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从五个⽅⾯亮出我国社会⼯作发展现状清单
民政部门是社会⼯作⾏政主管部门,民政领域是应⽤社会⼯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社会⼯作在我国获得了长⾜发展,其中尤以民政领域社会⼯作发展最为显著,通过在政策创制、⼈才队伍建设、服务推进、发展保障等⽅⾯的积极作为,社会⼯作在社会救助,城乡社区治理,⽼年⼈、残障⼈、⼉童服务领域取得积极成效,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的重⼤战略部署中也发挥出积极作⽤。12 ⽉12 ⽇民政部召开的民政领域社会⼯作推进视频会议上,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作司)、社会救助司、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社会事务司等五司局对相应领域社会⼯作发展进⾏交流,今将各司局的交流发⾔进⾏编发,让读者对民政领域社会⼯作发展状况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筑牢民政领域社会⼯作发展基础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作司)认真履⾏社会⼯作⾏政职能,充分发挥在社会⼯作政策创制、队伍建设、服务推进、发展保障等⽅⾯的综合协调作⽤,筑牢民政领域社会⼯作发展基础。
(⼀)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构建社会⼯作政策体系
以综合政策为引领,联合中组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作专业⼈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社会⼯作专业⼈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 年)》两个关键性⽂件,推动将社会⼯作纳⼊⼈才强国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决策中,奠定了社会⼯作发展的制度基础。以专项政策为⽀撑,重点围绕⼈才培养、评价、使⽤等环节,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社会⼯作考试评价、继续教育、道德规范、购买服务、机构发展、岗位开发等专项政策,有⼒地规范和促进了社会⼯作专业⼈才队伍建设。以领域政策为延伸,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促进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留守⼉童关爱保护、灾后服务、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理健康、脱贫攻坚、职⼯帮扶、青少年事务等领域社会⼯作发展的专门⽂件,推动社会⼯作从民政领域延伸拓展到民⽣保障和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以⾏业标准为补充,推动成⽴了全国社会⼯作标委会,发布了⼉童社会⼯作、⽼年社会⼯作、社区社会⼯作、社会⼯作服务项⽬绩效评估以及个案⼯作⽅法、⼩组⼯作⽅法等6 个⽅⾯的⾏业标准,为规范社会⼯作服务管理提供了技术⽀持。
(⼆)加强⼈才队伍建设,壮⼤社会⼯作专业⼒量
在⼈才评价⽅⾯,建⽴了初、中、⾼级相衔接的社会⼯作职业⽔平评价制度,推动将社会⼯作职业⽔平评价列⼊“国家职业资格⽬录”,近三年全国考试报名⼈数连续突破20 万、30 万和40 万数级,全国有44 万⼈通过考试取得职业⽔平评价证书,其中,助理社会⼯作师33.3 万余⼈、社会⼯作师10.7 万余⼈,有⼒推进了社会⼯作职业化进程。在⼈才使⽤⽅⾯,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百万规模的社会⼯作专业⼈才队伍,指导各地在城乡社区和相关事业单位开发了31 万多个社会⼯作专业岗位,成⽴了7500 多家社会⼯作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布城乡的社会⼯作服务⽹络。在⼈才激励保障⽅⾯,出台
《关于加强社会⼯作专业岗位开发与⼈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推动建⽴基于岗位的社会⼯作职级与薪酬体系,完善政府购买社会⼯作服务成本核算机制,逐步提升社会⼯作专业⼈才的整体薪酬⽔平。不少地⽅将社会⼯作专业⼈才纳⼊本地急需紧缺⼈才引进范畴和⾼层次⼈才选拔范围,对⼊选的社会⼯作专业⼈才给予户籍、住房保障、创业资助等⽅⾯激励。在⼈才培养⽅⾯,承担全国社会⼯作专业学位硕⼠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作,部领导担任该委员会主任,配合教育部⽀持全国近500 所⾼校通过学历学位教育每年培养4 万名社会⼯作专业毕业⽣。依托民政部本级社会⼯作培训项⽬、中央组织部⽀持的党政领导⼲部培训项⽬、⼈⼒资源社会保障部⽀持的专业技术⼈才知识更新⼯程,推动社会⼯作的政策宣贯、知识普及和实务培训,全国平均每年培训社会⼯作从业⼈员50 万⼈次。
