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作文热点素材----「人民日报」2月“暖闻热评”大盘点及点评
家门口的“冰雪奇缘”
李忱阳
【人物】延庆海陀农民滑雪队
【故事】2017年7月,北京市延庆区张山营镇的18名农民组建了延庆区第一支农民滑雪队。4年多以来,这支远近闻名的滑雪队实现了一项又一项突破:队长郎恩鸽取得了国际滑雪教练资格认证,超半数队员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也增加到百余人。滑雪队还定期开展义务培训,讲解滑雪知识、滑雪技巧,累计培训逾万人次。如今,多名队员已经参与到北京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之中。
【点评】隆冬时节,海陀戴雪,一片银装素裹。山脚下,海陀农民滑雪队的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滑雪服,沿着雪道时而弯腰加速、时而左右摇摆。自由驰骋的滑行身影,优美漂亮的轨迹,折射出中国红与冰雪白的美妙相遇。
因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滑雪队员与冰雪再续前缘。“羊倌”郎恩鸽丢掉放羊鞭,响应保护生态的号召,把一方青山绿水留给冰天雪地;伴随着依山建起的冬奥场地,他与十几位伙伴重拾滑雪板,组建起第一支农民滑雪队。从接受专业培训到获得专业资格认证,“野路子”逐渐滑出了“国际范”。队员们也逐渐掌握大回转、小回转、侧滑等高级技巧。童年“摸爬滚打”过的家乡雪地,留下了更加潇洒矫健、飘逸自如的运动身姿,见证着队员们人生轨迹的精彩转变。
因为农民滑雪队的努力,更多人与冰雪结下不解之缘。郎恩鸽和队友们取得专业资质后,就想着让更多人了解滑雪,走进滑雪场。看到小朋友不熟悉相关知识,滑雪队便义务走进学校,从认识和穿戴雪具教起;看到初学者对空旷的雪场心生怯意,队员便作出示范,一招一式讲解滑雪要领。这支日趋专业的农民滑雪队,一点一滴助力冰雪运动推广开来。让各个年龄、各行各业的人“感受滑雪乐趣,争取少摔跟头”,玩得开心更玩得安全,是海陀农民滑雪队筑梦冰雪的美好心愿,也是他们助力冬奥的务实行动。
从山下务农,到山上滑雪,再到参与北京冬奥会,农民滑雪队正在留下更多的冬奥印记:有队员成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安全防护员,有队员在冬奥测试赛中担任助理裁判,还有
2022年停暖时间多名队员参与北京冬奥会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滑雪队在家门口服务冬奥的愿望成为现实。随着冬奥会的到来,越来越多海陀山脚下的村民,不仅拥有了参与感,还体会到获得感:取得专业资质的队员当起滑雪教练,收入轻松翻番;许多当地村民服务雪场保障,掌握制冰等技能;延庆、崇礼等地的旅游、民宿等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家门口的“冰雪奇缘”,与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冬奥配套工程一起,助力当地村民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海陀农民滑雪队的故事,成为冬奥效应的生动写照。如今,北京冬奥会点燃冰雪激情,越来越多冰雪爱好者与志愿者们共赴一场又一场冰雪之约。我们相信,“一起向未来”,不仅在于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更在于全面提高冰雪运动水平,实现我国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
携手共创冰雪奇迹
尹双红
【人物】冬奥场馆建设者
【故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举办。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12个竞赛场
馆,3个冬奥村、主媒体中心等非竞赛场馆,备受瞩目。这些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展现出惊艳世界的“中国速度”和高质量成果,背后是数万名冬奥建设者夜以继日的拼搏奋战、无数次的攻坚克难。他们用兢兢业业的坚守和奋斗,为冬奥盛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点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玻璃幕墙线条灵动流畅,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赛道仿佛游龙盘卧山间,夜幕下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好似一只漂亮的“水晶鞋”,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依山而卧、气势恢宏……一项项令人惊叹的“冬奥工程”,凝结着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更见证着他们“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竞技舞台”的赤诚初心。
办好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制出有利于运动员滑出最好成绩的“最快的冰”,“冰丝带”的建设者武晓南和他的同事们面对“理论上可行,现实中无先例”的诸多难题,四处拜访专家、辗转各地取经。为了给运动员们提供更好的天然挡风屏障,“雪如意”被架设在山谷之间。由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为了让撑起雪道的136根柱子更加稳定,技术总工张裕和项目部成员一起,为每根柱子的构件单独制定了模板及架体的施工方案,最长的桩打到了地下23米。在规划中处处体现匠心,在建设中时时追求创新,冬奥建设者们不遗余力地付出、全情投入地工作,助力一个个开创性设想成为现实,让我们能够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场馆之美、竞技之美。
