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
李昌奎
⼀、项⽬组织
教育部⾼校学⽣司
⼆、项⽬历史
为推动就业与培养有机联动、⼈才供需有效对接,帮助⽤⼈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型、复合型和紧缺型⼈才,促进⾼校毕业⽣更加充分更⾼质量就业,教育部今年⾸次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项⽬。2021年12⽉2⽇,教育部公布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项⽬申报指南,⾯向全国⾼校开放申请。
《2022年教育部⼯作要点》提出“推动就业与招⽣培养联动改⾰,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项⽬”。
三、⽤⼈单位参与条件
参与供需对接就业育⼈项⽬的⽤⼈单位⼀般应满⾜以下条件:
1.⽤⼈单位有意愿与⾼校开展⼈才供需对接和就业育⼈合作,能够结合国家战略和实际需要提出需求,
提供项⽬专项经费和资源⽀持,通过与⾼校合作加快本单位(或⾏业)急需紧缺⼈才培养,助⼒⼴⼤青年学⽣成才就业,优化⾃⾝⼈⼒资源配置。
2.企业类单位须具有独⽴法⼈资格,成⽴⾄少3年,信⽤良好,在所属⾏业领域具有⼀定规模和较强竞争⼒,每年招聘⾼校毕业⽣规模⼀般在30⼈以上;与头部企业形成密切合作关系的⾏业⽣态企业(可由头部企业推荐)及平台机构,条件可适当放宽。事业类单位须在所属⾏业或领域具有较⾼社会影响⼒,主管单位原则上应为地市级及以上⾏政机构。
3.⽤⼈单位诚实守信,有协作精神,发出项⽬需求后,能够根据⾼校反馈的项⽬申请,及时跟进,开展项⽬解读、合作洽谈,指定专⼈负责项⽬对接和过程管理。
四、⾼校参与项⽬要求
1.⾼校须是教育部认定的全国普通⾼等学校,能够主动对接⽤⼈单位项⽬需求,为项⽬实施提供环境及条件⽀持,配备项⽬管理⼈员。
2.⾼校能够针对国家战略、就业市场和⽤⼈单位需要,主动调整招⽣计划安排、学科专业结构、⼈才培养模式,邀请⽤⼈单位参与毕业⽣就业课程设置、案例开发、师资队伍培训等,⽤好校内外资源推动项⽬落地实施。
3.⾼校能够配合合作单位开展⼈才招聘⼯作,联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组织毕业⽣积极参与合作单位举办的双选会。
五、项⽬分类
供需对接就业育⼈项⽬实施项⽬制管理,项⽬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定向⼈才培养培训项⽬。⽤⼈单位向⾼校提出⼈才培养培训具体需求,提供经费、师资、技术、平台等⽅⾯的⽀持,协同⾼校制定培养⽅案,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长期系统定向培养(1学年及以上)或短期就业能⼒培训(1学期或数周),为⽤⼈单位输送急需紧缺⼈才。
2.就业实习基地项⽬。⽤⼈单位会同⾼校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提供场地、设备、指导教师等,协助安排⾷宿,发放实习补贴,每年提供实习岗位不少于30个。⽤⼈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储备⼈才资源、遴选考察毕业⽣,帮助更多毕业⽣通过实习实现就业。
3.⼈⼒资源提升项⽬。⽤⼈单位结合事业发展需要,与⾼校建⽴定向招聘关系,打造⼈才⼯作站或专门⼈才基地,双⽅定期互派⼯作⼈员开展挂职交流,协同开展就业创业、⾏业发展、团队建设等专门研究,深化互利合作和流程再造,建⽴紧密的⼈才供需对接关系。
六、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流程
1.提出需求。符合条件且有需求意向的⽤⼈单位填写项⽬申报指南并发送⾄指定邮箱/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2.发布指南。学⽣司委托全国普通⾼校毕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对⽤⼈单位提交的项⽬需求进⾏审核,经汇总分类后形成项⽬指南,及时⾯向全国⾼校发布。
3.项⽬⽴项。⾼校根据项⽬指南,组织院系或部门积极与⽤⼈单位对接,进⾏项⽬申请。⽤⼈单位组织专家公平公正开展项⽬论证,协商⼀致后可与多所申请⾼校签署合作协议。⽤⼈单位按要求在平台报送⽴项结果,学⽣司会同就指委对结果进⾏核定,由学⽣司集中向社会公布。
4.项⽬实施。合作协议签署后,⽤⼈单位和⾼校共同推动项⽬实施,落实落细合作内容,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校根据协议约定,牵头项⽬落地并定期向⽤⼈单位报告进展情况。⽤⼈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确保落实经费拨款及软硬件⽀持等事项。
5.项⽬结题。⾼校项⽬负责⼈在合作协议约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向⽤⼈单位提出项⽬结题申请。⽤⼈单位组织专家进⾏项⽬验收,按要求在平台报送验收结论。学⽣司将适时⾯向社会公布结题名单,及时发掘优秀典型,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推⼴,对有创新、有价值的合作项⽬进⾏表彰。
七、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重要节点
2021年8⽉30⽇,《教育部⾼校学⽣司关于征集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项⽬的函》(教学司函〔2021〕37号)发布。
2021年12⽉1⽇,《教育部⾼校学⽣司关于公布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项⽬申报指南的函》发布,⾼校教师开始申报,企业组织评审。
2021年12⽉1⽇⾄2021年12⽉31⽇,有关⽤⼈单位⾃⾏组织专家对⾼校项⽬申请书进⾏论证评审,与评审合格的⾼校签定项⽬协议。
2021年12⽉31⽇17时前,有关⽤⼈单位接平台将评审结果报送教育部⾼校学⽣司。
2021年12⽉31⽇17时前,有关⽤⼈单位接平台将评审结果报送教育部⾼校学⽣司。
2022年1⽉1⽇,教育部⾼校学⽣司开始将对校企合作项⽬进⾏复核。
2022年4⽉6⽇,《教育部⾼校学⽣司关于公布第⼀期供需对接就业育⼈项⽬⽴项名单的通知》(教学司函〔2022〕7号)公布,6369个项⽬获得⽴项。
