更容易组织军事战役,阻碍敌人的贸易会,防止敌人联盟。然而伪诺芬不相信海上霸权能与正派统治相一致,并称其为僭
政。柏拉图在这方面也提出:一个以和平为目标的城邦,不应当屈从于海洋的诱惑,港口的贸易会“滋
生灵魂的诡诈和不信任,并导致一个社会内部相互不信任,彼此不能友好相处”。
——摘编自梁二平《伪诺芬:海上霸权是僭政,放弃更危险》宋pro燃油版
(1)根据材料,概括伪诺芬对雅典政治制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伪诺芬对雅典政治的认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材料二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
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材料三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