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类活动对⽣物圈的影响
第四单元⽣物圈中的⼈
第七章⼈类活动对⽣物圈的影响
本章内容概览
⼈类⽣活在⽣物圈中,⽣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圈。早期的⼈类对⽣物圈的影响有限,随着⼈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类对⽣物圈的影响越来越⼤。本章内容⾸先引导我们探讨⼈⼝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例,让我们既认识到⼈类活动能改善环境,⼜关注⼈类活动破坏环境的⼀⾯。然后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物的影响,让我们认识到环境污染会对⽣物造成危害,也会危害⼈类⾃⾝的健康,影响⼈类的⽣存和发展,从⽽树⽴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我们拟定保护⽣态环境的计划,亲⾝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动中。
重点难点提⽰
本章重点:
1.⼈类活动对⽣态环境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对⽣物的影响。
3.拟定保护当地⽣态环境的计划。
本章难点:
1.探讨我国⼈⼝增长的趋势,分析⼈⼝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对⽣物的影响。
3.调查当地⽣态环境的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第⼀节分析⼈类活动对⽣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1.说出我国⼈⼝增长的趋势。
2.认同我国实⾏计划⽣育的基本国策。
3.举例说明⼈类活动对⽣态环境的影响。
4.关注⼈类活动对⽣物圈的负⾯影响。
知识点⼀探讨⼈⼝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的很长⼀段时期⾥,由于⼈⼝数量少,⼈类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随着⼈类⽣存条件的改善和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数量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1.世界⼈⼝的増长趋势
19世纪初,世界⼈⼝总数达到了10亿;到1930年时增加到20亿。从20世纪中期开始⾄今,世界⼈⼝更是快速增长,到2005年时达到65亿,2011年已突破70亿。
2.我国⼈⼝的増长趋势
(1)教材第103页“资料分析”全解
资料表格中列举了我国不同年代的⼈⼝数量。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很长⼀段时期⾥,⼈⼝增长⼀直是很缓慢的。到18世纪以后,⼈⼝的增长速度才明显加快。新中国成⽴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民的⽣活⽔平不断提髙,医疗卫⽣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疾速增长,从1949年到1989年短短的四⼗年间,我国⼈⼝数量⼏乎翻了⼀番。由于实⾏了计划⽣育政策,我国⼈⼝的增
长速度才逐渐慢了下来。到1999年时,我国⼈⼝总数达到了亿,⽽且我国⼈⼝还在不断地增加,到2009年,我国⼈⼝总数达到亿。我国⼈⼝增长趋势如图7-1-2所⽰。
讨论答案
1.我国从1949年到1989年,⼈⼝增长明显加快。新中国是1949年10⽉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民的⽣活⽔平不断提⾼,医疗卫⽣条件不断改善,致使我国⼈⼝增长明显加快。
2.我国的⼈⼝增长率在1979年以后基本稳定在⼀个较低的⽔平。这是因为我国实⾏了计划⽣育政策,并⿎励晚婚晚育、少⽣优⽣。这些措施使我国的⼈⼝增长速度放缓,并能稳定于较低⽔平。
3.提⽰:环境⽅⾯:由于⼈⼝数量过快增长,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社会发展⽅⾯:引起社会负担加重、就业率下降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个⼈⽣活⽅⾯:由于⼈⼝的过快增长,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给个⼈的⾐、⾷、住、⾏等造成诸多不便。
(2)⼈⼝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产⽣巨⼤的影响
随着⼈⼝的迅速增长和消费⽔平的提⾼,⼈类必然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类赖以⽣存的地
球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是有限的。这样,⼈类不断扩⼤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产⽣了尖锐的冲突。随着⼈⼝的迅速增长和⽣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也越来越⼤。为了保护包括⼈类在内
