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位·经典
思政教育Si zheng jiao yu
86心理学专业课程
学前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林 恒
(金华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9)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是当下也是今后专业课教学的新理念,本文围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心理学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提出该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以及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提升途径。
【关键词】 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一、“课程思政”提出背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不能如以往一
样,将学生的思政教育都依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更应该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不仅只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要重视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的培养。
二、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思路
学前心理学是一门旨在让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引导学生能够遵循儿童心理成长规律进行科学的教育活动。心理学在历史上属于哲学范畴,与思想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等。学前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探索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与“课程思政”自然有机融合,达到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思想价值理念[1]。
(一)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的选择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的课程,也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方式,它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是教师将专业课程中原本就包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突出强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到思想政治理念的熏陶。
在探索学前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最先要厘清的便是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就是政治课程中的知识,它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既包含了政治理论知识,也包含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创新创业教育等等。
1.学前心理学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核心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文件也明确提到要强化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就要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能够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当下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冲击的社会氛围下,大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观念的冲击,对于理想和追求认识模糊不清[2]。
在学前心理学专业课程讲授中,作为学前教育必修的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同时,促使学生感受到根据科学的心理规律特点进行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和理想追求。
2.学前心理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学做真人。道德品质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除了真善美,也有职业道、社会公德等等。这些年频频曝光的幼教机构虐童等恶劣行径,从一定层面反映出部分幼教人员的道德品质低下,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情绪管理水平、智力水平等都处在成长阶段,甚至说是较低水平,所以学前儿童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或是不遵守规则的行为。作为幼教人员应该理解幼儿这些行为的合理性,而不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学前儿童,更不能因为学前儿童达不到标准就体罚甚至虐待。
学前心理学就是让学生知悉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到在面对幼儿时,不能
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应该感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理解幼儿很多行为的合理性,耐心和爱心,知识领会的同时也提升自我的道德品质。
3.学前心理学中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在学前心理学中也是有很多体现的,学前儿童的心理成长离
【作者简介】 林恒,金华教育学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