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课程标准
物联网导论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联网导论
什么是物联网的基础
适用专业:物联网类专业
编写时间: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与任务
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其他学习领域一起共同构成学生在物联网相关岗位中就业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走进物联网世界,认识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同时,了解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进而做好职业发展定向。
2. 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入门课程,也可以作为物联网技术拓展课程。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等,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即可选择开设本课程;同时,为后续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最终成为高素质的物联网应用型技术人才。
1. 知识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2)了解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原理、特性和应用实现;
(3)了解物联网典型应用系统的结构、关键设备的性能以及集成方法。
2. 技能目标
(1)能够理解物联网体系结构间的理论联系;
(2)能够准确陈述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特点;
(3)能够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自主设计完成简要系统设计方案。
3. 素质目标
(1)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调意识;
(3)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四、课程设计与教法
1. 设计理念
本课程遵循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教学设计理念,采用“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确定相应的行动领域→对相应学科体系的知识系统进行解构与重构形成学习领域→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模块”的基本模式,依据工作岗位需求、学生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确定课程内容,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行动规律,在各个学习情境中选择递进层次性地学习内容,融合“知识+技能+素质”三维度能力要求,教、学、做相结合,使课程内容紧贴岗位需求,从而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整体思路
本课程框架由基础认知篇、关键技术篇、典型应用篇、实训实践篇和职业规划篇5大模块构成,参照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分为13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按照“学习概览→任务实施→知识链接→
考核评价→拓展阅读→任务巩固”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
其中,基础认知篇从物联网的概念、演进、系统结构、技术标准介绍物联网概况,让学生建立对物联网的初步认知;关键技术篇逐层讲述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信息与服务技术的原理和特性,使学生成功构筑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典型应用篇重点介绍物联网技术使用较成熟的三大应用,即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电网,增强学生对抽象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实训实践篇开展实地参观活动、虚拟仿真实验、实物产品制作三个任务,满足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需求;职业规划篇从物联网产业链和就业岗位说明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并对技术技能人才能力需求进行了分析,便于学生正确规划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
同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无缝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通过技术发展史、我国科技成就、相关热门事件等思政案例库,让学生喜闻乐见课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课程采用OTPAE五步训练法来组织教学,在每一个步骤中,灵活运用讲授、问答、练习、任务驱动、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启发引导、参观教学、直观演示、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整个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来组织教学,突出对物联网行业、专业
的兴趣培养,引导学生物联网工程思维的形成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按照现代信息化教学需求,本课程借助“活页式教材+职教云平台”的立体式教学方案,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文、音、视、动画等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生体验新型课堂的魅力。同时,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延伸学习空间,激发学习热情,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五、课程内容与安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