⼋、⾸批参与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企业
根据教育部2021年12⽉10⽇发布的《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项⽬》,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项⽬指南征集⼯作于2021年)8⽉启动,共有347家⽤⼈单位提交项⽬指南。经过全国普通⾼校毕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审核,最终281家⽤⼈单位申报的2804个项⽬指南审核通过。在公布项⽬指南的单位中,央企、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等头部企业75家,其中中国银⾏、中国移动等整合各地分公司⼈才需求集中申报,腾讯、字节跳动等联合多家⽣态链企业组团申报。从⾏业领域看,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商贸服务与⽣活消费、建筑地产等⾏业申报数量较多,反映相关领域⼈才需求旺盛。从专业需求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程、⼤数据分析与应⽤、⼈⼯智能、市场营销、⼯商管理、电⼦商务等专业合作需求较⼤。
根据李昌奎2021年12⽉10⽇在⼈民之窗发表的《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启动申报》,经企业申报,全国普通⾼校毕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教育部⾼校学⽣司复核,共有19个⾏业281家单位参与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包括:
1.农林⾏业,内蒙古正⼤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
2.能源动⼒⾏业,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单位;
3.材料化⼯⾏业,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
4.装备制造⾏业,中国商⽤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公司等35家单位;
5.信息通讯与互联⽹⾏业,⾕歌公司、亚马逊云科技、阿⾥云计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
6.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业,北京捷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12家单位;
7.建筑地产⾏业,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远洋集团控股(中国)有限公司等22家单位;
8.⾦融⾏业,中国银⾏总⾏等15家单位;
9.商贸服务与⽣活消费⾏业,北京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8 同城)等26家单位;
10.科技服务⾏业,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
11.医药卫⽣⾏业,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
12.教育⾏业,北京正保会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22家单位;
13.⽂旅艺术⾏业,华住集团等14家单位;
14.新闻出版业,湖南⼴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播电视台)1家;
15.体育服务⾏业,开创者时代体育⽂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
16.⽔利与⽣态环保⾏业,北控⽔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
16.⽔利与⽣态环保⾏业,北控⽔务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
17.法律⾏业,北京⼤成律师事务所等4家单位;
长春分类信息18.公共管理与服务⾏业,中国中⼩企业协会产教融合⼯作委员会等9家单位;
19.国防科技⾏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〇四研究所、中国航发商⽤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
九、企业⽴项情况(部分)
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持北京信息科技⼤学、⼤连海事⼤学、长春⼯业⼤学⼈⽂信息学院、东北⽯油⼤学、上海财经⼤学、上海杉达学院、青岛科技⼤学、齐鲁⼯业⼤学、潍坊科技学院、中原⼯
学院、江汉⼤学、湖北商贸学院、湖南师范⼤学、湘南学院、南华⼤学、中⼭⼤学、华南理⼯⼤学、⼴西民族师范学院、西南政法⼤学、四川师范⼤学、云南⼤学、宁夏⼤学、昌吉学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州城市职业学院等27所⾼校⽴项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28项。
⼗、媒体报道
教育部: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项⽬,2021年12⽉10⽇
新华⽹:教育部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项⽬,2021年12⽉10⽇
⼈民之窗:2021年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启动申报,2021年12⽉10⽇
(作者系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项⽬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项⽬负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