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日热潮的原因探析
清末留日热潮的原因探析
一、留日运动的原因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民族危机的推动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萨摩和长州两藩中下级武士为首的革新派在明治天皇的支持下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大改革,史称明治维新运动。它促使日本由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迅速变成一个可以和资本主义国家并驾齐驱的强国,并在外交上逐渐对外扩张,在1894年对中国宣战,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全中国震惊,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居然被一东洋小国所打败,这一噩耗使得全国人民痛心不已。人们在震惊的同时,也开始冷静地重新审视日本。日本之所以以一个国土狭小、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变成一个东方强国,就是因为其吸取西洋文化,实行明治维新改革之故。而日本明治维新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文化教育方面进行“文明开化政策”,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日本的强大和民族危机的空前尖锐促使越来越多的爱国志士下定决心向日本学习,于是大量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决定联袂东渡,去日本留学。
(二)清政府的政策支持
清末时期,戊戌变法喋血未干,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八国联军入侵,这一切都把清政府推入深渊。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和统治危机,清政府不再粉饰太平、自欺欺人了,决定实行“新政”。改革模式主要学习日本,于是清政府提倡留日学习,并制定了许多留学政策。其中包括上谕:1898年8月2日颁布的《军机处传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面奉之谕旨片》,1898年9月7日颁布的《致日本国国书稿》;奏议和议论:1898年1月康有为的《进呈日本明治变政考序》,同年4月张之洞的《劝学篇》中的《游学》,同年6月《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请议游学日本章程片》和康有为的《请广议日本书派游学折》,等等。
日本出国留学的条件(三)日本方面的支持
清末留日运动如此狂热,离不开日本政府和学者的大力支持。中国派遣留学生是为了“变法图强”,而日本支持中国留日事业的目的却恰恰相反。日本希望通过培养亲日派来逐步控制中国,使得中国日益趋附于它,让中国永远成为弱国,不能强大。如时任驻华公使矢野文雄于1898年5月14日给外务大臣西德二郎的信件中赤裸裸地指出,“如果将在日本受感化的中国新人材散布于古老帝国,是为日后树立日本势力于东亚大陆的最佳策略;其习武备者,
日后不仅将仿效日本兵制,军用器材等亦必仰赖日本,清国之军事,将成为日本化。”所以日本方面对设法安置中国留学生表示了极大热情,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许多特殊学校,如为中国培养师范生的宏文学院、培养中国普通学生的日华学堂,等等。
(四)客观条件优势
无论从距离、经费、还是文化上考虑,留日都比留欧、留美更加便利。中日“一衣带水,一苇可航”,在交通方式只有水路的年代,使得中国留学生不需要远渡重洋,就可出国留学取经。尤其在文字方面,中文和日文虽读音相异,但很多字形却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为中国留学生融入日本,减少文化隔阂提供了有利条件。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的《游学》章中,列举他主张留学日本的五点理由:(1)“路近费省可多遣”;(2)“去华近,易考察”;(3)“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4)“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害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5)“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之后,留日之势更加兴盛。
二、留日学生对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留日之士看到日本教育制度的先进,越发感到科举制度的腐朽,他们的思想也
不断通过报刊、书信影响到国内。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弊端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接触过国外教育的人对科举制产生不满,最终在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除此之外,普及义务教育的观念也在中国不断被宣传重视,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被各国效仿。而中国是从日本了解到义务教育的。留日学生对义务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近代中国实施义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