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1.1 什么是“非遗进校园”活动?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指将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2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二、案例介绍
2.1 2018年获得“非遗进校园”案例优秀组织奖的单位
2018年,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有多个单位因其在该活动的组织中表现优异而获得了评
委的青睐,其中包括北京市某中学、上海市某小学、广州市某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和教育机构。
2.2 获奖单位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内容
获得“非遗进校园”案例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在活动中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比如北京市某中学组织了京剧表演团队来学校演出,并邀请了京剧大师为学生讲解京剧知识;上海市某小学开展了我国传统绘画和剪纸制作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广州市某幼儿园则组织了民间舞蹈和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三、获奖单位的组织特点
3.1 科学合理的活动策划
获奖单位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时,都进行了详细的活动策划,包括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资源准备等,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好的效果。
3.2 多方合作,资源共享
获奖单位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优秀的非遗传统文化传承人和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表演等,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
3.3 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获奖单位的活动形式多样,涵盖了传统舞蹈、剪纸、国画、民间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习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魅力。
四、获奖单位的经验启示
4.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获奖单位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发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中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4.2 结合校本课程
获奖单位将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融入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4.3 多方合作,资源共享
获奖单位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时,主动与社会各界资源对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总结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广泛的舞台。希望更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加入到“非遗进校园”的行列中来,共同努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展望
6.1 传承与创新并重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创新,将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义。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6.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学校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传授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优质的非遗传统文化教育。
6.3 增强社会参与意识
“非遗进校园”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共同为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七、案例分析
7.1 北京市某中学
北京市某中学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秉承着“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理念,通过策划丰富的京剧表演、名家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京剧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学校还开设了京剧社团,邀请京剧大师定期指导,让更多学生接触、了解和喜爱京剧。北京表演学校
7.2 上海市某小学
上海市某小学以“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为目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融入了我国传统绘画、剪纸等非遗文化元素,同时还组织了多场艺术表演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