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的问题及对策
李 璐 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工商信息学院
摘 要!我国家具出口增长较为迅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这些可喜成绩的背后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着家具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家具出口的现状以及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出积极有效的对策,使我国的家具出口得到质与量的双重发展。  关键词!家具行业 出口贸易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的基本现状
我国家具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家具出口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我国目前家具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与大品牌。我国家具出口自主品牌较少,多数是OE M方式出口,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和市场透明度高,我国家具出口价格较低,企业利润率不高。从企业性质上看,三资企业最多,民营企业次之,国有企业出口金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当前全国家具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2007年家具产值达到5400亿人民币,家具出口额226.17亿美元,2008年1-8月份我国家具出口176.50亿美元,同比增长24.66%,占据了世界各国家具出口额第一的位置,可以说家具出口在我国整体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国家具出口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2007年仅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地区、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韩国、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等11个国家和地区进口额达到179.16亿美元,占我国家具出口总额的79.21%。我国家具出口到美国最多,2007年出口美国94.64亿美元占我国家具出口总数的41.84%。
当然,随着世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家具的质量和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家具的实用性,环保性,还特别在意家具的美观和艺术效果。所以,我们的家具企业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地调整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具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比较大的比较优势。
二、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外部问题。
1.1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对我国家具进口的数量大量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正在加深和蔓延:对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影响持续加深,沿海地区大批企业订单持续减少,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大量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出路由出口转内销。
1.2出口贸易摩擦的影响。中国家具行业凭借自身成本、性价比等优势,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
在家具出口持续大幅增长的同时,相关问题也对家具行业发展构成威胁,应引起重视。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家具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在家具出口贸易中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发达国家经常用各种方法限制中国家具的出口,如绿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等都是发达国家常用的手段。
1.3国际家具市场的挑战。我国家具出口主要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来自南美洲以及东盟等国家。这些国家有比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原材料相对较丰富,而且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又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得他们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是我国中低档家具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其次是来自欧美国家的挑战。欧美国家生产的家具档次比较高,设计新颖,使用舒适,做工精细,更注重环保,深受高端客户的青睐,是我国高端家具出口主要竞争对手。
2.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中存在的自身问题。
中国十大环保家具品牌2.1出口市场结构严重失衡。中国家具出口贸易中,美国所占的份额相当大,中国家具对美国的可持续保持了年约30%的发展势头,几乎占美国全球进口家具总额的一半。中国家具出口过于集中在美国市场,这样就会给我们出口企业带来较大风险,如果美国政府有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动,将对我国的家具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降低了家具企业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中国家具企业要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开发新产品,新客户,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加大对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提高家具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2.2家具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不高。我国家具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但在产品质量,产品环保和工艺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外的品牌家具却早已向产品的功能化、环保化、时尚化方向发展。甲醛超标、家具材料劣质、使用安全、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等诸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出口家具中还未得到完全解决,也制约着出口家具企业的发展。我国家具企业的设计大部分以模仿为主,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薄弱,也非常缺乏高水平的设计人才,这些都制约了我国的家具行业发展。
