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六君子畅谈“超主权货币”
财经六君子畅谈“超主权货币”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
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浦永灏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
■目前美元的信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但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交易货币和储蓄货币
■如果中国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未来可能出现美元、欧元、日元及人民币四足鼎立的局面。不过这至少是10年后的事情
■超储备货币在中、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表达了中国的理想。全球不可能有一个超主权的中央银
行和超主权的货币
编者按:G20峰会今日拉开帷幕,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议全球应该创立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的,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货币。那么专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提议的?
1 中国对美元大幅贬值表示忧虑
哈继铭:周行长的倡议和外界的正面回应显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可能性,中国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事务中的重要性,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迫切性,以及近期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必要性。这将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创建和壮大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储备货币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需的国际共识、具体的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难以一蹴而就。
我国为什么买美国国债
马骏:中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现行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有很大缺陷。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储备资产配置都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多数外汇储备只能以美元资产为主,因为美元是大部分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同时也是大多数大宗商品的定价货币,并且得到了流动性最强的固定收益债券市场的支持。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不得不巨额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融资)。这是现有的储备货币体系下难以避免的结果,而不是中国主动
的选择。事实上,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建议就是在中长期帮助消弭中美之间巨大的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思路。
鲁政委:毫无疑问,周行长的文章是在为G20国峰会作理论准备,而这种理论准备应该是经过较长时间深思熟虑的结果。因为一些观点在其此前讲话中零星出现,比如微观中缺乏逆周期的机制,有的甚至有大致完整的呈现,比如关于储蓄率的讨论。同时,这些文章以周行长个人名义而非人民银行声明的名义出现,则显示出更强的个人理论探索彩。当然,其中依然隐含了我国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基本诉求。
陶冬:我认为这番言论意义重大。中国人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多数扮演着是被动的角。周小川如此高调地提出构建超越主权的储备货币,我相信一方面是在G20峰会前做舆论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中国对美元大幅贬值的焦虑。在相当长的时间,中国领导层和中国人民没有想过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会失去信用。但在过去的一年半全球经济的变化中,这显然已经成为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保障中国接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身份提出构建超越主权的储备货币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浦永灏:周小川的提议从某种意义说,显示了中国担心美元贬值对中国美元资产的影响,通过提出对美元地位的挑战向美国施加压力。这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声音。
龚方雄:通常要减少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可以转投欧元资产嘛,但为什么周小川要提出超主权货币的概念呢?他的讲话还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中国央行对欧元也缺乏信心。
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要构建超越主权的储备货币,有人认为这是中国首次正面对美元国际地位提出挑战,您如何看待周小川在G20峰会之前这番表态的背后含义?
4 超储备货币中短期难以推出
鲁政委:在当前,虽然除美国外的各方都有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诉求,但各方诉求差别较大,难以凝聚成为各方统一的意见和奋斗目标,中国的提议目前获得了“金砖四国”的支持,但考虑当前意见的讨论仍在旧有的国际金融格局下进行,因而短期还难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短期内更为现实的要求是,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IMF的投票权、在未来的国际金融监管机构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加强对国际本位币发行国监管等。
但是,美元一家独大,同时缺乏有效的国际监督约束机制所内含的国际金融危机隐患、及其某种程度上说构成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应该认真检讨和反思,至少应该积极考
虑为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周而复始发生未来可能的出路,探讨国际本位币多元化和超主权本位币的可能性。周行长的文章,是这方面的一种努力,为国际金融体系重构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龚方雄: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不但中、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看也不可能出现超储备货币。只是表达了中国的理想。全球不可能有一个超主权的中央银行和超主权的货币。周小川的言论只是表达了中国要分散资产风险的无奈,因为现在没法分散。
陶冬:我看不到这会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如果主权货币都没有信用的话,一旦出现危机,是否会有国家跳进去舍命拯救没有主权支撑的货币,这是个未知数。尽管我看到美元信用的丧失,但也没看到其他人造货币信用因此上升。
构建超越主权的储备货币事实上没有太大的可行性。因为IMF的SDR(特别取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只是一种储蓄户口,它并没有股票、债券、房地产这些真正吸纳的载体。而且IMF破产的机会比“山姆大叔”破产的机会更大,因为IMF没有税收也没有铸币权。
浦永灏:美元作为国际交易货币的地位还不能替代,譬如国际贸易中没有人会用SDR 去标价,作为投资的选项,投资者可以买美国的股票和债券,但没有人会投资SDR,因为它并没有资产的支持。实际操作不容易,存在技术障碍。IMF之所以欢迎,是因为这样他们就成为全球的央行,功能将明显加大。但全球各国就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了。欧元推出前,我们曾参与过欧元相关课题的研究,当时就发现一个问题,如果各国物价变化的情况不一致,经济周期不同,就会引发出一些国家经济低迷,同时一些国家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问题。
美国方面一定不会赞成这一做法。美国现在要外国人买它的国债,如果美元不是储备货币,外国人为什么要买?如果外国人不买,美国只能自己买,利率肯定会上升,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在G20会议前抛出这个话题,至少可以在峰会上谈谈,如果觉得好,就可以在IMF作为一个意向来研究。
欧洲统一货币是在30年前就开始讨论的,当中也出过几次大问题,又重新调整。欧元区经济体中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这四个大的成员的经济总规模已经占90%,只要几个大的成员达成一致,统一货币就基本可以实现。而且,欧元的产生是一个政治决定,而不是商业决定。但统一货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是不可能的,目前没看到各国政府都有这个意愿。亚元也不过在亚洲开发银行内部研究研究,最后中国、日本都没兴趣,怎么可能推出?