的所有⽣物的共同家园——⽣物圈,为了⼈类的可持续发展,⼈类必须控制⼈⼝的增长。
3.计划⽣育(重点)
我国是世界第⼀⼈⼝⼤国,⼈⼝问题⾮常突出。为了控制⼈⼝数量和提⾼⼈⼝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育列为⼀项基本国策。
(1)计划⽣育的具体要求
计划⽣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优⽣。计划⽣育的具体要求也称为计划⽣育政策。
(2)我国计划⽣育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知识点⼆分析⼈类活动影响⽣态环境的事例
1.⼈类活动对⽣物圈的影响
⼈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其⽣存和发展⼀直与⾃然环境和⾃然资源紧紧相依,⼈类不断进化发展,逐渐变成了强者,⽽现在⼈类已经强⼤到能够影响⽣物圈的⾯貌。⼈类的出现给⽣物圈带来了⽣机,带来了⽂明,同时也给⽣物圈带来了危害,⼈类的活动使⽣态环境⽇益恶化。
2.教材第104页“插图”全解(图4-6)⼈类活动影响⽣态环境的⼏个事例(难
点)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当地居民的⽣存环境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森林涵养⽔源的功能丧失,会使⽓候变得更加恶劣.导致洪涝或⼲旱灾害时常发⽣。⽣长在森林底层的灌⽊丛和地被植物层由于失去了⾼⼤乔⽊的保护,将会死亡。遇到洪⽔时,会造成⽔⼟流失,⽽⽔⼟流失⼜会使⼟壤中的营养物质减少,使其
不适于植物⽣长。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赖以⽣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
(2)⼯⼚排放的烟雾中含有⼤量的⼆氧化硫、⼆氧化碳等⽓体,这些烟雾被直接排放到⼤⽓中,会危害
⼈体健康,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会危害植物的⽣长,造成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会导致酸⾬频繁发⽣,加剧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候异常等。(3)造成湖泊被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业有机废⽔、⽣活污⽔以及农⽥含化肥和农药的废⽔等排放到湖泊中,使湖⽔富营养化,造成蓝藻⼤量繁殖,覆盖湖⾯;蓝藻和⽔⽣动物死亡后,其腐败和分解会消耗⼤量溶解在⽔中的氧⽓,致使⽔底缺氧,形成臭⽔。要改变这⼀现状,需加⼤对周边排污治理的⼒度,同时对湖中蓝藻、垃圾等进⾏清理。
(4)受经济利益驱使,许多⼈使⽤多种⼿段(如⽹捕、铁夹、猎、毒药等)对鸟类等动物⼤肆捕杀。鸟类的⽇益减少,会导致农作物以及森林⽣态环境中⾍害⼤⾯积发⽣,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严重危害,甚⾄使⽣态平衡遭到破坏,最终殃及⼈类的⽣存。
(5)植树造林不仅可以使⼈们获得⼤量的⽊材,⽽且还能减少噪⾳、美化环境、保持⽣态平衡、保持⽔⼟、涵养⽔源、降低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维持⽣物圈的碳——氧平衡、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度重视植树造林等绿化⼯作,始终将其作为加强⽣态建设的⼀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并取得了巨⼤成效。例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程建设,其范围东起⿊龙江省的宾县,西⾄新疆维吾尔⾃治区乌孜别⾥⼭⼝,东西长4480千⽶,南北宽560?1460千⽶,总⾯积万平⽅千⽶,约占国⼟⾯积的%,接近我国的半壁河⼭。我国同时还启动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程等绿
化⼯程。
(6)对受伤的野鸟进⾏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然,对维持⽣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鸟类可以捕捉⼤量的农林害⾍,有利于农林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物的多样性等。
(7)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态系统⽽建⽴了长⽩⼭⾃然保护区,为保护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熊猫建⽴了四川卧龙⾃然保护区。建⽴这些⾃然保护区的⽬的是为了保护濒危动植物的⽣活环境、保护⽣态系统的多样性。
3.正确认识⼈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