冬奥场馆建设周期长、任务重、要求高,既要加快工作进度,又要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难度之大超乎想象。为保证场馆“建好”“用好”,建设者们以“一刻也不能停”的速度抓工程进度,以“一步也不能错”的态度求建设精度,最终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冬奥盛会筑就坚实基础。为了给冬奥会提供良好场地保障,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制冰师李开顺和队员们在小海陀山凛冽的寒风中值守,在寒冬的夜晚作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进行6次冰面修复,仅仅为了修复出发区和结束区的10厘米冰面厚度,就要挥手2000余次,进行洒水作业。一个个令人惊叹的“鸿篇巨制”,刻印下多少建设者热火朝天的奋斗、不舍昼夜的坚守。“国际范儿”“科技范儿”“绿范儿”十足的冬奥场馆,饱含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是他们披着星光、浴着晨露筑就的梦想舞台。
“尽管受疫情影响,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多次称赞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世上本没有奇迹,是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冰场美容师”、汗流浃背的“空中飞人”、拼尽全力的“夜行侠”,让奇迹照进现实。从新建场馆打下第一根桩,到如今场馆林立、服务冬奥,广大建设者们用无悔的奋斗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工程。他们与所有为冬奥奋战的人携手共进,为呈现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冰雪盛会汇聚力量。
把拼搏精神传递下去
徐 行
【人物】我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罗致焕
【故事】59年前,在第五十七届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中,罗致焕夺得男子1500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获得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几十年来,罗致焕以不同身份为中国冰雪运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中,81岁的罗致焕成为第一棒火炬手,并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担任旗手护送奥林匹克旗帜。
【点评】“致焕,你低头看看,你胸前有什么?”回想起50多年前那场比赛,罗致焕至今仍念念不忘——当他站上决赛起跑线时,教练跑过来让他看看胸前有什么。那时,罗致焕穿着一件绒线织成的毛衣,上面绣着“中国”两个字,字的上方就是国徽。他听懂了教练的期许。那一刻,“为祖国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信念激励着这个年轻的小将拼尽全力、冲向巅峰。
中国冰雪运动起步晚、底子薄,在世界大赛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何其珍贵,又何其艰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运动员们的训练条件极其艰苦。罗致焕回忆,为了提前上冰训练,
他们只能“冷”,哪冷就往哪去。黑龙江黑河冷得早,整个队伍就从哈尔滨出发,坐火车再换大卡车到黑河,全程要50多个小时。没有室内冰场,运动员们就在野外上冰训练,有些地方冰冻得不实,一不小心就会摔进水里,冻伤是常有的事。严寒阻挡不了热爱,困难愈益砥砺意志。冰天雪地里的一次次滑行、艰难困苦中的一点点蓄力,成就了罗致焕的一鸣惊人,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开拓与突破,也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烙进中国冰雪运动的基因。
跨越半个多世纪,从无缘冬奥赛场到今天在家门口参与冬奥会火炬传递,罗致焕亲历了中国冰雪运动由弱变强的历史进程。当年,16岁的罗致焕接触滑冰时,还只能用两根鞋带把光秃秃的冰刀绑在鞋底滑行;今天,孩子们可以穿上专业的冰刀鞋、滑冰服、护具进行训练。当年,冰雪运动还只是少数人的爱好与梦想;今天,中国冰雪运动员用实力在国际赛场上演一次次高光时刻。冬奥会点燃亿万国人的冰雪热情,“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图景成为现实。这就是奋斗与拼搏浇灌的答案,这就是奋进的中国带给世界的奇迹。
罗致焕说:“对我而言,手中拿着的不仅是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更是中国一代代冰雪人拼搏精神的凝聚。”今天,放眼冬奥赛场,从力争捍卫荣誉、再续辉煌的赛场老将,到第一次踏
上冬奥之旅的00后新人,冬奥健儿们“为了祖国,冲冲冲!不负人民,拼拼拼!”爱国情、拼搏心感染、激励着赛场内外的人。敢打敢拼、冲劲十足的中国冰雪运动员,正在用志气、勇气、底气,书写新的冰雪篇章。正如罗致焕的期待,“把拼搏精神传递下去”,中国冰雪运动一定行!