(三)服务民政⼯作⼤局,发挥社会⼯作积极作⽤
在服务脱贫攻坚⽅⾯,联合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出台⽀持引导社会⼯作⼒量参与脱贫攻坚的专门⽂件,组织实施了社会⼯作专业⼈才服务“三区”计划、社会⼯作服务机构“牵⼿计划”、社会⼯作教育对⼝扶贫计划,为贫困地区选派了6000名、培养了3000 名社会⼯作专业⾻⼲,协调东部地区和发达城市的332 家社会⼯作服务机构结对帮扶贫困地区的社会⼯作服务机构和民政事业单位,⽀持202 所社会⼯作⾼等院校在118 个贫困县建⽴151 个社会⼯作实习实训基地,有⼒推动了贫困地区社会⼯作发展。在服务民⽣兜底保障⽅⾯,深化民政领域社会⼯作服务,会同相关司(局)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社区、⽼年⼈服务、残障⼈服务、⼉童服务、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等领域社会⼯作发展,为
近年热门专业民政对象提供⼼理疏导、精神关爱、资源链接、⽣计发展、能⼒提升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帮助他们树⽴积极⼼态、改善⽣活境况、修复社会功能、增强发展能⼒。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推动城乡社区设置3.6 万个社会⼯作室和服务站点等,⼴泛配备使⽤社会⼯作专业⼈才,指导各地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作“三社联动”机制和社会⼯作者、志愿者“两⼯协作”机制实践探索,拓宽社会⼒量参与渠道,丰富社区服务功能,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在服务加强基层民政⼯作⽅⾯,召开了社会⼯作与基层民政⼒量建设座谈会、民政服务机构社会⼯作发展经验交流会,推动基层和民政服务机构推⼴运⽤社会⼯作专业知识⽅法,加强社会⼯作岗位开发设置,提升管理和服务的专业化⽔平。浙江、湖南、⼴东、重庆等地在乡镇、社区⼴泛设⽴社会⼯作站,以公办民营⽅式委托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充实了基层民政⼒量,延展了基层服务臂⼒。
(四)积极争取⽀持保障,拓宽社会⼯作发展空间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协调相关部门⼒量。通过联合出台⽂件、开展专项试点、指导⼈才培养等⽅式,推动公安、司法、卫⽣、⼯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在相关领域发展社会⼯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民政⼯作的关注⽀持。⼆是加强资⾦保障。联合财政部出台政府购买社会⼯作服务的专门⽂件,以中央层⾯的社会⼯作和志愿服务项⽬、特殊困难⽼年⼈社会⼯作服务项⽬、社会⼯作服务⽰范创建活动等为引导,推动各地普遍建⽴政府购买社会⼯作服务制度,2017 年各地社会⼯作资⾦投⼊达51 亿元,为民政领域社会⼯作发展提供了有⼒保障。三是加⼤社会宣传。⾃2014 年起连续五年集中组织开展社会⼯
作主题宣传活动;2016 年,⽀持⼴西在南宁举办了⾸届中国—东盟社会⼯作论坛;2017 年,指导中国社会⼯作联合会主办亚太地区社会⼯作区域联合会议;2018 年,发布了“中国社会⼯作”标识,扩⼤了社会⼯作的社会影响⼒,营造了社会⼯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积极探索
毛孔粗用什么护肤品近些年来,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指导地⽅民政部门积极探索试点,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作格局。越来越多的社会⼯作服务机构和专业社会⼯作者开始介⼊社会救助,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能⼒提升、⼼理疏导等⽅⾯的专业服务,极⼤拓展了社会救助服务的内涵,推进社会救助由单⼀的物质救助向综合型救助服务发展,既兜底保障,⼜扶智励志,取得积极成效。
(⼀)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发展的现实重要性
社会⼯作与社会救助同源同根,在保障困难众基本⽣活、提供适当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融⼊等⽅⾯都发挥着重要作⽤。贯彻党的⼗九⼤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兜底线、织密⽹、建机制的要求,必须充分调动发挥社会⼯作的专业⼒量。
第⼀,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2014 年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办法》第55 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应当发挥社会⼯作服务机构
