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门店包围菜市场:在非公平竞争环境下的农贸市场困境
⽣鲜门店包围菜市场:在⾮公平竞争环境下的农贸市场困境
前⼏天,去市场买菜发现⼀个很奇怪的现象,农贸市场周围开着很多卖⽣鲜的门店。
这让我⼗分诧异,这些店离菜市场就⼏步路,这不⽆异于鬣狗在豹⼦本营周围盘旋等⾷嘛?消费者怎么会因为这⼏步路放弃⼤型的、专业的、品类更丰富的市场转⽽选择⼩门店呢?这能有⽣意吗?
▲菜市场⼊⼝旁的门店
最后发现其实不然。这些市场周边的⼩型⽣鲜门店不但没有客流焦虑,⽽且⼈满为患。
遂仔细观察了⼀下,进⼊菜市场时,市场的⼯作⼈员要求我出⽰了“健康码+⾏程码”,并且对我进⾏了体温检测,⽅才准许我进⼊市场,并且嘱咐我全程规范佩戴⼝罩。
▲市场⼊⼝的红外测温检测
当我在感叹基层防控⼯作好到位的同时,发现市场内并没有很多顾客,经营户在刷⼿机,当我路过摊位的时候,他们会放下⼿机,抬起头招呼我,隔着⼝罩也看不清他们的表情,但语⽓中透着蔫蔫的状态。当时正值早上⼗点多,马上到准备午饭的时候,按理来讲应该是⾷材采购的⾼峰期呀,为什么市场内很冷清呢?
▲严格防控下的市场内部
我在⼀个摊位挑选了要购买的⾷材,结账时和⽼板闲聊,⽼板说道,“原来在市场中每天多数都是⽼⼈,现在疫情期间看到你们年轻⼈多了”,我附和着说道,“哈哈哈哈我们年轻⼈头铁”。结果⽼板说了⼀句话,让我⼀个激灵:“是⽼⼈嫌市场查健康码⿇烦,戴⼝罩⼜闷,不愿意戴⼝罩,都去门⼝那些店买菜了。”
说实话我惊了,⽼年⼈不是易感且易发展为重症的⼈吗?防疫⼯作越好的地⽅对于他们来讲保障更⾼呀!他们为什么要放弃防疫⼯作更到位的农贸市场呢?纳闷之际,⽼板补充道,“很多上了岁数的⼈⽤的是⽼年机,甚⾄没有⼿机,平时也不出门,出门也就楼下转转,菜市场转转,哪有健康码呀”。
▲进⼊市场必须经市场⼯作⼈员核验健康码
严格的防疫制度之下,必然会有⼀些政策照顾不到的地⽅,这让市场筛选了顾客。
在购买完所需的⾷材准备出门时,碰巧遇到两位约六⼗多岁的⽼⼈想要进⼊市场买菜,他们没有正确佩戴⼝罩,也拒绝出⽰健康码,只让市场⼯作⼈员测温,⼯作⼈员告诉他们这不合规定,不允许进⼊市场,其中⼀位⽼年⼈对⼯作⼈员⼗分不满,直呼:“我没病,我体温正常,就来买个菜,你凭什么不让我进?还说什么便民利民!”
▲同⼀时刻市场外围⽣鲜门店的景象
回家路上,特别注意了⼀下市场周边的蔬菜门店,顾客进进出出,畅通⽆阻,没有亮码,也没有测温。这些门店⾥⾯与我刚刚采购的市场是完全两幅状态,市场⾥⾯冷冷清清,三三两两的顾客,⽽这⼩⼩的门店⾥⾯⼈挤⼈,⼤多为中⽼年⼈,有些戴着⼝罩,有些没有,有些戴的不规范,更为诧异的是,有些摊位⾥⾯的商户也没有佩戴⼝罩,并且直接与顾客交流接触。
▲市场周边⾃产⾃销门店
商家门口的健康码怎么申请那⼀刻,我眼睛好似有了显微作⽤,看到了商户与顾客之间横飞的细菌和微分⼦。
这让我不经思考,为什么本意是保障众健康的疫情防控措施成了菜市场的⼀道筑墙,还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消费者选择另⼀个“细菌病毒培养的温床”呢?
