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网上祭英烈留言怎么写
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推进,大学生应该牢固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大学生。采编这份学习材料,目的是帮助广大学子更多地了解法律,并且学会合理的运用法律来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侵害。
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人才
一、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1年2月1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工作报告中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
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二、形成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永葆本的法制根基,从制度上、法律上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确保国家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确保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确保国家统一、社会和各民族大团结,确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确保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贮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从制度上、法律上保障国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从制度上、法律上解决了国家发展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日益繁荣、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确定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根本路径,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三、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大特征
——有法可依,体系配套,内部和谐统一
1982年通过现行宪法,此后又先后通过了4个宪法修正案。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总体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有法可依——新手画小白兔怎么画7部门法律齐全
华为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视机 构建法律体系是为了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法律体系形成与否,不能简单以法律的多少来论,而要从它的作用来判断。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和单行条例等,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部门法律组成的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统一整体。”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法院院长应勇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基本的主要的,特别是起支架作用的法律大体上已经有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总体上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特别注重从制度上解决公民权利和利益保障问题。我国法律制度从不同方面对公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社会权利进一步做了具体规定,从实体和程序上切实保证公民享有广泛、充分、真实的自由和权利。有利于依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从事政法工作30多年,亲眼目睹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及其为公民权利保障带来的诸多进步。”应勇说,记得20多年前,一个人在看守所里竟然会拘留了10多年,此后,因为逮捕拘留条例和刑事诉讼法的相继出台,超期羁押的现象得到缓解;同时,因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问世,“民告官”也成为公民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日益得到制度保障。
体系配套——3层次相互协调
看法律体系的形成,要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不仅要看法律,还要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它们都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发挥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
皮蛋拌豆腐 “有些事项在宪法中做出规定,有些应当在法律中做出规定,有些则可以由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各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各司其职。”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明宝说,对用法律来规范尚不具备条件的,可依法制定行政法规,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时再制定法律;对一些地方事务,可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
目前,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制定现行有效法规5079件,省会市及较大的市共制定现行有效法规2500件,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现行有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86件,经济特区共制定现行有效法规237件。地方立法为地方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为国家立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确保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备受关注的“全民控烟”为例,最近2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制定实施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地方性法规。如何控制公共场所吸烟,如何最大限度减少烟草对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何在个人爱好和他人、公共权益之间实现平衡,都曾是地方立法中争议颇大的问题。但地方立法还是充分尊重绝大多数不吸烟者的控烟诉求,在充分审议论证后出台地方性法规,并借助立法后评估持续推动法规实施。
今年3月1日发布的“上海控烟白皮书”显示:法规实施1年来,全市公共场所控烟状况有所改善——各类法定禁烟场所内吸烟发生率由法规实施前的37.5%下降到去年9月第2次监测时的3.42%,劝阻率从实施前的19%提高到第2次监测时的54.1%;在禁烟场所内发现烟头、闻到烟味的情况也明显减少,《条例》已初步显现法律约束力。截至去年12月31日,各级控烟监管部门共检查各类公共场所212043家(次),责令整改3494家,及时整改到位2622家,立案处罚并12家,并对5名个人予以,罚金共计25400元。
与此同时,“控烟”也已进入国家立法程序。“去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已有300多名代表联名提交议案,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启动控烟立法程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吴忠泽说,目前,这一立法案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阶段,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方立法为国家层面的立法提供了借鉴。
内部和谐统一——立、改、废同等重要
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是说,现有的法律就已经足够了;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仍然需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情况制定新的法律,适时修改已有的法律。
“一个运转良好的法律体系,就好比一间大厦,大厦从建造、装修到使用,要安居、宜居,就需要不断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的立、改、废同等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参事金长荣说。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地方性法规的清理。2007年底前制定的135件上海地方性法规被列入清理范围,去年7月,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上海市乡人民政府工作暂行条例》《上海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上海市公证条例》《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管理条例》《上海市居民同外国人、华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地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婚姻登记和婚姻咨询管理若干规定》等5件地方法规被废止;同时,48件地方法规也都纳入修改范畴。
从全国范围内看,截至去年10月底,全国共集中修改地方性法规1317件,废止地方性法规426件,较好解决了地方性法规中存在的与上位法“不一致、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
“今后,法律的修改、废止将‘常态化’——对于需要统筹修改的法规,要及时列入今后的立法计划,抓紧修改;对于根据法律清理情况,以及上位法的制定情况,需要由地方制定配套法规的,要抓紧制定。”金长荣说,“常态化”的法律法规清理,将有助于不断提高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保持一致的自觉性、主动性,将切实保证中国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和谐统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