和社会⼯作者作⽤,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能⼒提升、⼼理疏导等专业服务”,第⼀次明确了社会⼯作在社会救助中的地位和作⽤。2015 年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扶贫志愿者⾏动计划和社会⼯作专业⼈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2018 年6 ⽉中央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助⼒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进⼀步明确了社会⼯作在脱贫攻坚综合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
第⼆,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有利于提⾼新时代社会救助服务保障能⼒。进⼊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盾已经转化为⼈民⽇益增长的美好⽣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盾。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政府提供物质救助的⽅式,已经难以有效满⾜社会救助对象⽇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需求,⽆法有效化解社会救助对象因⼼理⾏为偏差引发的个体或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救助及其服务提供的内涵、理念与⽅式,⽀持社会⼯作服务机构和专业社会⼯作者⼴泛参与社会救助,弥补当前社会救助领域为民服务能⼒不⾜的短板,为困难众提供⼼理疏导、能⼒提升、社会融⼊、资源链接、照料护理等专业服务,形成更加科学⾼效的兜底民⽣保障服务供给体系。
第三,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有利于加强社会救助基层基础。社会救助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问题也在基层。由于基层经办服务能⼒薄弱,特别是⼈⼿不⾜、经费短缺、⽅式单⼀、效率不⾼等问题,导致⼀些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不⾜。发挥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作⽤,可以将专
业社⼯⼈才引领到加强社会救助基层基础中,引领到服务兜底民⽣保障中,引领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中,从⽽促进基层社会救助⼯作的精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取得积极进展
⼀是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励、⽀持、引导社会⼯作参与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暂⾏办法》明确了社会⼯作在社会救助中的地位和作⽤,是社会⼯作第⼀次出现在法律法规中,为社会⼯作介⼊社会救助提供了基本的法规遵循。为落实该办法要求,2015 年5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作发展的意见》,进⼀步明确了社会⼯作介⼊社会救助的路径与机制。2017 年9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积极推⾏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的意见》,在承接主体、购买程序、资⾦保障等⽅⾯明确了相关政策。这份⽂件⼀⽅⾯为专业社会⼯作服务机构参与社会救助提供了政策和资⾦⽀持,另⼀⽅⾯在落实经办⼈员时,明确要求派遣⼈员原则上应具有⼤专以上⽂化程度,优先考虑具有社会⼯作教育背景或取得社会⼯作职业资格⼈员。
⼆是通过试点⽰范,积极将专业社会⼯作引⼊社会救助服务。早在2009 年,江苏省张家港市、安徽省芜湖市、四川省成都市青⽺区就开展了社会⼯作介⼊社会救助试点。2015 年,民政部社会救助司会同财政部组织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时,指导各地充分发挥社会⼯作服务机构和社会⼯作者在“救急难”⽅
⾯的优势,推进实施现⾦救助、实物救助、转介服务相结合,物质帮扶与精神抚慰、⼼理疏导相补充的救助⽅式,统筹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从各地开展“救急难”试
务相结合,物质帮扶与精神抚慰、⼼理疏导相补充的救助⽅式,统筹救助资源,形成救助合⼒。从各地开展“救急难”试点收集的案例看,社会⼯作在链接救助资源、发挥专业服务等⽅⾯发挥了重要作⽤。在2018 年部署开展的社会救助综合改⾰试点中,也是要求各试点单位实施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探索社会⼒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此外,还开展了社会⼯作介⼊社会救助⽅⾯的课题研究。