2.3品牌意识欠缺。在国内,各类家具品牌种类繁多,中国家具业除了少数颇具实力的品牌外,但几乎没有一个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家具消费市场,但由于中国家具业强势品牌和经营理念的缺乏,只好把高端市场拱手相让给国外大品牌,中国消费者要买高端产品时往往也只关注国外品牌。中国家具业必须改变目前的形式,从OE M中跳出来,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自有品牌,并且要打造强势品牌。
三、改进我国家具行业出口贸易的对策
1.政府的帮扶作用。
1.1政府应提供及时完备的信息服务。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谁掌握了及时完备地信息,谁就掌握商业贸易的主动权。我国大多数家具企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资金和一些因素的制约使我们
的中小企业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处于相对劣势。这时,政府可以以自己的独特优势为我国家具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权威的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对家具企业产生影响的一些政策法规,收集其它一些国家相关于家具进口政策及家具国际市场信息。另外,政府应及时提醒家具企业应对这些政策法规时需注意的问题或应采取的措施,还要为企业提供商业信息和咨询服务,使我们的中小企业也能够共享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高家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2政府应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出口家具产品经常会遭遇绿壁垒或技术壁垒等问题。有的国家对我国家具的出口提出这样或那样认证条件。由于国内的认证机构相对较少,认证系统也不够流畅,而且国外的认证费用比较高,给我们的出口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同时,我国家具企业还经常会遭到国外的一些反倾销诉讼,但很多企业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处理这类问题总是力不从心。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生产及产品质量的监管,以帮助企业顺利达到一些国际标准和通过认证。同时应设立专门的渠道,设立更多认证机构和完善认证体系,为企业认证提供更多便利,帮助企业顺利获得相关认证以减少企业多余支出。政府还应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反倾销等各种诉讼,制定积极高效的应诉机制和流程规定,理顺反倾销相关责任人的关系,减少企业的损失。
2.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目前在家具企业的管理和市场营销中,行业协会对企业的影响不可小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活动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有很多政府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协调解决。行业协会可以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机构而存在,为家具企业提供
商业信息和国际市场行情的收集、分析
146
实证分析
和整理,随时根据国外先进生产和管理经验及营销战略,推动我国家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家具国际展会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行业协会应该和展会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加大展会的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展会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们的行业协会应该鼓励组织更多的企业参与展览会,不断扩大展会的规模。为我国的家具出口打造一个良好平台,使家具出口获得更大的收益。我们如果把展会做大做强了,这样就可以尽量把世界各地的客户吸引到我国来商谈,进行贸易磋商。这样不断降低我国家具出口商的销售成本,还带动了我国酒店,商贸旅游等其它行业的发展。同时,给我国的家具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很多便利,降低了我们的贸易风险。
3.企业自身的积极作用。
3.1企业应积极提高家具的生产质量及设计水平。目前,家具企业出口经常遭遇其它国家的绿壁垒,如何保证生产质量、提高安全标准是家具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毕竟绝大多数的企业的科研实力都非常有限,要想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企业不得不寻求大学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帮助,增强企业与科研机
构、院校的频繁互动。提高我国家具企业的制造材料的环保性,提升家具的使用功能迫在眉睫。比如说,企业可以合伙设立专项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专利,或者,我们可以把这些资金投入一些专门学院和科研单位,委托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另外,现在中国大部分家具企业都有以仿制别人的设计创意为主。企业应该意识到设计应该体现家具的核心价值,使其成为核心竞争力。家具设计的关键是人才。虽然有少数高等院校开设了家具设计专业,但很多设计师的设计也只限于模仿阶段,具有独创理念的家具人才仍然缺乏,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一些高级家具设计人才。
3.2企业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消费者家具消费理念正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家具消费的品牌时代正在来临,家具行业的产品质量也期待整体升级。品牌是企业的根本保障,有了过硬的品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住脚,才能创造出更高的附加值。同时应努力发展高端产品,因为我国高端市场的竞争相对比较薄弱,只有发展高端品牌才能使我国的家具出口产品结构比较平衡,满足不同消费市场的需要。中国家具业在品牌塑造上还比较薄弱,十分缺乏品牌推广和操作的经验。我们除了注重外在包装外,还得管理好品牌产品过硬的质量和设计水准,提高产品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中国家具行业的出口问题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
[2]王昭、宋维明.中国家具出口贸易增长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4.
[3]林具.我国家具出口坐稳世界第一[J].市场评论2007,2.(18, 19)
[4]韩宇红.中美家具反倾销之争的思考[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6,4.(11,12)
[5]享尔.木制家具出口呼唤∀中国品牌#[J].市场评论2007,11. (22,23)
[6]王加磊.国际贸易摩擦对中国家具及木制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2007,6.
[7]曹康.中国家具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际经贸2007,5.
