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材选入的古诗文皆是文质兼美、思想涵丰富,既具有工具价值、又具有人文价值的经典篇目。学习经典篇目,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和古诗文名句;理解、把握这个单元古诗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
者的思想感情;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语言和意境。
2.方法与过程
能借助注釋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能根据要求查一般的资料,初步懂得利用资料帮
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两组小任务,比较阅读
1.自由活泼的小品文宋·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一组,主题词为“秋月”“冬雪”。
(1)美景写深情
《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这两篇小品文中的景物描写,称得上是“写景双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型交横,盖竹柏影也”,秋夜的月光正是如此,似有若无、澄澈空明。“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古文名句网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一幅水墨晕染朦胧的雪夜湖山图,整个意境
苍茫寥廓、纯洁幽静。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澄澈空明的月与他旷达的心境浑
为一体,极富诗情画意。张岱在湖心亭看到寥廓寂静的雪景,将“一痕”“一点”“一
芥”“两三粒”进行组合,令人感受到作者那种人在天地之间的渺小、茫然、无所寄托的
深沉思考。
(2)知己解真意
苏轼“念无与为乐者”,既写尽了他的寂寥,也不由自主地透漏出张怀民就是他的真
知己。张怀民当时也被贬滴到黄州,但是他坦然自适,还在长江边筑亭以陶冶性情。苏轼
帮他取名为“快哉亭”,并赋词相赠,“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当苏轼来到承天寺,“怀民亦未寝”。一个不经意的“亦”字让我们读出了两人相知相怜、情怀旷达的心灵默契,也体味到了“知己两相知”的难能可贵。
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却没想到亭上已有人先他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
意外的惊喜,偶遇的知己拉张岱同饮,酒逢知己,遗世孤立的张岱自是痛快淋漓,这样的
画面给寂静清冷的西湖雪夜增添了几分暖意。
2、北宋山水散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一组,主题词是“忧”与“乐”。
《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探讨“忧与乐”这一古典文学中重要论题
的佳作。但范仲淹显现的是深沉的忧患之感,则欧阳修凸显了喜乐和谐的氛围。《岳阳楼记》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表现作者忧
国忧民的情怀。《醉翁亭记》写太守与民众一同出游山林,相聚宴饮,同去同归,欢乐基
调贯穿全文,文中“乐”字出现 10 次之多。“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这本是自
然景观之乐;而“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乐趣又可转寄于“宴酣之乐”,这
是人文社会之乐;甚至人的活动对自然也产生了影响,“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为又
回应自然之乐。《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太守非禽鸟,本亦不能知禽鸟之乐,但他如此说,其实禽鸟乐是人民乐的艺术观照。
二、名家专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李白诗歌中节奏变化和情感转换,体会李白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能感受李白诗歌的情感内涵,知道想象夸张等手法的表达效果。能借助酒、
月等典型意象解读李白的诗歌,鉴赏这些意象营造出来的意境。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和阅读一定数量的李白诗歌,查李白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诗作的评论信息,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在诗歌赏析方面自
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通过给李白画像、写小传等体验活动形成自己对李白诗歌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通过专题学习,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运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李白的魅力即是盛唐的魅力。学习李白志向高远、磊落不的独立精神与伟岸人格。
【具体教学思路】
“对话”流程: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学生与情境对话;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究,学生之间互相对话;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诗文,学生与知识积淀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引导学生与诗文与文本对话,明白作者意图;教师利用提问、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师生之间互相对话。
【课下活动设计】
(1)微讲座:李白留下来的900多首诗中有300多首与月亮有关,我们通过微课进行这一主题的微讲座。
(2)诗配画:发挥想象力,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配上图画。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在品读中批注体悟。首先,初读诗作,批注疑难。学生在初读李白诗歌作品时,养成边读边思考批划的习惯。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阅读疑难或是一两句阅读感受,便于为下一步解读寻切入点。其次,再读诗作,批注手法意象。再有,诗歌改写,将李白的《行路难》改写成散文,以此把握李白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有为李白写小传,为李白写封信等。
无论用哪种方式教授古诗文,诵读都是古诗文教学的起点,也是根本。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古诗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有效的诵读,能起到"增强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