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百 ...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  “蛮夷”  “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                          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
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                          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
2.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两税法广泛推广        C.藩镇割据的出现      D.均田制受到破坏
3.“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      )
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                    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
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                    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
4.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此建议被中央采纳。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            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  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
5.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这揭
示了(      )
A.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                      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
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                      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
6.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反映出,当时(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盲目排外情绪高涨                          D.中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7.195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周恩来汇报参加日内瓦会议和出访印度、缅甸情况时,指出:“门要关死已经不可能了,而且很有一种有利的局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这说明(      )
A.国内建设需要调整“一边倒”政策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提升中国影响力
C.“求同存异”促进亚非各国了解中国              D.不结盟运动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8.古印度史诗《薄伽梵歌》(约公元前4世纪~公元4世纪)中有如下训示:“尽你该尽之责,哪怕其卑微;不要去管其他人的责任,哪怕其伟大。在自己的职责中死,这是生;在他人的职责中活,这才是死。”对其解释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植根于封建制度      B.凸显了神权威严      C.宣扬了众生平等      D.蕴含着种姓思想
9.依据材料,提取信息,判断历史时期,进行正确排序(      )
①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②我在医神……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
③因本令之公布,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
④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10.“他早年就以叙事长诗《阿非利加》夺得‘桂冠诗人’称号,他醉心仿古,文学选择和生活作风都有向古代先哲致敬的意味,他还用拉丁语撰写抒情诗集《歌集》”。这位诗人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康德
11.德意志帝国时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实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偏重于自然科学,但当时实科中学的学生不能升入大学。1901年,德国宣布实科中学和文科中学具有同等地位,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这反映了德国(      )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                          D.经济结构的变化
12.有思想家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不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首先要通过向穷人和富人作未来社会的广泛宣传,然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搞一点一滴的试验,建立起一个一个的社会主义据点,然后以点到面,逐步推广,就可以取得全面胜利。这一理论(        )
A.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
C.体现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D.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幻想
13.1922年,苏俄与德国签订《拉巴洛条约》,德国放弃在苏俄的财产,两国放弃战债及战争造成的经济赔偿,恢复外交关系并建立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苏俄此举旨在(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打赢国内战争            B.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以换取西方国家支持
C.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大力发展工业            D.为实施新经济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14.1959年美国在苏联举办了国家博览会,最吸引苏联民众的是能够回答预设问题的电脑,其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美国梦到底是什么?”电脑的问答是:“美国梦是美国人的根本信仰
⋯⋯美国人崇尚自由,他们可以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享有普遍的选举权,崇尚普及教育。”这反映出(        )
A.美国向苏联展示工业化成就                    B.美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C.美国趁机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D.美苏“冷战”进一步加剧
15.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江南地区与全国农村劳动力变动情况表(单位:户、人)
时间
江南地区
全国
江南地区劳动力占全国农村劳动
力比率
户数
农村劳动
力人数
户数
农村劳动
力人数
太平兴国
政协会议2022时间五年
349283
890672
6418500
16367125
5.40%
元丰元年
1120331
2856844
16603954
42340082
6.70%
崇宁元年
1265762
3227693
1811345
46190560
6.90%
——摘编自武建国、张锦鹏《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材料二
宋代人均耕地为4.4亩,在南方却不足这个平均数,苏州地区亩产可达四石,但江南其他地方的亩产在二石左右。伴随着宋代人口及人口密度的增加,要求的耕地面积也相应扩大,于是开发梯田、围湖造田、围海适田相继加速。“烧香山于山岗”、“教民焚燎而种”,但山林破坏后,雨则山洪暴发,早则无水灌溉。……入宋以后,江南每岁漕运额由三四百万石增至六百万石,以致江南谷贵民贫。漕运的发展反映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离,使得中央王朝不能不仰赖江南经济上的支持。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内容反映的问题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