⽣鲜店在农贸市场周边聚集
形式:夫妻店、联合经营门店
聚集在农贸市场的⽣鲜门店主要有两种形式,⼀种是夫妻店,⼀种是⼏位商户联合经营的店。
夫妻店,顾名思义由⼀家⼈经营的⽣鲜门店,夫妻店由于受到⼈⼒的影响,⼀般规模不⼤,售卖的⽣鲜品类、内容也⽐较基础单⼀。
▲混合经营品类齐全的⽣鲜门店
⽽另⼀种是由两位及两位以上商户联合经营的⽣鲜门店,例如⼀位售卖⽔产的,⼀位卖⾁的,再加⼀位卖菜或⽔果的,三个⼈⼀起合租店⾯但各⾃经营。这种合伙经营的店铺规模有⼤有⼩,可以是两三家合开,也可以是五六家甚⾄⼗家联合经营,⾥⾯的业态也更加丰富多元,可以称得上是⼀个⼩型的农贸市场,但与农贸市场所受的监管⼜是天差地别。
存量:此类现象在很多菜市场普遍存在
经观察,发现不⽌⼀家菜市场周边存在这种现象,很多农贸市场都有此类情况,或多或少,有的甚⾄严重到联合经营的“市场”⾯积和摊位都要⼤于正规的农贸市场,最为典型的便是杨家门农贸市场周边。
杨家门农贸市场经营⾯积两千多平⽅,⽽斜对⾯的临时组建搭起的“市场”⼀排三四千平⽶,⾥⾯也像农贸⼀样⼀个摊位⼀个摊位出租,但⼜不像农贸市场对摊主进⾏监管,让摊主们⾃主经营。
⾃主经营听起来就是⼀个充满可能性的商业⾏为,但是细细思考,缺乏必要监管的农产品贸易⾏为,他可以带给消费者、带给社会的隐患是什么呢?
缺乏监管的⽣鲜门店存在的隐患
01.现下防疫⼯作的推进落实
在疫情的反反复复下,农贸市场严格执⾏疫情防控的措施,时刻接受政府监督。
消费者进⼊市场需要测温亮码,全程佩戴⼝罩。经营户则由市场⽅统⼀安排每⽇测温、疫苗接种、培训疫情防控之下的经营⾏为规范等。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落到执⾏上,管理者的思想重视程度,以及执⾏的监管⼒度是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的中坚⼒量。
▲市场⼊⼝设置三位⼯作⼈员核验健康码测温
农贸市场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严格执⾏防疫要求规则,市场⽅承担起了经营户的带头作⽤,保障好了经营户⾃⾝安全,也严格控制消费者,确保市场内的安全经营。有些市场还灵活设置了处罚规则,例如常⼭农贸市场:“⼀天内发现同⼀经营户两次没戴⼝罩,停业处罚,并门⼝站岗值班两个⼩时。”
⽽农贸市场周边的⽣鲜店却没有有效地防控措施,消费者随意进出,商户⾃主经营,没有管理者,消费者和商户的⾏为都不受管控。疫情的漏洞总是出现在松懈监管的地⽅,⽽⽣鲜门店就是其中之⼀。
▲离市场不⾜200⽶的⽣鲜门店
问题是,市场周边的⽣鲜门店与市场紧挨着,⼀旦周边的⽣鲜门店失守,最终还不是要殃及鱼池?
更进⼀步思考,农贸市场是中⽼年⼈和外来务⼯⼈员聚集的地⽅,这类⼈不仅是易感⼈,⽽且他们的⽣存质量要低于社会平均⽔平,⼀旦爆发疫情,其后果不堪设想,前车之鉴已经出现。
底层众对疫情防控的觉悟,不仅仅依靠政府⽂件或者官⽅通报,更多地依赖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当他所处的环境要求严格了,他们才会提⾼⾃⾝警惕,反之,在惰性的作祟下,他们会为了图⽅便⽽忽略防患意识。
02.⾷品安全存在隐患
⾷品安全好像是社会的“道德三⾓形”,当它静⽌不动时,⼈们不会注意到它锋利的三个⾓,当它稍有转动时,便搅动地让所有⼈⼼神不宁。
⾷品安全问题被发现有两种情况,售前产品检测和⾷⽤者发病。第⼆种情况是明显的为时已晚,只能亡⽺补牢,⽽第⼀种情况,售前⾷品检测亮灯,在规范化的⼤型监管机构⽐较容易实现,例如商超、农贸市场。
▲市场检测室以及因为疫情防控关闭的市场侧门
农贸市场不仅天天有抽检、快检,还有明察暗访,冷链、⾷链都要做到位,进货要索证索票,农产品销售有规定标准,消费者售后可追溯。
例如“五化”提升后的农贸市场,熟⾷不可开窗,市场内不得售卖活禽,配备⾷品安全检测室,装备产品追溯系统,甚⾄规定市场的产品售卖标准。
▲市场内的熟⾷档⼝
▲市场的成⽂制度
经营户不仅要规范⾃⾝经营⾏为,例如公平秤、统⼀着装、价格公⽰、签订商户承诺书保证经营规范等,还需要做好垃圾分类,抵制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等,为城市治理和环境保护贡献着⾃⼰的⼒量。
