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105
< MEDIA FORUM 传媒论坛
作者简介:张宏峰,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电视艺术传播。
2018年1月,一款名为《旅行青蛙》的放置类休闲手游迅速刷爆朋友圈,赢得了广大“佛系”玩家的青睐。同年1月21日起,《旅行青蛙》从一款默默无闻的日本静置系手游成功跻身苹果App Store 国内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短短3个月间成为一款全球下载量过千万的手游。这款游戏的主角不同于传统网游中需要定期喂养的“电子宠物”的角设定,而是更倾向于一个拥有独立思想主张和行为能力的个体。《旅行青蛙》弱化了传统网游的竞技性和操控性,化传统电子游戏中主动的游戏“操控者”为被动的结果“接收者”。
根据2018年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供
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相较于2016年提升了2.4个百分点。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空前规模,让“万物互联”在网络用户的日常议程中成为可能。其中以手机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手机网络娱乐类App 用户的规模激增,高速增长的网络娱乐行业营收更是为网络文化娱乐产业的繁荣筑牢根基,将“被赋权的技术”演绎到极致,促成了手游的娱乐特质,满足广大手机网络游戏用户的使用需求。
1 基于用户心理的“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是一种较为常
见的受众行为理论,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E.卡兹于1974年发表的题为《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的论文。它极力强调受众自觉选择性及主观能动性。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传播环境,媒介在“满足”受众需求的方式上也在发生着改变,具
体体现为 “使用与满足”范围的延伸和程度的扩展。
移动终端的丰富化使得用户对媒介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广大手游用户在体验惯了制作精良的竞技类网游后,之所以选择《旅行青蛙》这一参与度较低的放置类休闲小游戏,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款游戏带来的不受拘束的轻松感及其传递的价值观念,用户将情感寄托于
旅途中的“蛙儿子”身上并始终处于乌托邦式的想象,满足了受众最为质朴的情感需求。换而言之,用户对于心之向往但又不能至的美好景象,能对着手机屏幕过过干瘾获得些许心灵慰藉也是极好的选择。
2 《旅行青蛙》手机网络游戏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1)满足受众对“本我”的原始诉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其中“本我”体现着人最为本能、原始的需求和欲望;“超我”是一个由伦理、制度等约束下的规范性人格,通常会与“本我”相对立而存在;而“自我”是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协调“本我”欲望和“超我”约束的意识层面。因此社会人必须舍弃某些“本我”欲望适应并满足“超我”约束。
《旅行青蛙》能够为玩家提供一种不受“超我”约束的拟态环境。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规则较少,就使得“超我”的约束力大大降低,“本我”的需求得到凸显和释放。因而受众可以在游戏中到现实生活中弱化了的自由成分。这只将80%的时间都用来旅行的青蛙,就是一种绝对自由的象征符号,
手机网络游戏《旅行青蛙》爆红归因探析
——基于受众“使用与满足”视角
张宏峰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目前,电子产业日益精进的技术使得智能手机足以承担起各类手游App 的畅通运行,智能手机在用户
日常生活中所起的娱乐功能也因手游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愈加凸显。手游玩家参与到某款游戏是为了满足自身某种需求,因而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视角,探析《旅行青蛙》手游瞬间爆红的原因,旨在为今后更多“现象级”手游在网民中的有效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并试图为游戏公司日后做好更多同类型游戏产品提供借鉴样板。关键词 旅行青蛙;手机网络游戏;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6-0105-0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