⼈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上述事例(1)?(4)都是⼈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物的⽣存,也影响到了⼈类的⽣存和发展;⽽事例(5)?(7)则是⼈类活动对环境的改善作⽤。但是,当前⼈类的活动使环境恶化的问题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不少地⽅的森林被砍伐,那⾥的环境正在恶化;不少河湖爆发⽔华,⽔质恶化变臭;许多地区空⽓中可吸⼊颗粒物和有害⽓体在增加,还不时地降落酸⾬;“垃圾围城”正在不少城市上演。
⾯对⼈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我们作为⼀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积极⾏动起来,从⾃⾝做起,从⼩事
做起,同破坏环境的事情作⽃争,尽⾃⼰的能⼒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保护我们⽣存的家园。
知识点三⽣物⼊侵
1.概念
⽣物⼊侵指的是⽣物随着商品贸易和⼈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2.特点
⽣物⼊侵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们的频繁交往⽽迅速传播开来。
3.⽣物⼊侵造成危害的实例
100多年前,有⼈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利亚饲养。在⼀次⽕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兔流窜到了荒野。由于澳⼤利亚的⽓候适于兔的⽣存,再加上那⾥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它们与绵⽺争夺⾷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损失。
20世纪90年代,⼀种原产南美洲的叫做薇⽢菊的“植物杀⼿”悄悄地登陆了我国南⽅某些沿海地区,在
⽓候温暖、⾬量充沛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没过多久,荔枝树、⾹蕉园,以及花⽊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菊。这些⼊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前,松材线⾍、湿地松粉蚧、美国⽩蛾等森林害⾍的⼊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积达150多万公顷。豚草、薇⽢菊、紫茎泽兰、飞机草、⼤⽶草、⽔葫芦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肆蔓延,对我国的⽣物多样性和农业⽣产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对⽣物⼊侵所采取的措施
(1)要谨慎引种,必须加强对引进外来物种⼯作的管理。
(2)查清我国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危害情况。
(3)要加强对巳知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4)加强教育,提⾼我国公民对于⽣物⼊侵的认识和加强⽣态安全的意识。知识要点梳理
综合提升训练
1.⼈⼝的增长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巨⼤的影响
B.⼈⼝增长,有利于⼈类⾃⾝的发展,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C. 控制⼈⼝增长可以更好地保护包括⼈类在内的⽣物圈
D.控制⼈⼝增长有利于⼈类世世代代都有可利⽤的各种资源
2.⼀种寄⾝于葡萄根部的蚜⾍从北美洲传到欧洲,致使当地葡萄园⼏乎全部遭到
毁灭。其原因是( )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A.⽣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掠夺式的开发和利⽤^
C.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可⼤量繁殖
D.环境污染
3.下列哪种做法和⾏为会破坏⽣态环境 ( )
A. 要想富,先种树
B.围湖造⽥,填海造⽥
C. 建⽴⾃然保护区
D. 将捕捉到的毒蛇放回到⼤⾃然中去
4.⼀个塑料袋在⼟壤中的⾃然降解需200年时间,我国每天消耗塑料袋近30亿
个,制造塑料袋每⽇消耗⽯油13000吨,因此我国规定禁⽌⽣产、销售超薄购物塑料袋,采取这⼀举措的主要⽬的是( )
A.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B.防治空⽓污染
C.治理⽔污染
D.节约能源
5.下列各种做法中,哪些有益于⽣态环境的改善哪些会破坏环境请你将判断结果
填在相应的括号内(能改善⽣态环境的⽤“ + ”表⽰,会破坏⽣态环境的⽤“-”表⽰)。
(1)若想吃得好,就吃蛙蛇鸟。( )
(2)绿化荒⼭,鸟语花⾹。( )
(3)⽤剧毒农药消灭病⾍害。( )
(4)长期使⽤含磷洗⾐粉洗⾐服。( )
(5)吃饭要⼲净,筷⼦⼀次性。( )
(6)要致富,⼤砍树。( )
第⼆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物的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对⽣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在内的⽣物有不良影响,确⽴环保意识。
