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灾减灾
一、防灾减灾手段
1.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主要手段
1.判断正误。
(1)防灾减灾应以救助为核心。(×)
(2)不同灾害防御措施不同。(√)
2.下列属于防灾减灾灾后措施的有( )
①计划规划 ②安置 ③应急准备 ④救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计划规划、应急准备是平时为了应对灾害的发生而做出的灾前措施;安置、救济是对灾后居民进行的生活、卫生、健康的保障性措施,属于灾后措施。
3.修建水库可以防御哪些自然灾害?
提示 洪涝、干旱等。
二、自救与互救(以地震为例)
1.判断正误。
(1)没有灾前准备,无法自救。(×)
(2)灾害发生时,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首先救助他人。(×)
2.发生地震后,逃生方式不正确的是( )
A.躲在床下 B.藏在桌下 C.远离电线 D.跳楼逃生
答案 D
解析 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应躲在床下,在学校应藏在桌下,在室外要远离电线等;跳楼逃生只会增加伤亡。
3.面对自然灾害,应如何自救与救助他人?
提示 在灾害来临之前,积极准备,备好防灾物资;在灾害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灾后,要积极行动,进行灾后恢复重建。
任务探究 防灾减灾手段
人民日报北京2月19日电 2019年1月以来,青海省多地连续发生大范围降雪天气过程,造
成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严重雪灾。根据灾情发展,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向青海省雪灾区派出工作组,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救灾工作。据青海省应急厅报告,截至2月19日17时,玉树州直接经济损失6 548万元。省、州、县各级共累计安排救灾资金6 500余万元,通往各受灾乡村的道路已基本打通,灾区草饲料储备相对充足,农牧民基本生活均有保障。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的行动属于防灾减灾的哪一个环节?
(2)减轻雪灾对玉树的危害,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大幅提高,为什么?
(4)从地理角度,你对青海玉树灾后恢复有什么建议?
[成果展示] (1)灾害救援与救助。
(2)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快速实施灾中救援与救助;积极稳妥地安置灾民;通过工
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积极防御自然灾害;加强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提高当地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救助能力等。
(3)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积极实施各种防御措施;经济水平提高,救灾物资充足;技术水平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等。
(4)加强灾害成因调查,为灾后重建进行科学规划;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恢复不能等同于恢复原貌;对灾害造成的环境变化,寻求新的利用方式;对灾后环境进行科学论证,制定新的保护方案和灾害防御措施等。
1.灾害监测
建设和完善防灾减灾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地震躲在什么空间监测能力;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积极预测预报自然灾害。
2.灾害防御
3.灾中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储备救灾物资,加强救灾演练,选择救灾避难场所等。
(2)灾中应急:启动应急预案,积极调拨救灾物资和人员,打通救灾通道,抢救受灾人员,稳定灾区秩序,安置受灾人员,进行心理安抚等。
4.灾后恢复
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重建受灾家园。
我国自然灾害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两种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是( )
A.颁布《洪水灾害防御法》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
(2)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减灾的作用是( )
A.改变地表环境,提高灾害强度
B.控制灾害与人口的直接相遇
C.改变水循环,提高抗灾能力
D.消除旱灾灾情
(3)能改变地表环境,减轻灾害强度的措施是( )
A.加固房屋 B.修建防洪大堤
C.植树造林 D.挖掘机井
科学思维
防灾减灾的分析方法
第(1)题,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属于非工程性措施的范畴。第(2)题,修建水库可以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用水,提高抗灾能力。第(3)题,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抗灾能力。
[答案] (1)A (2)C (3)C
提升运用能力
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沙尘暴 B.洪涝
C.旱灾 D.寒潮
答案 B
解析 沙尘暴、旱灾和寒潮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较严重,一般不会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的破坏,救灾中需要优先开展生活、生产恢复重建的工作,故A、C、D不符合题意。洪涝灾害和地震一样,会瞬间造成大量的伤亡、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破坏,需要首先采取紧
急救援,抢救生命;然后开展安居工程等保障灾民居住;最后开展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工作等等,故B项符合题意。
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人口外迁 ③房屋加固 ④组建志愿者队伍 ⑤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 调整产业结构与应对地震灾害无直接联系,排除①;人口外迁不能解决防灾问题,排除②;房屋加固,有利于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减少损失,③正确;组建志愿者队伍,有利于提高救援水平,④正确;避灾自救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地震时人们的自我救援能力,为震后救援节省时间和物资,⑤正确。故选D项。
任务探究 自救与互救
2017年6、7月份,我国江南等地接连遭遇多次强降雨过程,频繁的雨水导致江南大部、华
南北部、贵州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湖南中部偏多1~2倍。6月22日夜间起至7月2日白天,强降雨带已涵盖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十余省(市、区)。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截至7月2日早晨,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超过200毫米,湖南北部、湖北东南部、江西北部、广西北部等局地降雨量达500~800毫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