⽽市场周边的⼩门店进货渠道不透明,不具备⾷品检测功能,更不⽤说⾷品追溯系统,经营户可以⾐衫不整,⼀边抽烟⼀边经营,甚⾄利⽤空地售卖鱼⾁、活鸡等,爬满蚊⾍苍蝇的熟⾷也在露天售卖,活活⼀个马路市场。
▲市场周边买⾁制品的门店
消费者在购买这些路边产品之后,如果出现问题,想要究责维权⽆异于登天,更别说溯源。杜绝⾷品安全⽆法追溯的情况,只能通过规范的完整的供应链信息保障。
03.打破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
在这些防疫⼯作与⾷品检测⼯作中,市场⽅和经营户都投⼊了⼤量的⼈⼒、物⼒、财⼒,⽽在这些隐性的投⼊之下,带给市场的却是⼈流下降,盈收能⼒⼤幅降低。
因为市场管理严格,不戴⼝罩、不亮码、不测温,不让进⼊市场,很多消费者为了图⽅便转⾝选择了市场周边的⽣鲜门店。
▲市场路边的早餐摊
▲市场内的早餐店
▲市场内的早餐店
原有的市场客流涌⼊市场周边⽣鲜门店,农贸市场经营户⾃然⼼有不服,不满市场规矩,跟市场⽅据理⼒争,甚⾄有些经营户因为市场管理严格,眼红外⾯⾃主经营不⽤快检,⼏个⼈联合起来到市场周边开门店,这导致了农贸市场内空摊率居⾼不下,⽽市场周边门店⽣意却风⽣⽔起。
就这样,市场⽅成了消费者进⼊农贸市场消费的⼀道障碍,不仅把消费者抵挡在外,还间接逼⾛了市场内的经营户,促使他们成为⾃⼰的竞争对⼿。
▲市场外的⽔产店
▲市场内的⽔产区
农贸市场严格执⾏疫情防控措施,商户和管理员都付出很多,⽆可厚⾮,但最终得益的却是菜市场周边的⼩商铺;农贸市场为了提升市场⽔平,不断进⾏改造提升,出⼒出汗,然⽽农贸市场周边的⽣鲜门店出现倒退回马路市场的情况;这些难免让农贸市场的从业⼈员感到⼼寒。
细想这些在菜市场周边开⽣鲜门店的商家初衷是什么呢?拦断本要进⼊市场的顾客,⾃⼰引流有困难,那就抢夺农贸市场的流量,好⼀个“背靠⼤树好乘凉”呀。
农贸市场在政府与市场的监管之下,在疫情防控、⾷品安全、禁塑宣传、垃圾分类等等城市治理⽅⾯取得了喜⼈的成绩,⽽市场周边的⽣鲜门店,却避开了⽇常的监管和审查。
市场繁荣需要竞争,但是是公平的竞争,是在同⼀起跑线的竞争,⽽不是依靠监管漏洞,利⽤消费者惰性⼼理,将城市治理置之不理的恶性竞争环境。
农贸市场也要正视⾃⾝客观问题
提升:市场环境与服务可能性
当然,农贸市场也要灵活,正视在⼯作中可以优化的地⽅。例如市场内带⼝罩觉得闷,市场是否配备了新风系统或者装备了空调?
“⼝罩+健康码+⾏程码+测温”⼀⼑切的防疫监管模式,给没有⼿机或者持⽼年机的⽼⼈带去了⿇烦,市场可否为这些⼈提供代购或者送菜进社区的服务呢?
▲市场空间环境的舒适性直接影响客流量
农贸市场应该是善于解决消费者问题的,灵活处理问题,在存量中寻增量。
价格:⽣鲜⾏业的核⼼竞争⼒
农贸市场要考虑在⼤环境已经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市场的核⼼竞争⼒:对消费者来讲——菜价,对经营户来讲——摊位费。
受到互联⽹营销的影响,现下商铺租⾦不⾼,⽽农贸市场受运营成本的影响,摊位费在上涨。摊位费的⾼低,这对经营户来讲是选址中较为看重的⼀点。
再者,农贸市场在过去⼀直处于⾏业领先位置,经营户在市场的庇护下,养尊处优,缺少竞争对⼿,收⼊可观,当互联⽹“狼性”竞争⽂化下的社区⽣鲜、线上团购等等⼀系列线上⽣鲜冲击⾏业时,市场和
经营户缺乏对抗经验,经营户⽣意量下滑,想要维持之前的盈收⽔平,只有增加利润,这造成了有时菜价⽐门店⾼。
▲⽣鲜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极⾼
⽽⽣鲜消费者是趋于低价的,尤其是农贸市场对应的受众消费者,菜价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客流量。
便利:市场停车问题有待解决
⽣鲜门店,以及带⽣鲜的⼤型商超,还有⼀个特点是停车⽅便,极⼤地便利了驾车来采购⾷材的消费者。
很多农贸市场不提供停车服务,周边也没有停车位,有些⾃⼰开车来买菜或者下班路上顺便采购的消费者只能舍弃市场,为了⽅便去⼤型商超或者⽣鲜门店购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