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标杆作文两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1.出自林清玄《无风絮自飞》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2015高考时间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
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2.整体理解材料
材料有三个段落,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段,叙述了一条谚语。所谓谚语,即在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往往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无疑,这里的谚语内容代表的是老一辈的生活经验,是历史进程中的传统,是什会上的既成规则。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段,叙述了小孩和父亲对待谚语内容的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小孩在质疑,父亲在传承;小孩在挑战,父亲在守护。两人的行为都是自觉的行为。
3.把握材料含义
这则材料是叙事性材料,事件的主体是小孩和父亲,我们由此可以联想到哪些问题呢?
两代人对待事情的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显然是不同的,到存异求同的途径才是解决两代人分歧的关键。
小孩代表着正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凡事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父亲代表着成熟的长辈,他们富有经验,但也容易思想保守。作为长辈应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并引领他们正确地成长呢?
通观整个材料,“分辨”是个关键词,是不是解决所有问题之前都要分辨个清清楚楚呢?
4.2015年山东省高考阅卷组给出的作文立意
角度一:孩子
1、探求事物和探求真理,追求创新。
2、质疑权威,挑战前辈。
3、追求新鲜事物和创新事物的过程比获得结果更重要或者并重,由此引申出反对功利化对待事物,主张理想化
角度二:父亲
1、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抓大放小,明确目标
2、顺从自然规律、顺从客观规律,反对破坏,让其自由生长,引出社会规律、历史规律
3、结果(比行为、方式、手段更重要)
角度三:从材料整体出发
1、寻求孩子、父亲都能满足的做法
2、长辈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让其更好成长(谈父子关系)
3、乡谚,分辨(值不值得分辨、如何分辨、在社会上哪些事分哪些事不分)有用和无用、价值、求同存异、相伴生长、人生的借力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可以多角度立意,从父亲的角度看,第一,父亲认为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清,得
到果实就可以,可以写注重结果;第二,丝瓜藤肉豆须无需分开,它们自会各自结各自的果,可以写尊重自然规律;从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开两种植物,认清它们,说明孩子有一种探索精神,可以写鼓励探索精神,鼓励创新精神;从丝瓜藤和肉豆须的角度看,可以联系人生,人生也如丝瓜藤和肉豆须一样,时不时与人纠缠不清,只要记住自己的出发点,不忘自己的目标,过程中的不愉快不必在意,由此可以写一写认准目标,懂得放下必能成功。
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
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传世,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比如,现代社会下,相
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与韭菜兰是最好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价值观念决定选择
“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变得更伟大而高贵。”杜伽尔这样定义人生,在生活中,人们带着渴望不断追寻,有的人在物质的享乐中迷失自我,深陷无尽的物质涡流,而有的人乐享精神的富足,走向生命的高贵。人生价值观念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人们因为精神的高贵而选择坚定前行的生活。画家、作家木心客居纽约时期,在物质极度
匮乏的条件下,在异国他乡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开讲时六十二岁。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他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木心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