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
Ξ
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
龚新明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51)
[ 摘要]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条根本性的历史经验。在80 多
年的历程中,党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勇于迎接形势与时代变化的挑战,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做好理论创新。认真总结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
过年高速免费时间2022最新通知
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 关键词]    与时俱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代特征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1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是党率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根本性的历史经验。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认识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是运动发展的。当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时候,人们必须在主观认识上也跟着发生转变,坚持与时俱进,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点新理论,指导今后的行动,达到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目的。看不到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然会停滞不前,就不可能做
到理论创新。照搬过时的理论指导革命和建设,必然产生右倾机会主义。相反,如果人们的认识超越了社会发展的状况,这样的理论‚创新‛,必然产生‚左‛倾机会主义。历史证明‚:左‛右倾机会主义是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
建党之时,党就确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率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发展的。虽然它的基本原理永远可以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然而马克思主义是产生于19 世纪中期的欧洲,它的许多个别具体结论必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势发展瞬时万变,斗争极其复杂艰巨。党要成功地率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努力了解和掌握斗争每一发展阶段的性质、特点,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地作好理论创新,制定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党坚持与时俱进,在每一次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中,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不断地进行艰苦的理论创Ξ[ 收稿日期2003 03    24
2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
3 卷
新。在1927 年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转折关头中,以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深入农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件,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据此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中日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交错并存的情况,党一方面集中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提出了持久战的理论,制定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另一方面,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妥善处理统一战线中的矛盾,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抗战胜利后,党提出了和平建国的主张。当和平谈判的努力被国民党全面武装进攻摧毁后,党敢于斗争,提出了一整套反击国民党进攻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理论方针政策。名人成功的故事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恢复国民经济而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达到目标后,党又及时地提出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新形势下,党进行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的探索,走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坚持与时俱进,以新的姿态进行探索,成功地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这已成为我党的优良传统,成为党不断取得胜利的动力。
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为理论创新奠定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在每一次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党中央都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大兴学习之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为党的理论创新奠定基础。
党创建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建立了党。建党时期,理论准备不足。并且,党一经建立,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实践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因而党内难免出现理论水平不高、不能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容易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三本考研
要将党建设成为一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同志必须努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党集中力量批判主观主义,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20 世纪40 年代延安整风运动为此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次学习整风,全党基本上清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深入人心,全党的理论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思想认识统一在思想的旗帜下,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为夺取抗日战争以及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以后,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成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结束后,同志要求全党同志完整准确地掌握思想科学体系,充分肯定实践是检验
马龙8次参加世乒赛8次夺冠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恢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经过学习与讨论,统一了全党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为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在世纪转折的关头中,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发出大兴学习之风的号召,要求学理论、学历史、学经济。经过认真学习与实践、思考与总结,终于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创新
与时俱进、理论创新需要解放思想,突破一些传统的理论观点。这些传统的理论观点,过去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但是事物是发展的,理论观点必须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固守过去的结论,形成永远不变的条条框框,束缚人们的思维,这就叫思想僵化。‚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    对付思想僵化,首先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前提。1978 年,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是需要勇气的。所谓理论创新,就是要提出适合于现状而当时又不存在的理论观点。初
3 第
4 期龚新明: 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
次提出的时候,总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观点,在没有被党内大多数人接受之前,它们是软弱的,甚至可能被扼杀, 尤其是在遭到传统观点和大多数人反对的时候。此时,如果没有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勇气,没有对真理的追求,很可能放弃自己正确的理论观点,使理论创新遭到挫折。
理论创新需要勇气,不仅仅是指理论创新时力量的软弱,更为严重的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内出现‚左‛右倾机会主义统治的不正常状况时,进行理论创新的人,容易受到孤立打击,甚至作为反革命分子对待,有坐牢掉脑袋的危险。此时进行理论创新,没有极大的勇气,没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是根本做不到的。在党的历史上, 正是因为有一大批敢于为真理献身的共产党人,勇于理论创新,才使党自己纠正‚左‛右倾机会主义,不断以新的理论武装全党,使党的事业发扬光大。
解放思想、理论创新是一种探索,这种探索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任何理论创新不能自认为一定正确,一定要别人接受。如果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理论,就不是理论创新,理所当然地遭到别人的反对。此时进行这种‚理论创新‛的人,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理论观点,就是错误的。如果这样的人处在党的领导岗位,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陈独秀提出二次革命论,形成右倾机会主义,导致大革命的失败就是这方面的例子。血的教训告诉我们: 创新的理论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正确的就坚持,错误的就纠正。
四、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基石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的根基。1930 年,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
、矛盾论》等文章,指出‚
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1937 年,他又写了《实践论》《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3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3    他将调查研究观点上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
为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多次向党内大声疾呼,坚决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作风。他身体力行,随身带着小本本,每走一地,必要进行调查研究。在实际的调查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他的一套独特的调查研究方法,并且介绍给党内同志。在他的影响下,带动了一大批共产党人乃至全党。
党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开展过许多大型的调查研究活动,产生了许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建党后至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党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及其对革命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产生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初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框架。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裂后,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对农村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后,全党又围绕着如何将新民主主义转变成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产生了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之时,党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产生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理论著作。为了纠正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出现的失误,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向全党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将1961 年列为调查研究之年,结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各方面工作条例草案。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为探索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子,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党历史上相继产生的理论成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五、正确认识与结合‚世情‛和时代特征进行理论创新
在我党的历史上,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不仅注意结合国情,而且注意结合‚世情‛和时代特征。所谓时代,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间长河中,由于质的变化状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社会是指整个世界,这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相区别,人们通常称为‚世情‛与‚国情‛。所谓时代特征,就是时代在质方面反映出来的主要特点。
曾经在强调必须十分注意事物的内因和矛盾特殊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事物的外因和矛盾普遍性沈阳中国旅行社
4 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3 卷 的作用 。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 ,而且也是与‚世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
柔顺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随着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世界的政治经济变化日新月异 ,以空前 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 ,各国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世界整体的发展 。 如今 ,任何一个国家关起门来独自搞建设求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理论创新越来越离不开对当今‚世情‛和时代特征 的认识与结合 。
认真地分析了 20 世纪 70 年代下半期以来整个国际局势的变化 ,对时代特征作出了高度概括 ,形成了
‚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4    的论断 。按此论断 ,世界大战是可以推迟或避免的 ,整个国际局势有利于
世界各国的经济建设 ,同样也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 。有鉴于此 ,一再强调 ,要抓住有利时机 ,集中精力把 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 。他努力探索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 政策 ,形成了理论体系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明确将理论定义为 :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 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 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世情‛和时代特征相
结合 。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
中提出 ‚:  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 ,没有意义 。‛5    在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中 ,指出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世界形势的飞速发展 ,我党越来越 重视结合‚世情‛和时代特征了 。
目前 ,中国的国情与时代的特征都在加速地变化 ,共产党人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认真学习党的历史经验 ,坚持 与时俱进 ,迎接时代的挑战 ,努力实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今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历史 使命 ,做好理论创新与实践工作 。
参考文献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解放日报 ,2002    11    18 ( 2)
《文选》
. 第 2 卷.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3 . 143 《选集》. 第 1 卷.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1 . 284 ,301 《文选》. 第 3 卷.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3 . 104 1 2 3
4
5 . 高举理论伟大旗帜 ,把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会议材料汇编 ,中共上 海市委宣传部《宣传通讯》编辑部 ,1997 . 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