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动态
摘要:在“课程思政”的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挖掘和运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实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关键,也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劳动精神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旨在挖掘其内在思政元素,利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课程思政;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职学生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力求有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蕴含深刻的思政元素,有待专业教师挖掘,并加以运用。
一、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1.马列哲学教育,学会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开篇就深入探讨了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诸多因素中,学生既要掌握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如遗传、环境和教育,又要考虑幼儿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当教育活动符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并满足幼儿的活动愿望时,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体现了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教师应立足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到环境、遗传及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此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儿童的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儿童当前发展水平的认识上对儿童进行评价,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看待问题。
2.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生树立怎样的儿童观直接决定其在未来面对儿童时采取怎样的教育观,是把儿童看做听命于成人的被动接受者,采用灌输式的教育,还是把幼儿视为具有探究潜能的主动学习者,在师幼互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师幼关系的建立。学生
可以从幼儿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中,深入认识儿童个体的独特性,在正确的儿童观指引下,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3.师德、职业精神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社会道德的体现。因为幼儿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年幼的儿童,他们具有依赖性、可塑性和向师性。因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课程中对于教师所扮演的角的分析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等内容的呈现,正是一种教育契机,教师可以根据相关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入认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所肩负的重任,从道德层面约束自己,能够切实做到热儿教育,恪守职责。
职业精神包含职业认识、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等。通过对儿童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于儿童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形成职业荣誉感,从而更好地磨炼学生的职业意志,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克服困难,坚守初心。
二、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运用
我们应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座“孤岛”,我们可以通过对专业理论课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教会学生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将思政元素融合于课堂教学,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时政热点,多种方式学习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立足于本专业,局限书本知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而未更好地结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抓住当前热点问题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例如以“幼儿园小学化”为例,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广泛搜集资料,探究幼儿园小学化的成因、寻解决策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锻炼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线上资源,激发学生热情
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线上平台分享教育资源,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分析真实案例,以情动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发对于学前教育事业的热爱。
3.创造实践机会,丰富学生认识
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与儿童亲密接触,体味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苦与乐,可以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让学生坚定信念,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
“课程思政”是春风化雨,是润物细无声。当代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中,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予以引导,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作为重要抓手,需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作者单位:辽宁省丹东市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运用
■詹妮心理学专业课程
10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