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制度改革_二五八现象_一瞥
靳振恒 石庆苗
摘 要 “二五八”干部管理体制的出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后续力量,其积极意义不容抹煞, 然而,对这一政策的简单理解,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一刀切”的作法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二五八”现象 干部管理体制
2000 年, 全国实行县乡机构改 革 和 撤 并 乡 镇 , 担 任 实 职 的 领导干部出现了相对过剩, 因此, 压缩一部分人退出领导岗位成 坡, 几乎面临灭顶之灾。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是一个部门、一 个单位的品牌, 担任管理职务的优秀专业人才更处于举足轻重
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也成为各级主要领导最头疼而又 的地位, 所谓
“一个好领导造就一个好单位”,“一位人才做强一 项事业”
。对此, 应当以理智的态度不断积极探寻和创造“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的体制和环境, 不要让人为的“二五八”
体制成为 干部管理不可逾越的鸿沟。
2“.  一刀切”
的做法使部分工作受到影响, 不利于事业发展。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助推剂,  事业的健康发展离
不开优秀人才的卓越贡献。“五四”
运动前夕,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 学校长,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独到见解
的学者, 都可被聘为北大教授, 北大的学术思想由此空前繁荣,
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大批思想家、文学家相
继执教北大, 蔡元培成为将北大带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人, 他
的学术思想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在“二五八”
体制下, 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事业受损存在必然联系。如某县法律公证
处, 规格为副科级事业单位, 有两名取得国家从事公证业务资格 的公证员, 其中一名兼任主任。自机构成立以来, 办理了大量的
法律公证事项, 较好起到了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2006 年底, 兼 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方便操作, 就简单地制定了一个厅局级 58 岁, 县处级 55 岁, 乡科级 52 岁为界“一刀切”,  一律离开领导岗
位的土政策。“二五八”干部管理体制由此约定俗成。
“二五八”干部管理体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等不公平竞争方
式, 打破了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为一大批年轻干部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 为干部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
构和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
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后续力量。这一做法的积极意
义是不可否定的。但与此同时, 也应一分为二地分析“一刀切”存
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纯行政单位虽
有影响, 但不是太甚, 而教育、卫生、科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文物、图书、律师、公证等诸多领域就受到比较大的损伤和损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担任领导职务的专业技术 人 才 离 岗 又 离 职 , 造 成 人 才 的 闲置和浪费。
由于“官本位”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 大凡在各自领域有所 建树的专业技术人员常常被提拔到领导岗位, 具备了双重身份: 好医生提拔当了院长, 优秀教师当了校长, 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 人被聘为院(  所) 长。
给业务骨干以一定的政治待遇, 体现了组织 对知识分子的关爱之情, 自身价值也得以充分实现; 而且领导干
部以自身学术思想、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影响到一大批人, 对事 业发展和锻炼队伍十分有益。问题在于实行“二五八”体制后, 一 大批优秀人才离开领导岗位, 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 同时又 造成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人才断层。对专业技术人员而言, 五 十多岁正值英年,    学术知识、专业技能提升至一个比较高的水
平, 工作经验渐趋丰富,  是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当然, 淡出政治 舞台后还可以继续工作, 搞业务, 但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 政”, 这些人才往往是离岗又离职, 个人身份的改变致使他们发 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难道“离了张屠户, 就得吃带毛猪”?  话虽
不能这样说, 但人才培养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干部新老交替
也需要传、帮、带来实现, 又需一个过程,  又要花一段时间。据某 县统计, 近年来退居二线的科级干部占现有科级干部的四分之 一, 有九成因年龄到线被刷下。又据报载, 一家县级综合医院,  由 于两任专家级院长相继“到龄”离岗, 为寻出路, 外聘他院, 造成 常见外科手术不能正常开展, 原有的强科室不再彰显优势, 当地 百姓不得不舍近求远,  赴外地求医寻治,  医院病人锐减,  效益滑
任主任的公证员到了 52 岁离职的年龄, 被免去公证处主任职
务, 改任副主任科员的虚职, 同时从其他岗位提拔一名无公证员 资格的人员任主任。2006  年 3 月 1 日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证法
》第八条规定,“有二名以上公证员”是设立公证机构的一 个基本条件; 第十条又规定:“公证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在有三年 以上执业经历的公证员中推举产生, 由所在地的司法行政部门
核准, 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由此
看来, 该公证机构已不具备存在的基本条件,
更没有资质办理公
证事项; 而且, 对机构负责人的任用已经违犯《公务员法》和《公
证法》
。目前, 该公证处的业务处于停滞状态, 机构也面临被撤销 的境地。对一个县级行政区来说, 没有公证机构, 不能开展公证
业务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 更谈不上方便、服务众了。而某县
地方志办公室, 则面临另一种尴尬: 县志办主任是一位从事地方
志编纂研究二十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 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出版专著两部, 主编并出版的地方志、年鉴、地情资料书二十多 部
(  套) , 其中两部专著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中国人民大学等 高校地方志专修班选为教材。就是这样一位在地方志编纂研究
领域有众多独到见解且造诣很深的专家, 同样到了离职的临界
年龄, 同样要面对“二五八”体制。2006 年 5 月 18 日公布并施行
