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葡萄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57
关于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葡萄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曾秀芹
( 新疆巴州党委党校,新疆 巴州 841000 )
【摘 要】焉耆县立足区位、气候、资源、政策和产业优势,把加快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林果业作为强县支柱产业和突破口,葡萄酒产业享誉海内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伴随着葡萄产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工业经济效益、社会综合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焉耆县葡萄产业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焉耆县葡萄产业优化升级,将对全州乃至全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关键词】焉耆;葡萄;产业化
一、焉耆回族自治县葡萄种植的历史和特(一)酿酒葡萄种植历史
近年来,焉耆县从茫茫戈壁到葡萄绿洲,立足区位、气候、资源、政策和产业优势,把加快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特林果业作为强县支柱产业和突破口,葡萄酒产业享誉海内外。焉耆县先后成立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焉耆天都葡萄开发有限公司和焉耆盆地产区葡萄与葡萄酒协会,引进酿酒葡萄种植企业28家,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10万亩,挂果面积4.5万亩。葡萄基地“三通一平两完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建成防护林1.5万亩,修建道路170公里,打机井86眼,架设线路60公里。建成了集科技示范区、苗圃区、品种区、种植示范区、葡萄酒生产区五大功能为一体的800亩高标准葡萄科技示范园,已建成“三大十二小”酒庄酒堡15家,其中:8家企业已获得生产许可,乡都、天塞、中菲三大酒庄已成为焉耆县乃至全州、全疆葡萄酒产业的标志及领军企业,葡萄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焉耆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李瑞琴始终致力于“做中国的拉菲”。1997年,经历过办砖厂、建皮毛厂、做边贸生意的李瑞琴,力排众议,带着第一桶金,在焉耆县七个星镇开荒种葡萄。从小在烟台海边长大、目睹了张裕葡萄酒辉煌的李瑞琴,以壮士断腕之勇气,毅然决然奔走于新疆农科院、中国农科院之间,投入200多万元多次反复论证戈壁滩开发葡萄项目的可行性。秉承“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坚定信念,李瑞琴注册了“仪尔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开荒初期资金紧张、劳力奇缺,当时的县委书记筹集资金帮她购回了第一批优质葡萄苗,解了燃眉之急。2010年,与李瑞琴相守协作的丈夫因病去世,犹如断了李瑞琴的左膀右臂,让她悲痛欲绝。县委书记又为她派去一名在科级岗位上工作多年的科技特派员,出地承担起了葡园管理工作。
在李瑞琴的创业路上,党和政府永远是她困难时伸出的第一双援手,是助力梦想实现的重要基础。
2002年,仪尔基地发展态势良好,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建厂投产。旨在用自己的法国品种赤霞珠、蛇龙珠酿四星级以上酒店用的高端葡萄酒建一座法式酒堡。2004年,乡都葡萄酒开始上市销售,持续良性发展。乡都葡萄酒以顶级地下酒窖及葡萄酒品鉴体验会所的高品质形象进军内地一线城市。规范的生产管理,一流的酿酒师队伍,使得独具地域特的“焉耆酿造”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认可,在国内外几个权威大赛中荣获多项殊荣。“乡都”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乡都品丽珠2013干红葡萄酒和天塞珍藏霞多丽2013干白葡萄酒,是新疆仅有的2款入选2015年“葡萄酒圣经”----《贝丹德梭--法国葡萄酒年鉴》的葡萄酒。焉耆县人民政府作为新疆唯一一个政府机构被选为第四届中国工业酿酒协会葡萄酒分会的常务理事单位,乡都酒业作为新疆唯一一个企业被选为该分会的理事单位。
2017年焉耆县县葡萄酒(汁)设计加工能力突破3万千升,已建成葡萄酒企业产能达1.5万吨,葡萄产量1.8万余吨,生产葡萄酒(汁)0.67万千升(其中干红产量0.57万千升,干白产量0.1万千升)。目前,园区日接待能力可达500人次以上,住宿接待能力达50人次。酒庄产业的发展融合了一、二、三产,搞活了经济,提升乡村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打造的酒庄、红酒区、集散地、旅游区为一体的生态区雏形基本形成。(二)焉耆回族自治县葡萄产业发展特
1、区位优越。焉耆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是贯通南北疆的
必经之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提出,为焉耆发展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驿站,焉耆县将直接面对具有巨大葡萄酒市场潜力的中南亚和欧洲市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产业格局。近年来,焉耆县紧紧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和葡萄酒加工产业,大力发展从酿酒葡萄种植到产品加工,各类配套产业和葡萄籽皮综合利用等葡萄酒上下游产业,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乡都酒业、天塞酒庄、中菲酒业为主的“三大十二小”的发展格局。
3、园区之路。2013年6月,焉耆县以酿酒葡萄产业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园成功升格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也是自治区唯一一家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同时,焉耆廊坊生态产业园已经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河北巴州生态产业园,作为河北省对口援助巴州重点产业园区项目,纳入河北省“十三五”援疆综合规划,为进一步加快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打造“红酒之都”城市名片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4、人才济济。近年来,焉耆一直高度关注葡萄酒高端人才引进,聘请北京农学院副教授、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酿酒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葡萄酒产品质量认证评委、中国酒庄联盟副秘书长、国家高级酿酒师、葡萄酒国家一级品酒师李德美先生担任焉