三是培育社会⼯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典型经验,并向全国进⾏推⼴。2016 年以来,社会救助司会同民政部低收⼊认定中⼼,连续开展了社会救助基层创新实践活动,获评的社会救助优秀创新实践案例中,不少是社会⼯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创新成果。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民政局创建专业社会⼯作者参与社会救助模式,区民政局牵头成⽴社会救助中⼼,引⼊成都市同⾏社会⼯作服务中⼼运营,统筹全区社会救助政策和资源,动员10 家社会⼯作服务机构、27 名专职社⼯、203名民政协理员参与社会救助。浙江省温州市民政局打造社会救助“全城发现”,完善主动发现救助机制,扶持40 家社会组织,发动400 名社会⼯作者参与困难众主动发现及帮扶救助活动。这些案例经过媒体刊载、培训宣讲等⽅式宣传推⼴,收到⾮常好的效果。
社会⼯作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
现代诗歌的特点
社会⼯作是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专业化⽅式,是链接资源、提升能⼒、促进融⼊、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段。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注重做好五⽅⾯⼯作,发挥社会⼯作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的积极作⽤。
(⼀)做好城乡社区治理顶层设计
将推动社会⼯作发展纳⼊城乡社区治理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农村社区发展特点和居民需求,分类推进社会⼯作服务,发挥社会⼯作专业⼈才引领社区志愿者服务作⽤。2016 年,民政部等16 部门印发《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 年)》,明确将“着⼒推进社会⼯作专业服务常态化”作为扩⼤社区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印发,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纲领性⽂件,该意见进⼀步明确社会⼯作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平中的重要作⽤,要求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作“三社联动”,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作团队参与的⼯作体系。这些政策⽂件在中央层⾯为在城乡社区治理领域发挥社会⼯作积极作⽤指明了⽅向。
(⼆)提升城乡社区服务专业化⽔平
指导各地以满⾜社区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提供场地保障、让渡发展空间、给予经费⽀持等⽅式,充分发挥社会⼯作服务机构专业优势,⽀持其在社区分类推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等专业社会⼯作服务。从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社会⼯作服务机构在统筹社区照顾、参与社区矫正等特殊⼈帮扶、促进社区⽂化建设、改善社区环境等⽅⾯有效回应了社区居民,尤其是特殊困难众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指导各地⽀持和⿎励社区⼯作者参加社会⼯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对获得社会⼯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截⾄⽬前,超过2/3的省份已试点或全⾯推⾏“持证”津贴政策,有效引导社区⼯作者提升专业能⼒素质,促使社区服务专业化⽔平不断提⾼。
(三)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实践
指导各地加强“三社联动” 机制建设,推动城乡社区党组织和基层众性⾃治组织在“三社联动”中发挥主导作⽤,以积极⽀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为社会组织和社会⼯作专业⼈才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搭建平台、统筹资源、创造条件,部分地⽅已经形成了创新经验做法。北京、江苏、浙江、⼴东、重庆等地⼤⼒推进“三社联动”,将其作为推动政社互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基层治理的创新⼿段,取得了良好成效。⼭东、陕西等省在总结相关地区“三社联动”做法基础上,出台
