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论教案 歌曲的艺术处理
教学班级:学前教育专业
课 时:三课时
教学目标:
一、演唱时能较好的揭示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促使学生有感情地表现歌曲,并受到歌曲艺术感染,进行审美教育。
二、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学习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三、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彩的变化,学习歌曲演唱声音的变化对比处理。
四、认识歌曲演唱中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的重要作用,理解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之间的关系。
五、运用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来表现歌曲的韵味。
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学习歌曲演唱的情感处理。
教学难点:
在演唱中表现歌曲的韵味。
教学准备:u盘、播放器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怎样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通过美好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
共鸣是这节课同学们要探索的重点。
二、实践研究:
二、实践研究:
1.创设情景,再现情感的处理
播放电视片《共和国之恋》片段。先让学生理解剧中科学家们放弃国外的优越的条件,经过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再让学生演唱歌曲《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2.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处理
⑴集体演唱《节日欢歌》
⑴集体演唱《节日欢歌》
要求表现高兴欢乐情绪,声音要有光彩、流畅生动,声音位置较高,音量不必太强。
⑵欣赏歌曲《松花江上》
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强烈悲痛情绪,以及演唱者的表现方式:用较少气息、较强力量加强声音力度,而不使声音全部出来,产生一种压抑、强忍的听觉效果。
⑶集体演唱《草原之夜》
要求在平静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位置柔和、抒情、轻松地演唱。演唱时,注意体会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
三、课后总结
歌曲的情感表现要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表现每个作品时要对其创作背景、演唱风格等有所了解才能表达准确。本课学习内容《草原之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正确的位置演唱,但对蒙古族歌曲特有的韵味把握有欠缺。
四、作业
声情并茂地演唱《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
第二课时
一、教学导入:
在声乐教学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彩的变化。强的声音表达强烈、火热的思想感情;中强的声音表现情绪明朗、抒情的情感歌曲;中弱和弱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歌曲中的宁静、深藏心底的内在情感等。
二、实践研究。
二、实践研究。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⑴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⑴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⑵理解歌曲:这首歌曲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
⑶学生总结歌曲处理:由中弱(mf)到强(f)到很强(ff)的递增变化,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
2.声音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⑴教师简介怎样进行歌曲彩变化对比处理:歌曲演唱时声音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彩表现不同的情绪。歌声的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彩越丰富就
2.声音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⑴教师简介怎样进行歌曲彩变化对比处理:歌曲演唱时声音彩是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不同的声音彩表现不同的情绪。歌声的彩就是歌声的表现力,歌声彩越丰富就
越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演唱形成的变化处理,歌曲的演唱形式有许多处理手法。一般来说,除齐唱形式外,还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这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主要根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特点来处理,它可以使歌曲在音量、音及情绪等方面产生对比和变化。例如:演唱分节歌时,音可处理为男声、女声、混声的轮换。对称的乐句、对唱形式的乐句,可由女声分别担任。
⑵演唱歌曲《牧羊姑娘》。这首歌曲抒情性强,安排音美、乐感好的学生领唱,副歌部分轮唱,使音丰富起来。
三、课后总结
1、力度对歌曲情感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强调不同节拍所体现的周期性强的规律,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曲谱中出现的临时强的记号。
2、适当运用各种音变化对比,变换演唱形式,不仅能使歌声富有变化、悦耳动听,而且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审美素质有所提高。
四、作业
小组练习《牧羊姑娘》
第三课时
一、教学导入
本节课大家来学习怎样通过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以及怎样进行歌曲的韵味处理。
本节课大家来学习怎样通过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以及怎样进行歌曲的韵味处理。
二、实践研究
1、播放歌曲《黄河怨》
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表现悲伤和怨恨的情绪和情感的歌曲,决定了演唱的速度是稍慢的。
2、播放歌曲《越来越好》
表现愉快和欢乐情绪的歌曲,决定了演唱速度是稍快的。
3、演唱《岩口滴水》
这首歌曲A段,中速优美抒情、抑扬起伏;B段稍快,欢快而热情;A(再现)中速,结束句安排了辉煌的高音,“如花开”三个字安排了渐慢回到原速,这样处理使这首歌更完美、更动人、更具艺术感。
4、播放歌曲《克拉玛依之歌》
让学生体会在“草原之夜 原唱当年我赶着马草地”和“到这里勒住马我了望过你”两个乐句中“赶”“我”“勒”“过”这几个字经过波音处理,给歌曲带来独特的韵味,每个字好似在心弦上颤动,魅力无穷。
5、播放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让学生体会歌曲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两个乐句中“花”“什”“样”“见”“冰”都运用了变化音,正是由于变化音,恰好突出了新疆歌曲独特的韵味。
欣赏这两首歌时,要求学生细致入微地反复润饰、精雕细琢,使歌曲演唱得有声有,有韵有味。
三、课后总结
1、歌曲演唱速度变化、对比,对演唱者至关重要。速度是声乐作品的心跳、脉搏,就像人的心跳和脉搏一样,不能乱跳。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速度要稳定,不能随便变化,要做到快而不抢,慢而不拖。速度快慢和歌曲的情绪表现有很大关系。
2、教法上适当运用比较法,教学效果良好
四、课后作业
演唱《岩口滴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