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的“成功学”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作者:李 曦
(汕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生)
豆腐乳的制作方法听师弟说潮阳潮南有个老乡会要出会刊,邀我写一篇关于潮汕人物的稿子,很荣幸,能为潮汕家园做点事情,一直是我的心愿。我最近正在跟母亲学习潮阳话,我的外曾祖父是当年棉城有名的药师,我的母亲小时候就在那里生活,所以会说潮阳话。在学潮阳话的过程中,我总是按照汕头话或者普通话的说话方式直接翻译成潮阳话,母亲说我讲得不地道并给予纠正。在地道与不地道之间,我发现潮阳话的很多精炼的古汉语用法在汕头话中都已经消失了,如今普通话的推广又使得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生搬硬套地将潮汕话普通话化,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如何用潮汕话来表达自己,这是语言间相互融合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正是在语言的相互比较中,我愈发感受到潮汕方言之美。
一个人何以成为潮汕人?在汕头念书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潮汕人,我只看到身边一个个不同的人;只是当我到北京上大学,开始用普通话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我才有一
种强烈的渴望,就是偶尔能够说说母语,于是遇到潮汕老乡时,我们自然会很惬意地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交流,伴随着这种愉悦心情,一种自我认同感产生了,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说着潮汕话的潮汕人。
说到潮汕人,国内千万人,海外两千万,但海外潮人的潮汕情结却不比国内潮人来得淡,所以潮汕地区成了著名的侨乡。潮商回来捐资办学,建设家乡,总是十分慷慨,不求回报,这成了潮汕地区的一个美谈,李嘉诚先生为潮汕地区建了一所汕头大学,成了汕头市的城市名片,这也成了国际潮学的一个中心。林百欣先生捐资兴建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几所中学,也是潮汕人津津乐道的地方。那么,潮汕地区这块风水宝地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有那么多潮汕人对家乡“一片痴情”,希望年老时衣锦还乡,落叶归根?除了地处平原和海边的地理环境,温和的季风气候,奇妙的古汉语方言,还有十分讲究的风俗习惯,无比丰富的文化艺术。
有一次我看央视的青歌赛,里头有一个综合考试,我听到了一段弦乐,顿时热血沸腾,很动听的旋律,而且如此熟悉,这是什么音乐?歌手没有回答出来,评委徐沛东先生说,这是富有特的潮州音乐。潮汕人有自己的传统音乐,陈小奇先生去年作《汕头之恋》,中
医保卡余额查询间的过渡段落就有一小段潮州民乐,特鲜明;潮汕人有自己的潮语流行歌曲,比如人人都会唱的《苦恋》,近年来,潮汕人还有自己的RAP,饶舌说唱音乐,以前段时间风靡网络的蔡楠的《高二三班》为代表;潮汕人还用自己的语言融合北方艺术铸造出潮汕小品,“水鸡兄”李树浩的表演总是让人笑到肚痛。
除了潮汕音乐,潮汕地区还盛行潮剧,潮汕英歌舞,潮汕大锣鼓等民间艺术,潮汕大锣鼓曾经上过央视的中秋晚会,震撼人心。潮汕人还有潮绣,2019高考分数线预测2006年,在广东省省长顾问会上,卢瑞华省长就送给每位“洋顾问”一件家乡的特产——潮州刺绣。潮州还是中国的瓷都之一,这里诞生了一位“瓷坛奇人”黄淡明,他一个人制造出中国直径最大的瓷盘、最高的瓷花瓶和最长的瓷板,不愧为“阿奇”。
潮汕人爱吃,也“会”(懂)吃,精通饮食文化,于是发明了以海鲜为特的潮菜,以及风味独特的潮汕小吃。潮汕牛肉丸弹性特好,口感润滑,外地人开玩笑说,牛肉丸弹性这么好,怪不得潮汕人会打乒乓球,而且还培养出那么多的球星,比如这次奥运会乒乓球男团冠军成员之一的马琳。远在他乡的潮汕人,有的实在想家乡的饭菜想馋了,干脆开个潮菜馆,一方面推广潮菜,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食欲,北京“京文”唱片公司的老总许钟民,就开了个“潮水好味”的馆子,成就一个著名的潮菜品脾。