了“四社联动”指导意见,构建“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引领、项⽬化
运作、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途径。各地的创新探索,为汇集“三社”资源,更好回应社区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提供了有益经验。
(四)增强社区居民参与能⼒
2015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要求注重发挥社会⼯作者优势,协助动员和组织居民众参与协商。从指导各地探索实践情况来看,在社区协商前期需求调查、项⽬策划,中期机制建设、程序设计,后期成果执⾏、效果评估等环节,社会⼯作服务机构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主导、社会⼯作服务机构专业参与的社区协商⼯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社区协商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培育“有事好商量,众⼈的事情由众⼈商量”的协商意识和协商⽂化,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和⽔平。
(五)助推社区减负增效
(五)助推社区减负增效
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民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步开展社区减负⼯作的通知》,在推动市(地、州、盟)层⾯依法制定社区⼯作事项清单、社区综合考核评⽐制度、社区印章使⽤指导⽬录等“三项制
度”,切实开展社区减负专项⾏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社区社会组织的载体作⽤、社会⼯作专业⼈才的⾻⼲作⽤,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平。指导各地建⽴健全基层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将适合采⽤市场化⽅式提供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交由社会⼯作服务机构等社会⼒量承担,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有效提⾼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鲁迅名言警句
⽼年⼈、残障⼈社会⼯作加快发展
近年来,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通过政策引导、⾏业规范、资⾦⽀持等措施,积极在社会福利领域推进社会⼯作。
(⼀)加⼤政策引导⼒度
养⽼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服务业的若⼲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年社会⼯作专业⼈才,养⽼机构应当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社会⼯作者等具有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才。《“⼗三五”国家⽼龄事业发展和养⽼体系建设规划》要求,推进涉⽼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理和社会⼯作、经营管理、康复辅具配置等⼈才。2014 年,民政部配合教育部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服务业⼈才培养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包括社⼯在内的养⽼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全⾯提⾼养⽼服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养⽼服务从业⼈员继续教育,⿎励养⽼机构与⾼等院校合作,建⽴⽼年社会⼯作研究、培训和实习实训基地,
对⼝培养⽼年社会⼯作专业⼈才。截⾄2018 年11 ⽉,全国养⽼机构共有1.68 万名社会⼯作者。
残障⼈福利⽅⾯,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将推动社会⼯作介⼊作为⿎励创新发展的⼀项重要内容进⾏了专门部署,明确提出“民政精神卫⽣福利机构均单独设⽴或与相关业务科室合并设⽴社会⼯作科室,⼴泛开展社会⼯作服务,形成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料与社会⼯作服务相互⽀持的服务模式”。2018 年初,民政部印发《残疾⼈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要求专业社⼯应当持证上岗或上岗前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社⼯队伍在残障⼈福利服务领域⼴泛介⼊,⼴泛开展社会⼯作服务,初步形成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料与社会⼯作服务相互⽀持的服务模式。