耆县葡萄酒顾问,每年定期来产区各酒庄指导。同时,产区还引进了国家级品酒师邹积赟、国家级酿酒师杨华峰、张炎、蒋延军等人才。天塞酒庄聘请澳大利亚著名酿酒师李丽安·卡特担任顾问,为焉耆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二、焉耆回族自治县推进葡萄产业化的做法和成效(一)合理规划,科学布局
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产业优先”的原则,依托巴州城乡设计院编制完成《焉耆县1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总规》及《焉耆县1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详规》,严格按照产业布局,加快葡萄生态酒庄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不断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一是在巩固酿酒葡萄产业园10万亩葡萄基地的同时对撂荒的2.3万亩土地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招租,盘活撂荒土地,破解用地瓶颈,为葡萄种植提供保证;二是进一步抓好道路框架建设,继续完成南北主干道向北、东西主干道向西延伸,对泰葡庄8公里和华萄园2公里总计约10公里的柏油路面进行铺设,拉开葡萄园区框架,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整体形象;三是推进防洪设施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对部分区域的防洪设施进行修护完善,解决雨季水患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
(三)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积极培育和引进1-2家规模达300至800吨的葡萄系列酒庄酒堡入驻,发展各具特葡萄酒庄酒堡,形成葡萄产业集;二是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效应,重点引进葡萄酒生产企业和特酒庄的基础上,积极引进1-2家葡萄酒加工产业链,葡萄酒箱、纸箱包装等附属设施建设,延伸酿酒葡萄产业链,海瑞盛葡萄籽精油、花青素、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MZ060)西部项目《新疆生态环境与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研究》阶段性成果。
58
葡萄面膜等延伸产品达产,为酿酒企业服务,从而降低葡萄酒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注重葡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加强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林果业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详细的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工作计划。邀请全国知名院校和科
研院所专家,在葡萄品种区域化栽培、葡萄根系防冻害、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和苗圃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并选派一批事业心强、肯钻研、能吃苦的技术人员到对口援疆省进行培训学习,使技术服务不断上档次,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技术服务水平的队伍。
(五)打造葡萄旅游文化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10万亩葡萄产业园的规划定位要求,结合葡萄园良好的人文、历史、自然底蕴及现状,积极创建3A景区,利用10万亩葡萄基地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酒旅游文化,着力打造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旅游观光和文化推广于一体的“有特、有品位、有市场”的精品葡萄园。依托正在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倡导以“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为主题的产区定位,积极开展以葡萄为主的农田观光、农业科普、葡萄采摘等农业旅游活动,从而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建设葡萄酒庄,推动焉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焉耆回族自治县酿酒葡萄产业效益分析
(一)具有一定的工业经济效益。按照现有技术标准,葡萄出汁率为60%,则亩酿酒葡萄园约生产葡萄酒300升,10万亩葡萄基地全部达产后,可为酿酒葡萄企业提供酿酒葡萄汁5万吨以上,生产葡萄原酒3万吨,如每公斤葡萄原酒和葡萄汁按照100元和10元计算,每亩产商品葡萄酒价值可达2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附加上市销售、物流、服务等因素,可实现二、三产值30亿元,贡献地方财政
1.5亿元以上,效益巨大。
(二)具有一定的社会综合效益。焉耆县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一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葡萄基地种植、冬埋、出土、采收等季节性用工总量约20万工天,季节性吸纳劳动力5000余人,常年固定使用劳动力1200余人,带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增收2300万元。加上带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相关的酿酒、制瓶、纸箱、运输、饮食服务产业的人员按500人计算,每年可为焉耆县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500个,如果每个农民工每年工作时间8个月,每月工资2000元计算,每年每个农民工增加收入1.6万元,每年农民工总收入可达5600万元,可极大的提高农民收入。
(三)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效益。过去,七个星镇东西戈壁土地荒漠化严重,是县域沙尘暴主要来源地之一。通过10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体系建设,该区域已形成大面积的绿植被,有效改善了县域小气候,并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提高绿化覆盖率、降低地下水位过高造成的次生盐渍化危害,改良土壤,提高其他作物的种植效益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随着基地绿植被的形成,也为野生动物、昆虫、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区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更为库尔勒水源地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四、焉耆县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不足,葡萄酒加工企业实行限产、减产。据统计2017年1-10月全县