外出的潮汕人常常苦于不到“凉水”(中药汤),比如在北京,这里盛行西医,喝中药汤的人很少;而在潮汕,大家更喜欢中药,上火了,败败火,虚寒了,补补身,因此,潮汕人的性格也带有一些不温不火的彩,注重心平气和,修身养性。近年来雷铎先生又大胆地为风水学“平反”,风水学即中国的生态学,中国人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不能轻易地斥之为迷信。潮汕人并不盲目崇洋,哲学家赵汀阳努力地从中国经典中寻求资源,与西方哲学家争夺话语权,被西方人誉为当代中国少有的不被西方理论霸权影响的哲学家,他的赵澄(汀)襄则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剪纸大师,她通过民居勾勒出潮汕地区的风土人情。
潮汕文化的包容性很大,儒、道、释的真正融合,在潮汕地区体现出来,尊师重教、尊长、“学而优则仕”的儒家传统,逍遥自在、无为无不为的道家风范,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佛家心态,在潮汕人这里合而为一。潮汕人曾经一度在寻“关微”、“关先生”,一位资助过很多人却从不留名的奉献者。潮汕人的风俗更能体现这一点,“佛当老爷拜”的例子算是一个,按照道教拜老爷的形式拜佛,心中却默念子孙后代平安,升官发财,这又是一种儒家情怀,这也许是一个笑话,却体现了潮汕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原教旨主义的东西。
凉水不好,茶却不可少,在潮汕地区有两种米,一种叫白米,一种叫黑米,黑米即茶米,
以茶为米,可见潮汕人喝茶之多。潮汕秉承闽南的工夫茶传统并且将之发扬光大,推向极致,家家都有工夫茶,茶具一套一套的,熟人路上见了面,最后一句常常是:有闲来我内(家)食茶。外地人喝茶总是一大杯水加一丁点茶叶,潮汕人喝茶,茶壶装满了茶叶,外地人喝上一杯,浓得晚上睡不着,于是惊叹潮汕人的“茶功”之深。饮茶之道如同太极拳的“推、托、拉”,悠闲自得,富有情趣,练的是内功;酝酿良久,一小杯茶入口,回味无穷,却不能止渴,性急的人有些无奈,等着下一次的水开。潮汕人品茶,品出人生之真谛:有些事急不得,有些事更需要未雨绸缪,讲求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奇效。演讲的技巧
说了这么多,我们大概已经知道潮汕人是怎样生活的了,于是也有点明白,这里为何涌现出那么多的巨人。我曾经跟我的班主任、青年才俊周濂老师说起过潮汕人,我说,潮汕人有两大传统,一是经商,二是学术,前者以李嘉诚先生为代表,后者以饶宗颐先生为代表;李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最后成了华人首富;饶先生出生于儒商之家,最后成了一位世界级鸿儒。周老师惊叹道,这两个人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中达到了不可超越的境界。季羡林先生与饶宗颐先生,并称“北季南绕”;饶先生精通文史哲、儒道释、中西思想、书画艺术,被誉为二十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于1962年获得国际汉学“儒莲奖”,声名远扬,如今,人们创造了一个新词:饶学,表明饶先生的学术地位之显赫。难能可贵的是,
饶先生还积极挖掘家乡的学术资源,宣扬潮汕文化,是真正的潮学泰斗。饶先生的成就来自于他的勤奋好学,有时候甚至一天要看20多本书;米寿之年,他还坚持带博士生,“红头船”的精神,在他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相信潮汕人都会十分赞同:“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理。
海边长大,以海为家,潮汕人与水很有感情,对跳水更是情有独钟。1992年,孙淑伟在巴塞罗那夺得跳水金牌,如今,林跃在北京同样夺得金牌,续写着潮汕人的跳水神话。祥云火炬在汕头传递的时候,潮汕地区派出了史上最强的火炬手方阵:6名世界跳水冠军加上你是我的女朋友歌词3名金牌教练的豪华阵容,轰动全国。这次奥运会跳水比赛,“造星教练”胡恩勇经常出现在电视机镜头,他的新一代弟子秦凯、王峰为中国跳水梦之队再添一枚金牌、一枚铜牌。胡教练是一个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人,他发明了“倒立斜坡上下行走”、“沙坑行走”和“海绵垫行走”等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的受伤几率大大减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