“微火”成炬,温暖盛会
贾 乾
【人物】冬奥会志愿者体
【故事】志愿者是北京冬奥会服务保障的重要力量。来自各领域各方面近2万名赛会志愿者、约20万人次的城市志愿者参与冬奥、服务冬奥,成为一抹动人亮。他们服务场内场外、线上线下,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以专业的服务、饱满的热情迎接四海宾朋,为办好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提供了坚实保障,成为生动的“中国名片”。
【点评】近日,冬奥会志愿者“粉衣小哥”刷屏了。一名美国运动员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参加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感受,表示每次看到手机拍下的“粉衣小哥”志愿者对自己大喊“欢迎来到中国”的那一幕,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因为他们都太好了,所有的志愿者都那么亲切友好”。“粉衣小哥”孙泽宇看到视频后,也立刻给这名运动员回信,表达感谢与祝愿。两人之间的真诚互动,感动了很多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古语如今在冬奥会志愿者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不少网友纷纷表示,中国人的善良热情好客是刻在骨子里的。
“微火”成炬,温暖盛会。每一个冬奥会志愿者都如同一簇“微火”,无论走到哪里,都洋溢着热情的气息,绽放着温暖的光芒。在各大赛区,来自多所高校的90后、00后大学生们,从事着语言翻译、信息沟通、安全保障等服务工作,展现着特有的青春活力;在各个冬奥服务志愿站点,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们忙碌穿梭、默默坚守,为冬奥会的举办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从开幕式上手举各国引导牌的引导员,到身着明亮“天霁蓝”的检票员,从负责场馆内无线电频谱定点监测的技术员,到因热情洋溢而备受瞩目的标兵志愿者,他们坚守各自岗位,点燃志愿精神之火,为冬奥会的一个个精彩瞬间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不论是聚光灯下的欢呼,还是幕后的坚守,一簇簇微小却坚定的火焰,散发着炽热的情怀,共同汇聚成这场冰雪盛会上最温暖的光。
在冬奥会的志愿者岗位上,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格外引人注目。开幕前夕,青年志愿者们以“我们已经准备好了”的豪迈誓言,传递着办好北京冬奥会的信心和力量。赛会期间,他们绽放的青春光彩更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留下深刻印象。“微火”虽微,却是“青年志”胸怀天下事;“微火”虽小,却是“嫩肩膀”扛起重担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冬奥会现场,还有很多外籍青年志愿者,他们架起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与中国青年志愿者一起,激扬青春风采,共赴冰雪之约,点亮冬奥盛会,让“一起向未来”的交响更加响亮,让“天下一家”的情怀更加动人。
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标志由红、黄两组成。这个由国际通用手势语言“我爱你”演化来的标志,像一张青春的笑脸,象征着爱与奉献。正如标志所寓意的那样,冬奥会的志愿者们用微笑与善意,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北京冬奥会充盈着更多春天般的温暖。
为每一次超越和突破喝彩
邹 翔
【人物】冬奥冰雪运动员
【故事】“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拼到最后”“全力以赴就没有遗憾”“能在冬奥赛场表现自己,很棒”……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竞争十分激烈,比赛精彩纷呈。中国代表团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冰雪健儿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相聚五环旗下,切磋技艺、超越自我、传递友谊,受到广泛关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