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5: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质量检测(六)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辛丑条约》签订后,晚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自救,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答案 D
解析 晚清政府推行的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阶级条件,故D项正确;直接促使武昌起义爆发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故A项错误;改革并没有加强清政府的综合实力,故B项错误;新政没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故C项错误。
2.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军队南下镇压。河南一些卜卦的人,见有清兵来问卦,故意说南下不宜,以动揺军心。一些火车司机故意撞向运送清兵的火车,致使清军无法到达武汉。这反映出(  )
A.北方具备发动革命的众基础
B.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清廷失去对地方势力的控制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一些卜卦的人和火车司机阻止清政府军队南下镇压,反映出清政府逐渐失去民心支持,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空前严重,故D项正确。
3.被民族危机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答案 A
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国,这是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故A项正确。B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做过,故排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辛亥革命前已经有了初步发展,故排除C项。戊戌维新运动也促进了思想解放,故排除D项。
4.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
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即参议院和临时大总统是一种单向制约关系。这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保障议会中心地位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确立责任内阁制度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选举、弹劾等权力,但却没有赋予临时大总统解散参议院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规定的目的是限制将要就任临时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的权力,因此A选项正确。
5.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进行了国会选举。选举结果为:参议院中,国民党占54.5%,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进步党占25. 2%;众议院中,国民党占60.4%,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占20.6%。这表明国民党在当时(  )
A.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      B.有广泛的众基础
C.成为社会进步的总代表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通过国会选举,国民党获得了两院议员多数席位,在参众两院中均为第一大党。这表明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国民党注重用法律武器捍卫民主,故A正确。
6.(2020·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
A.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
7.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
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从反对乱臣贼子到反对帝制自为体现了从维护帝制到反对帝制的变化,即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故C项正确。
8. 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重新颁定教育要旨,指出教育必于忠孝节义植其基,于智
识技能求其阙,把教育宗旨概括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七项。其根本目的是(  )
A.推行社会教化      B.恢复传统文化
C.准备复辟帝制      D.宣扬西方文明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1915年袁世凯以大总统名义……忠孝节义植其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大肆推行尊孔复古,故C项正确,故A、B、D三项错误。
9.(2020·山东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B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因为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战争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因此该经济奇迹出现的关键机遇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故B项正确。
10.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 D
解析 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题眼是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反映了实业救国热潮的出现,故选D项。
11.(2020·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1916年8月,李大钊在《 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写道:须知吾青年之生,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青春中华之创造,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这一观点(  )
A.是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
B.是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C.是实现救亡图存的呼吁
D.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答案 A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对青年的使命进行了定位,即为自我而生,非为彼老辈而生”“为青年而造,非为彼老辈而造,说明这是李大钊对青年追求个性自由的表达,故A项正确;1911年的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题干
没有涉及救亡图存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问题,故D项错误。
12.新文化运动是基历次改革与革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人们从热衷于直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下功夫。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
A.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冲击      B.放弃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C.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      D.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放弃了直接政治变革的要求,转而重视思想文化观念革新,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
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材料二 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命令各省督抚仿照江苏、湖北等省做法,选择文理明通之士出国留学。同时,自费留学生如学成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准照官派留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和派用。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 000余人的规模。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67%、普通科30%,高等专科入学者3%-4%,进入大学者仅1%。清政府1907年发布上谕:(留学生对)国家要政任意要求,不考事理,肆口诋毁,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奸徒游匪借端煽惑,大为世道人心之害。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变化。(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对
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0分)
答案 (1)特点:主要由洋务派推动;留学方向主要前往欧美;学生主要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学习内容主要为洋务运动服务;注重对学生的传统教育与思想灌输。
变化:留学政策成为国家政策;政府鼓励自费留学;日本成为留学主要目的地;留学人数增多;学习形式多样,且多为速成。
(2)原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渐趋富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出现中国学习日本的热潮;政府提倡和鼓励;日本留学费用低;中日两国距离接近,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接近,留学日本较为便利。
影响:吸收并传播了近代思想文化,有利于近代思想解放和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4.(2020·山东嘉祥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摘编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摘编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