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 ...
2022—2023学年下期期末八年级阶段练习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练习题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练习题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共13分)
“少年”,从来就是一个(xuàn) 丽夺目的形象。思想家梁启超高声赞颂: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领袖也曾赞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些诗词,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
诵读八年级下册课文,我们看见了这样的“少年”:满怀着“蒹葭苍苍,  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美好追求,拥有着 “   ②    ,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旷达胸襟; 展现着大鹏南徙时“      ③      ,   ④  ”(《北冥有鱼》)的凌云之姿; 弘扬着寒梅罹难后“        ⑤        ,    ⑥  ”(《卜算子·咏梅》)的坚贞精神;最可贵的是,“少年”能长存“   ⑦ ⑧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为天下寒士谋温饱的博大胸怀。总之,世界的精彩,会随着这一声声“少年”,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
今天,少年的我们,正在 C 壮成长,请不要冷漠,不要怅 (wǎng)  B  ;要埋头苦学,也要 D 望远方。
(1)依据文段中A、B处的拼音写出汉字并为C、D处加点字注音。 (4分)
(2)请在横线①~⑧处填写恰当的诗文。 (8分)
(3)文中画线句: “前脚跟着后脚,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到来。”读来拖沓,且与全篇的典雅风格不符,你会用成语“      ”替换。 (1分)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B.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桑梓” “桃李” “婵娟”分别代指家乡、老师、月亮。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垂髫”,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韩愈的《马说》。
3.下列句子语序合理的一项是(2分)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
①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②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什么是意境?
④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A.④②③①      B.②④③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4. 名著阅读。 (共8分)
(1)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4分)
(2)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去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4分)
5.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从儒家文化到现代的交友之道、为人之道,乃至治国之道,无不与“和”字相连。请完成下面“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共8分)
(1) 【对联天地】活动现场同学们得到这样一个上联,请根据对联知识,选出下联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 (2分)
上联:以和为贵历尽劫波兄弟在    下联:    修得公心义理真
A.静以修身      B.广积善缘      C.惟诚则灵        D.普渡众生
(2) 【活动项目】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拟写两个活动项目。 (2分)
示例:举办“和文化”图片展
项目一:       项目二:           
(3) 【警句欣赏】下面的句子均与“和”相关,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 (4分)
①忍一时,风平浪静; 退一步,海阔天空。  ②家和万事兴
③以和为贵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欣赏( ) 因为: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共17分)
我的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尖也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
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
④母亲对我说: “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
⑤我不停地哭闹,喊叫: “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借钱去给我买。”
⑥母亲叹了口气,为难 地说: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 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⑦我却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⑧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
⑨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 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⑩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
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
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 “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 ,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 “给钱。 ”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 “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 “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2022第7期有删改)
6.文章围绕着“第一支钢笔”,叙述了“我”梦想得到笔到终于得到笔的心路历程,其间母子有三次冲突。阅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3分)
冲突次数
“我”的表现
母亲的表现
第一次
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
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
第三次
推车上坡时,我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每小题3分,共6分)
今天立秋是什么时间2022
(1) 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2) 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
(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8.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词,体会此刻母亲与“我”的心理。 (4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