(⼆)加⼤⾏业规范⼒度
2016 年,《⽼年社会⼯作服务指南》发布,明确了⽼年社会⼯作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社会⼯作在居家养⽼、社区养⽼和机构养⽼中的专业作⽤。《⽼年⼈能⼒评估》《社区⽼年⼈⽇间照料中⼼服务基本要求》等明确,⽼年⼈能⼒评估员应具有医学或护理学学历背景或获得社会⼯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年⼈⼼理慰藉服务宜由⼼理咨询师、社会⼯作者等专业⼈员提供。《养⽼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要求,社会⼯作者等专业⼈员需协助提供⼼理/ 精神⽀持服务。《精神卫⽣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规定,应当有符合机构功能任务的社会⼯作⼈员。通过建⽴健全社会福利领域社会⼯作标准体系,促进社会⼯作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形成⽀持社会⼯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才队伍建设
养⽼服务⽅⾯,主要是指导养⽼服务事业单位将社⼯专业岗位纳⼊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推动有条件的单位将社⼯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引导民办养⽼机构开发社⼯专业岗位,建⽴专业职级体系,不断壮⼤以专业⼈才、⽼年社会⼯作者、养⽼服务志愿者、⽼年⼈家庭照料者相结合的养⽼服务队伍。同时,加强对养⽼机构管理⼈员、养⽼服务评估⼈员、养⽼护理员等⼈员的社会⼯作专业知识普及培训,提升其参与开展⽼年社会⼯作服务的能⼒素质。积极⿎励符合条件的养⽼服务从业⼈员参加社会⼯作学历学位教育和职业⽔平评价,逐步转化为社会⼯作专业⼈才。
残障⼈福利⽅⾯,通过设⽴社会⼯作岗位、加强社会⼯作培训等⽅式,积极引⼊和培育熟练掌握残疾⼈福利领域技能的社会⼯作者团队,并要求从事社会⼯作的专业技术⼈员,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持证上岗,或上岗前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培育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领域社会⼯作专业机构,建⽴社会⼯作专业机构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定期督导制度,在精神卫⽣社会福利机构中设⽴社会⼯作服务组织机构,建⽴社会⼯作相关制度,针对患者和家属开展社会⽀持等专业服务等。通过深挖社会⼯作岗位、加强⼈员培训等⽅式,提升社会⼯作队伍⽔平。
(四)加⼤资⾦投⼊⼒度
2016—2018 年,部公益⾦补助地⽅项⽬中,⼦项⽬“社会⼯作和志愿服务”项⽬分别获得3000 万
元、3166 万元、4933 万元资⾦⽀持。资⾦主要⽤于补助各省(⾃治区、直辖市)建⽴健全社会⼯作和志愿服务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式,重点为⽣活困难⼈提供⼼理疏导、精神关爱、资源链接、能⼒提升、社会融⼊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同时,从2016 年开始,中央财政连续每年投⼊10 亿元、累计投⼊50 亿元,在“⼗三五”期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服务改
时,从2016 年开始,中央财政连续每年投⼊10 亿元、累计投⼊50 亿元,在“⼗三五”期间开展居家和社区养⽼服务改⾰试点,开展社会⼯作服务被列⼊资⾦使⽤范围。此外,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持各地将⽼年⼈社会⼯作服务列为政府购买社会⼯作服务的重点领域,⿎励引导社会资⾦投向⽼年社会⼯作,重点⽀持民办养⽼机构和社区居家养⽼机构发展⽼年社会⼯作,逐步形成多元化、制度化的经费保障机制。
(五)加⼤表彰奖励⼒度
“中华慈善奖”已经举办了⼗届,社会关注度⽇渐提⾼,社会各界扶危济困、助⼈为乐的热情被有效激发。通过探索完善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机制,发挥好榜样带头、表彰激励的作⽤,号召更多社会⼒量积极投⾝社会⼯作等慈善相关领
域,“中华慈善奖”历年表彰的楷模⼈物和慈善项⽬中,有许多都来⾃社会⼯作领域。2018 年9 ⽉颁发的第⼗届“中华慈善奖” 慈善项⽬奖中,“穿墙引线”服刑⼈员贫困家庭未成年⼦⼥帮扶项⽬、⼼向阳光
旅程计划关爱精神障碍家庭社会⼯作服务⽰范项⽬等社会⼯作领域的项⽬获此殊荣,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益母草社会事务领域社会⼯作稳步推进