问题:有人认为周小川的表态只是具有一种象征意义,要想成为现实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您认为要实现这样一种愿景,可以走出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2 美元仍是主要交易和储蓄货币
鲁政委:美元一国货币作为国际本位币最主要问题是稳定国际经济职能和稳定国内经济职能之间的冲突,本质上埋藏着储备币国滥发货币,酿成周期性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在根源。因作为全球本位币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攫取铸币税和获得金融资源回流,一方面使得储备币国自身实现国际收支不可能,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客观地说,美元一家独大的国际本位币格局暂时尚未走到尽头。因为美国当前这一地位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历史原因是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存,及长期形成的以之为核心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短期内存在巨大的转轨成本;现实原因是当前美国在综合国力上依然无人能够取代
的现实。观察历史,在欧元面世十年之后,美元的地位也并未被显著削弱,目前美元仍然是60%的国际储备资产计价货币、70%左右的国际贸易交换媒介、80%甚至更高的国际金融交易的计价货币。因而,短期内尚无任何一种货币可望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国际本位币地位。
陶冬:美元作为国际垄断性的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它的信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但我相信,美元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全球主要的交易货币和储蓄货币。现在对美元的主要焦虑来自于,美联储为拯救经济不惜代价的大幅扩张基础货币。作为央行,美联储没有捍卫美元的币值,而以牺牲汇率的形式,为美国的国债保驾护航,为美国经济早日复苏添砖加瓦。这种做法从美国国内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但从国际金融角度看,大幅增加了美元波动的威胁,而给所有以美元为定价锚的储蓄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潜在风险。
尽管这个货币体系弊端丛生,但目前看不到一个替代美元的国际货币。无论是欧元、日元或是商品货币,都存在各自严重的先天缺陷。在没有一个替代货币之前,我相信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还会延续下去。大家只能无奈地接受。美国是全球最大逆差国,中国是全球最大顺差国,美国是世界最大债券发行国,中国是最大债券购买国。从宏观角度看,顺差国赚的国际储蓄,最终还是要以资本流入的形式投回到赤字国。中国不买美元债券又能买什么?欧洲、日本都没有可供选择的债券。要强行买,只能将这些国家的债券炒到泡沫的底部。而且,话又说回来,无论是欧元还是日元资产,抓在手里一样不保险。
问题: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遭到广泛诟病,在您看来,这种货币体系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哪里?这一体系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
3 人民币还不能与美欧日元鼎立
鲁政委:客观说来,中国离挑战美元的国际地位尚存一定差距。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虽有大幅提高,但目前与美国、欧盟相比,都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第二,人民币汇率还未实现自由浮动;第三,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还未实现;第四,在中国国
内尚未形成最具备国际影响的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当前应该做的是与美国等国家进行互利合作,共同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争取出现一段尽可能长的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最终,中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提升都将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马骏:如果按照周小川的提议,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基础上建立起超主权储备货币,那么,长期来看,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就能避免成为因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自身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错误而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受害者。
同时也要认识到,从技术角度而言,超主权储备货币理念的实现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且这种思路也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实践中演变成其他的形式。此外,美国可能会对这项提议感到不悦。
尽管如此,这个问题将是20国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提议之一,将得到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至少部分发达国家的支持。这项提议有可能引出国际货币体系今后数十年间最为深刻的一项变革。
陶冬: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的确在加快。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和不同国家央行进行货币互换,逐步把人民币推向国际化。但这只走了几步,还在很多的领域国际化步伐走得并不快。主要是在资本项目的管制方面——这和中国政府对热钱的忌讳,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太大的改进。这将是人民币成为完全国际化货币,成为完全储蓄货币的主要障碍。今天说中国已经具备了挑战美元霸权的实力,那是头脑发热的话。
浦永灏:人民币的国际化是银行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譬如,虽然中国的银行体系经过了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旦银行体系完全开放,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政策就要通盘考虑全球资本的流动,而不仅仅考虑国内的情况。这就需要有一个非常成熟的银行体系,和具有深度、较为成熟同时有完善的监管的资本市场。我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会有步骤地推进,可能先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半流通。目前国内经济体系还处于由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也不用太快。德国的马克国际化其实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如果中国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未来可能出现美元、欧元、日元及人民币四足鼎立的局面。不过这至少是10年后的事情。
问题:近期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步伐越走越快,您认为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挑战美元霸权的实力?
5 国际货币体系应尽快进行改革
哈继铭:为了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的流动性和调整性,首先应该建立一种新的特别提款权(New Special Drawing Rights或NSDRs),除了现有SDRs的四种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它还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主要国家的货币。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当大量发行并向成员国分配NSDRs,使之成为国际收支结算货币以及各成员国货币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