葡萄酒产量426千升,同比下降0.7%,只实现产能的1.4%。
(二)栽培管理水平低。因部分种植户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缺苗、产量偏低、成长缓慢等问题比较严重,全县近2.3万亩酿酒葡萄种植效果不佳,个别地块仅维持防护林灌溉用水,还有个别种植户的大面积葡萄地直接撂荒,给园区造成负面影响。
(三)葡萄酒规模化效应不够。除乡都酒业外,其他葡萄酒企业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
(四)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目前,我县葡萄产业专业技术骨干、熟练技术工人不足,特别是在葡萄苗木选育、繁育、种植到酿酒、储藏、葡萄酒品鉴等环节缺乏专业人才,无法满足葡萄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此外,葡萄产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造成葡萄冬季埋土、夏季出土
依赖大量劳动力,耗时费工,极大增加企业资金投入压力。
五、新常态下促进焉耆回族自治县葡萄产业优化升级的思考 (一)准确定位葡萄酒产业发展方向
1、焉耆产区葡萄酒要坚持“高端市场为主、中低端市场为辅”、“特酒庄酒为主、佐餐用酒为辅”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特葡萄酒庄建设,鼓励葡萄酒生产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2、葡萄种植基地要按照“一优三高”的理念来建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建设标准化高效节水基地;瞄准高端市场,按照高端酿酒葡萄的标准进行生产,提高种植效益。
3、加快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文化产品围绕本地特挖掘和宣传,旅游产品围绕千伏洞遗址、相思湖、霍拉山等特旅游景点来设计和建设。
(二)加大原产地保护
1、建立健全焉耆产区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和监管机制,制订焉耆产区葡萄酒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出台具有焉耆产区特点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生产、质量和技术标准,建立葡萄酒庄列级制度及葡萄酒产品分级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原产地保护、监管机构,强化质检、检疫、监测和监管工作。
2、严格管理使用焉耆产区葡萄酒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证书,完善焉耆产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对园区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产品质量、包装标识及专用标志的管理和监督,依法查处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行为。
3、严格保护焉耆产区酿酒葡萄原料,产区内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必须在园区进行葡萄酒灌装,凡利用焉耆产区酿酒葡萄加工的葡萄酒产品必须标明焉耆产区。
4、加大产区有机葡萄认证工作。
(三)管好用好焉耆产区土地资源
1、符合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按照园区重点工程对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用地指标;建设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并确需调整的,可上报有关方面批准调整。
2、优先保证规划区内葡萄酒企业的建设用地;优先解决规划区内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适当增加葡萄酒庄的规划用地;葡萄酿酒加工及其配套产品生产项目的建设用地出让金,按照园区规定执行。
3、支持开发建设酿酒葡萄基地,鼓励企业和种植户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土地流转方式,开发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酿酒葡萄生产基地;支持集体将可垦荒地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盘活经营权,参与经营。
(四)加快产业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发酵、酿造等酿酒行业急需人才。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引进焉耆县酿酒产业急需的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提高酿酒产业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操作等方面人才的整体素质。鼓励企业和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开展定向、订单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焉耆县酿酒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五)加强合作,提升酿酒葡萄影响力
1、加强产区内部交流与合作,统一对外。焉耆产区葡萄酒企业现有“三大十二小”,若不抱团发展,便很难形成强势影响力。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服务、协调的职能,规范竞争秩序,加强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集团作战,避免互相拆台,加强行业自律,合力打造和提升焉耆产区的葡萄酒品牌。
2、加强与产区外部的交流与合作。葡萄酒是一个开放度较高的产业,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与产区外同行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借助外力,打造品牌。积极开展葡萄生态文化旅游,建立葡萄文化博物馆,把焉耆生态环境、葡萄酒文化和七个星千佛洞的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建成一批果树园艺、园林景观、科普教育、旅游接待为一体特旅游葡萄园。大力开发农田观光、农业科普、葡萄采摘、酒庄游览等旅游活动。
法国葡萄酒酒庄
参考文献:
[1]杨洋.新疆焉耆县葡萄酒产业发展分析--以乡都酒业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曾秀芹(1987—),女,新疆库尔勒人,硕士研究生,巴州党委党校中级讲师,主要从事社会学、政治学研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