知识点⼀酸⾬及其对⽣物的影响
1.教材第108页“模拟探究”全解(酸⾬对⽣物的影响)(重点、难点)
(1)酸⾬及其成因。
酸⾬是指pH⼩于的⾬⽔。正常⾬⽔的pH不⼩于。酸⾬主要是⼈为地向⼤⽓中排放⼤量酸性物质如⼆氧化硫等造成的。我国的酸⾬主要是因⼤量燃烧含硫量⾼的煤⽽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也是形成酸⾬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些地区已经成为酸⾬多发区,酸⾬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们的密切关注。
(2)模拟探究:酸⾬对植物种⼦萌发和幼苗⽣长的影响(供参考)
①提出问题:酸⾬对⽣物有不利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酸⾬影响种⼦的萌发和幼苗的⽣长。
③探究材料:⽤⾷醋和清⽔配制的不同pH的“酸⾬”( pH应在4左右)、培养⽫、⼩麦种⼦、纱布、喷壶。
④制订计划:a.取4个培养⽫分别标记为A、B、C、D,⽫底各垫上五层纱布。在每个培养⽫中放⼊70粒⽣理状况相似的⼩麦种⼦,同时置于25℃左右的室温下。
b.向A中喷洒清⽔,使之将要浸没种⼦。同时向B、C、D中分别喷洒等量不同的“酸⾬”,每天⼀次。
c.设计表格,记录和观察实验结果。
⑤实施计划:根据制订的计划进⾏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的表格中。
⑥预期结果:A培养⽫中种⼦萌发得多且萌发速度快,幼苗长势最好;B、C、D中种⼦萌发得较少且萌发速度慢,幼苗长势不好,并且随酸度增强,受害程度增⼤。证明“酸⾬”影响种⼦的萌发和幼苗的⽣长。
2.酸⾬的危害(重点)
酸⾬对⽣物的危害极⼤,被称为“空中死神”。酸⾬的危害主要有:(1)可以使⼟壤中的养分发⽣化学变化,从⽽不能被植物吸收利⽤;(2)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影响鱼虾等⽔⽣⽣物的⽣长发育,甚⾄造成⽔⽣⽣物死亡;(3)可以引起⽔源酸化,影响饮⽤,威胁⼈们的健康;(4)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的植物死亡;(5)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伤害⼈的⽪肤和黏膜。
3.控制酸⾬的措施(重点)
控制酸⾬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这些污染物的⼯作。
知识点⼆其他环境污染及其防治(难点)
1.⽔污染
(1)污染物:⽔污染是由于⼈类活动产⽣的污染物排⼊⽔体,使⽔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中的⽣物组成发⽣变化,从⽽降低⽔体使⽤价值的现象。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①未经处理⽽排放的⼯业废⽔;②未经处理⽽排放的⽣活污⽔;③⼤量使⽤化肥、农药、除草剂⽽造成的农⽥污⽔;④堆放在河边的⼯业废弃物和⽣活垃圾;⑤因过度开采,产⽣的矿⼭污⽔等。(2)危害:⽔污染会影响⽔⽣⽣物
的⽣存,严重时会使⼤量的⽔⽣⽣物死亡。排⼊⽔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接触⼈体,可能会增加基因突变概率,诱发癌症。
(3)防治:为防治⽔污染,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污染的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源,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进⼊河流湖泊。
2.重⾦属污染
(1)污染物:重⾦属污染指含有汞、镉、铬、铅及砷等⽣物毒性显着的重⾦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排放、污⽔灌溉和使⽤重⾦属制品等⼈为因素所致。
(2)危害:⽔中、⼟壤中很多重⾦属污染物,如汞、镉、砷,会通过⾷物链积累,对各种⽣物造成危害,最终危害⼈体健康。
(3)防治:禁⽌有毒有害重⾦属排放到环境中,发⽣重⾦属污染后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补救。
3.⼤⽓污染
(1)污染物:主要有⼯业废⽓,燃烧煤、⽯油、天然⽓时产⽣的废⽓,汽车排放的尾⽓等。
(2)危害:⼤⽓污染对⽣物和⼈的危害极⼤。⼤⽓污染物可使植物抗病⼒下降,影响⽣长发育,使叶⾯产⽣伤斑或枯萎死亡;排放到⼤⽓中的⼆氧化硫⽓体还会造成酸性降⾬,对农业、林业、淡⽔养殖业等产⽣不利影响;动物吸⼊污染的空⽓会发病或死亡;⼈体吸⼊污染的空⽓、表⾯⽪肤接触污染的空⽓,除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疾病外,还可对⼼⾎管系统、肝等产⽣危害,严重的可夺去⼈的⽣命。
(3)防治:改进煤炭等化⽯燃料的燃烧技术,⼯⼚废⽓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到⼤⽓中,开发新能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