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 的专业知识。”第二轮修志工作已全面启动, 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也已敲定, 唯一不明确的是这位山西省屈指可数的专家型管理
· ·2007·3
人才的去留问题。在“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的专业编纂人员严
重缺乏的情况下,“唯年龄论”使现有的人才都得不到应有的保
护, 难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对当地乃至山西省的地方志事业行将
造成较大的损失。
3.人才的使用周期缩短而培训周期延长, 造成国家财力、物
力浪费。
把普通人员培养成专业人才, 再到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 需
要10~20 年或更长时间, 还要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二五八”
干部离职后, 大批可用人力资源闲置, 或浪费, 或流失。要保证事
业发展、工作延续,  不得不补充人员。递补人员仍旧需要经历学
习、锻炼、培训等过程方可上岗, 适应工作。这样,  人才的使用周
期缩短而培训周期延长, 无形中加大了使用成本, 造成财力、物
力的浪费, 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二五八”线上刷下来
的干部以壮志未酬的失意心态淡出政治舞台, 融入老年社会,  加
速了老龄化社会的来临; 工资、福利、待遇仍由财政供养、增加了
社会保障和财政支出压力。政府应当以高效、精干的形象强化管
理社会和公共服务职能,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充分
利用现有优质人才资源, 限制财政供养人员的过速膨胀, 积极发
展各项社会事业。
造成上述弊端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并不在于“二五
八”体制本身, 而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实行“一刀切”的做法。
当今社会, 优秀人才不是多得不得了, 而是十分缺乏。欠发
达地区, 人才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招才引智处于明显劣势, 事业
发展相对滞后。
“二五八”体制下, 某些单位出现的“能干的走了,
在位的干不了, 外面的引不进来”的无奈局面已向现行的干部管
理体制发出警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
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九章规定:“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
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干部“四
化”是有机整体,  四者不可割裂,  不可偏废。革命化是第一要求,
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前提。年轻化虽可以直接缓解领导
班子老化问题,但不能自然而然地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
轻干部,也不能仅因年轻化而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实质
性提高。干部提倡年轻化, 而不推行年龄绝对化。年轻化只是顺
应新老交替的自然规律, 对干部年龄所作的硬性规定, 不可能替
代“四化”中的另外“三化”。指出,“党的行政机构以及整
个国家体制都要增强活力”,“增强活力,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各级
领导班子的年轻化。”但他同时也强调, 年轻化并不是青年化,  不
能搞一刀切,    重要的是要求干部队伍精神状态的年轻化。事实
上, 他老人家也是在古稀之年才提出“改革开放”思想, 被誉为
“总设计师”。试想,  让他老人家早些退休,  会有哪位领导者及时
提出这个思想?  国家是否会像今天这样强盛?  所以, 评价干部应
将道德品质、学识、经验、能力等种种因素综合判断,  其中“年龄”
条件的比重是很小的,
灵活运用。
而且以年龄划线也应在基本政策指导下
对“二五八”体制实行“一刀切”的做法是干部队伍建设实际
操作中简单化、绝对化的突出表现, 不能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干
部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强调科学的用人导向, 解决好选人用人
的机制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促进
干部退出机制的形成, 实现能上能下, 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 切
不可机械理解, 片面强调, 走进形而上学的死胡同。
干部人事制度“我劝天公重
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执政兴国,  亟需精
心构建一支和谐奋进、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 而仅唯“年龄论”是
不可取的。
靳振恒
石庆苗
山西平顺县地方志办公室
山西平顺县地方志办公室
(责编高生记)
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为的德育思想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1.1332.
[3]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编.高举理论的伟大旗
帜.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4].在日本庆祝日中邦交正常化20 周年民间组委会
演讲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1992-  4- 8.
[5][6]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决策述要.北京:红旗出版社,
2001.581,590.
[7]同志重要论述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134.
[8].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  11- 20.
[9].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8):59.
(
基础和社会精神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
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这“四个多样化”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带来深刻
影响, 向我们党执政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正
如指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增强了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
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好
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交
换的法则也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
见利忘义、权钱交易,  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
精神的减弱”[9]。这些都给我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
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沈文虎陕西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
副教授硕士
参考文献:
[1]李屏南,张建民.的社会主义观.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12):21.
(责编武敏)
65 -上接第51 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