(⼀)婚姻家庭建设⽅⾯
社会事务司指导各地民政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式,在婚姻登记机关设⽴婚姻家庭辅导室,聘请专业社会⼯作者参与婚姻家庭辅导⼯作,免费为有需求的当事⼈提供婚前教育、纠纷调处、情感辅导、家庭教育等服务,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部分民政部门还将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向外延伸,组织社会⼯作者开展婚姻家庭⽂化进社区、婚姻家庭⼤讲堂等活动,以众喜闻乐见的⽅式将先进的婚姻⽂化、婚恋指导、⽭盾调解、经营婚姻家庭的技巧等送到众⾝边,受到⼈民众的⼴泛欢迎。同时,各级民政部门积极⿎励婚姻登记员参加社会⼯作培训, 2017 年全国婚姻登记⼯作⼈员中有社会⼯作师220 ⼈,助理社会⼯作师179⼈。
(⼆)殡葬管理服务⽅⾯
每年清明节,各地都积极组织社会⼯作专业⼒量参与到“⽂明祭扫、平安清明”活动中,为服务⽂明祭扫起到了重要作⽤。有针对性地提供情感关怀、⼼理疏导、压⼒释放等专业服务,也营造了社会理解
⽀持殡葬事业发展的积极氛围。⼀些地⽅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件,如⼴东省民政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作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在殡葬社会⼯作服务⽅⾯,及时对丧亲家属提供⼼理危机⼲预和帮扶,及时处理哀伤情绪导致的危机事件;开展⼼理抚慰,帮助丧亲家属舒缓悲伤、减轻痛苦和思想负担;协助规划设计善后未来⽣活,尽快回到正常的⼯作、⽣活状态;引导移风易俗、⽂明节俭办丧事。再如,深圳市⾸创了“临终关怀+ 器官捐献+ 社会⼯作+ 民政殡葬服务”⼀站式综合社会⼯作服务试点模式,为社会⼯作发挥在殡葬服务中的作⽤探索了有效途径。
(三)流浪乞讨⼈员救助服务
2016 年印发的《民政部关于动员社会⼒量完善⽣活⽆着流浪乞讨⼈员发现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专业社会⼯作组织和专业社会⼯作者的⼒量,动员社会⼯作者参与到救助服务⼯作中。特别是在街⾯巡查和专业救助服务等环节,强调了社会⼒量参与的重要意义。同时,社会事务司还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泛动员社会⼒量参与救助服务,强调通过与社会⼯作服务机构开展项⽬合作,发挥社会⼯作者专长,为流浪乞讨⼈员提供⼼理疏导、教育矫治等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持社会⼯作机构组织⼈员巡查,及时报告救助对象线索,拓宽了救助⼯作服务途径和⽅式。各地民政部门还要求救助机构注重推进、⽀持和帮助社会⼯作组织加强能⼒建设,培养专业化社会⼯作⼈才队伍。2017 年财政部印发困难众救助补助资⾦管理办法,进⼀步拓宽了救助资⾦使⽤范围,增加了地⽅资⾦⽀出的⾃主性和统筹能⼒,为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式,⽀持社会⼒量参与主动救助、照料护理、康
复等⽅⾯的服务⼯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如北京市民政局和救助管理机构引⼊8 家社会组织、60 余个⼯作岗位,重点在跨省护送返乡、⾝份查询和甄别、流浪未成年⼈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作环节开展合作,同时引⼊第三⽅督导评估机制,邀请专家和相关团队对社⼯参与的服务项⽬进⾏全程监督指导,切实提⾼了⼯作实效。天津市救助管理站与天津昊泽社会⼯作发展服务中⼼合作成⽴了天津市救助社会⼯作站,建⽴专业化服务团队,⾃2017 年10 ⽉成⽴以来,累计服务4000 ⼈次以上。陕西省宝鸡市救助管理站引⼊专业社⼯在站内为流浪乞讨⼈员提供服务,同时运⽤政府购买服务⽅式培育孵化了“新星困境⼉童援助中⼼”,协助多地开展流浪未成年⼈救助保护⼯作。
⼉童社会⼯作发⼒
(⼀)⼉童福利和收养
2018 年印发的《⼉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规定:“⼉童福利机构应当⿎励、⽀持⼯作⼈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或者职称评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妥善解决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作等专业技术⼈员的职称、⼯资及福利待遇”。以制度⽅式⿎励⼉童福利机构⼯作⼈员通过参加考试获得(助理)社会⼯作师资格,同时,多措并举引导社⼯⼒量深⼊参与到⼉童福利⼯作中。⽬前,众多的社会⼯作⼈才已经在孤⼉养育、康复、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作⽤,为孤⼉的全⾯成长贡献着智慧和⼒量。在收养评估⼯作中,《收养能⼒评估⼯作指引》规定:“民政部门优先采取委托第三⽅⽅式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