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白酒行业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变化。3月26日结束的全国春季白酒会所发报告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一线品牌销量下滑,二三线品牌销量大幅增长。白酒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业绩快报和年报也印证了这一点。一线品牌五粮液业绩增速不敌众多二三线白酒公司。
1 白酒的竞争结构。
白酒业竞争格局从最初的茅五剑的格局开始调整,内部细化和分层趋势不断强化。到目前按照销售收入排序,形成了2+4+N 的竞争格局:“2”指茅台、五粮液;“4”指洋河(苏酒实业)、郎酒、泸州老窖、汾酒;“N”指包含古井、西凤等在内的众多区域强势品牌。
按照行业内的说法,白酒竞争格局是按照行业内的说法,白酒竞争格局是按照行业内的说法,白酒竞争格局是按照行业内的说法,白酒竞争格局是“三个世界、四大阵营”:
第一世界:茅台、五粮液。主要特点价格比较贵,主要驱动力依赖于品牌;
第二世界:苏酒实业、郎酒,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主要特点次高端价位领先;
第三世界分两个阵营:
阵营一:西凤、古井贡、迎驾、今世缘、牛栏山、红星、衡水老白干。主要特点:省级强势企业,在一个省做得很强,而且有一个主
导产品在主流价位上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阵营二:宣酒、互助青稞酒、泰山等。主要特点:地级市强势企业,收入做到3~5亿,区域市场只做一两个市地级。
三大世界,四阵营几个泾渭分明,但第三阵营跟第四阵营有很强的转化性,这也是白酒行业的一大特点,其根本原因是厂商的核心能力不同,全国性酒厂强项在于品牌力,地方性酒厂核心能力是做渠道,大家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图表:白酒行业竞争结构
资料来源:糖烟酒周刊、中投证券研究所
2 行业竞争点由单点到板块联动升级。
在终端碎片化以及消费者细分化的市场布景下,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单点打破的营销行为曾经不克不及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卖层面。
全国白酒品牌排名2009年3月18日,中国酒城•泸州2009酒业博览会记者见面会在泸州南苑宾馆举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总经理张
良在解答记者提问时提到泸州老窖公司将勇于担起社会责任,和白酒行业同行以及经销商一起,抱团取暖,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盈利模式,继续实现快速发展。3月25日,在成都洲际酒店里,由河南省酒业协会主办的“豫满中国”河南酒业展团新会发布会隆重举行。
2011年伊始,酒鬼酒供销公司宣布成立北方营销中心,对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两市市场进行“板块联动”运营。通过几年的市场运作,酒鬼酒已经完成了重点市场的渠道布点和布局,但是在经销商代理市场上仍旧是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而北方营销中心成立将打破这种传统的运作模式,通过区域上的“销售板块”联动,形成“集团军”式攻城掠地作战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市场的推进速度和开发效率。区域营销中心的成立,不但可以将指挥中心、脑力中枢前移,贴近市场,进而提高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同时也可以在营销中心的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下整合资源、聚焦资源,进行资源的前置投放,有步骤、有秩序、有策略推进市场,提升酒鬼酒在区域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高档白酒市场寡头品牌垄断政务酒占优。
目前,高档白酒市场被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水井坊、剑南春等少数品牌寡头垄断,高档白酒的全国性品牌优势最为突出。在价格问题上,茅台与五粮液管控较好。二者共3万千升的年产销量占据高
端白酒市场75%的份额,整个高端白酒价格情况可在企业掌控之中。对于茅台、五粮液这类一线高端白酒,其销量受团购、政务、商务消费影响巨大,与价格关系不大。当然,在具体市场运作中,由于
终端经销商有流动资金压力,不排除偶有价格下调的情况。企业基于品牌形象的考虑,不会通过短视的降价去获取不明显的销量上涨。对于舍得酒、青花瓷汾酒,由于其高端白酒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市场反应较为消极,经济环境一不景气,销量马上急转直下,反而较为符合普通商品的经济规律,价格与销量密切相关。对于这类二线高端白酒,相应企业应放慢发展脚步,暂缓拓展计划,将产品结构倾向于中低端,也可以适当降价以拓展市场。但如果仍然希望能够在高端白酒市场分一杯羹,则还是以不大幅降价为原则,主动削减供应量为好。
在高端酒的主消费领域政务、商务两大板块方面,近年来的政务酒增长明显更快,这也是茅台快速上升的一大缘由。
4 软实力的竞争对高端白酒更加重要。
不同于低端白酒的粗放式竞争,高端白酒倚靠传统的营销手法已经难以取胜,甚至难以保住现有江山。为此,我们看到泸州老窖在构建新型厂商关系上出新招,五粮液也成立了经销商顾问谈,这些都是组织与资本共同组合的软实力模型。当白酒企业开始转向软实力打造,标志着白酒行业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软实力的关键是解决企业持续增长的能力瓶颈,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
更重要的是建立白酒现代价值观的核心。白酒之所以被误解为原始、传统,就是因为过去软实力的严重缺失。未来几年,谁在软实力方面滞后,谁就是下一轮最先淘汰出局的对象。
5 中档酒市场无霸主雄磨刀霍霍。
2010年是中档白酒市场发展的好时期,高端市场的疲软,给中档酒带来了大量机会。我国中档白酒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区域竞争激烈,本地产酒品牌割据;吨酒价格远低于高档白酒,但与低档白酒区别显著;消费者饮用习惯不固定,消费品牌容易转换;现阶段中档白酒销售“节假日酒”现象显著,节日促销对销量增长作用明显。本地产酒竞争激烈,但缺乏地区强势品牌,为全国性中档白酒品牌提供发展空间;终端价格50-400元之间的空间较大,可用不同产品和终端定价充分细分市场;消费习惯不固定为其他品牌进入提供机会,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利于稳定销量;改变促销策略,“节假日销售”向日常销售转换,销量增长空间较大。
2008年起,各大名优白酒企业加强了中档酒开发力度,2009年,中档酒市场一片繁荣景象。五粮液重点推出“六和液”,泸州老窖转向“特曲”,茅台大力打造“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白酒会上,剑南春高调推出唐窖,一些地产优势品牌也纷纷力推中档产品。
市场激战一触即发,谁将成为这场竞争中的最后赢家成为市场一大悬念。在白酒快讯市场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中,表示在2009年将增加中档白酒产品的经销商占到近40%,还有近两成的经销商认为,
增加地产名酒是较好选择。从地域上来看,长江以南地区的经销商大多倾向于选择增加中端产品。选择坚守高端的经销商,多来自于深圳、上海、中原一带;地产白酒多受华北以及西北地区经销商青睐。
然而,中档白酒仍然是雄纷争的局面,没有哪个品牌格外出,包括五粮液的六和液。当然,300元价位的产品,剑南春仍然是主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