(下接第148页)而巧妙地造型。福柯说:∀我们必须去想象、去构造我们可能之所是,从而根除掉那种政治性的双重束缚,即现代权力结构同时性的个体化和总体化。#∀我们今天的政治、伦理、社会和哲学问题就不是将个人从国家、从国家体制中解放出来,而是将我们从国家和与国家相关联的个体化类型中解放出来,通过拒绝几个世纪以来强加于我们的这种个人性形式,我们必须促发新的主体性形式。#
自我在这个时候就成为了自我的对象,自我就为自我决定和控制,自我创造了自我,即主体是自我技术创造和产生的,显然,自我技术取代了权力技术。福柯的必生研究:权力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的主体、自我生产的主体。权力外在于主体,主体被权力所规训和造就,这样的主体完全是被动而屈从
的知识生产的主体则是由学科想象和配置的,这样的概念化的主体是虚构的。自我的主体,他既非被动生产出来的,也非想象出来的,这种主体是自我自动选择的结果,是个体自我的有意造型。这是伦理主体,在性质上是主动的,他同权力造就的主体的被动性完全相反。如果说,权力技术使主体囚禁起来,那么,自我技术则使主体成为了摆脱界限风格化的艺术品。权力技术是对主体的反复操纵训练,自我技术则是主体的自动美学选择。
从福柯的∃性史%第一卷和以后出版的二、三卷主体的转变也可以明显看出他逐渐超越了后现代,而体现出后现代性的转向,他由无所顾忌的后现代的性体验,逐渐实践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人应该成为性欲的主体。他的生存美学是后现代性的,他把重心致力于引导、改良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不是后现代的彻底的否定批判,他吸取了古希腊的修养观,开启了后现代性的生存技艺。他的晚年代表作∃性史%第一卷(∃导言%或名∃求知意志%出版于1976年,第二(∃快感的享用%)、三卷(∃关注自身%)迟迟未能出版,一写再写,也反映了这个转变,一直到去世前才出版。第二第三卷的主题有很大的偏移,福柯晚年转而关注西方古代(希腊罗马)伦理主体或自我的修养问题。福柯在1983年4月(去世前一年)接受采访,谈到∃性史%一书第一卷时,被问到∃性史%第一卷于1976年出版以后就没有了下文了,他现在是否依然认为了解∀性#对于了解∀我们是谁#是核心的?他答道∀我们承认我对有关自我技艺之类的问题比对性要有兴趣的多了&&性是很沉闷的#。这表明了他晚年真正关注的焦点,也澄清了一般常见的误解。一般人以为他晚年编纂∃性史%,就像一般性学专家那样,关注性欲及性快感、性快感满足的方式
等等问题,这种刻板印象(或许是根据∃性史%第一卷的了解)又催生了新一波性学热潮。其实至少在∃性史%的二、三卷他关注的不是性快感或性享乐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类试图成为性欲或性享乐之主体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性会和伦理道德产生关联。在他所探讨的西洋古代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多葛学派等)在性问题上都归结到节制的美德,透过性节制,人才能成为性欲或性享乐的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伦理的主体。人要成为自己欲望或行为的主体,就涉及到自我的关系,以及符合某种道德目标。
福柯对西方古代性史的质疑和一种时间相关联,此种时间即∀生活技艺#或生存美学。他所谓的∀生活艺术#即有意义的、自愿的和相反的行动,人们借着这种行动不仅规定了自己的行为规则,而且寻求自我转变,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把自己的生活变成具有某种审美价值及符合某种风格标准的作品。这种把生活及自我当作一个艺术品来来修养及欣赏的概念,很浪漫、也很有吸引力。他在关于伦理学的访谈中也提到过类似观点:∀我觉得惊讶的是,在我们的社会,艺术已变成专业的或艺术专家所做的事,但是人的生活难道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吗?为什么灯或房子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而我们的生活却不能?#在福柯后期的观念里,不仅生活要像艺术品那样来精心创作,现代人的自我也是如此。他主张自我是个人建构出来的,而且不断地再建构,而不是存在于个人内在的一种不变的本质,有待个人去发现、去认知。这其实就是反对一种本质论,而是主张一种建构论。
福柯晚年研究的方向和中心,不再是完全的否定和批判,而是在关注自身的生存美学的基础之上,积
极探求人类的生存方式,他后期的理论批判,其实都是在建构一种后现代性的生存技艺。福柯的理论自始至终都是批判的,只是他后期的批判是对我们自身存在的分析和反思。所以说,单从批判这一个角度来说,他已经超越了后现代的彻底完全的否定和批判,在批判的同时进行反思和建构,走上了后现代性的批判道路,用鲍曼的话说,后现代性的社会学既是毁灭性的,也是建构性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福柯实践了由后现代社会理论到后现代性社会理论的转变。福柯的一生的理论路程,其实就是从后现代社会理论向后现代性社会理论转变的过程。
147
实证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