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
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1、余幼时即嗜学。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 反衬自得其乐。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chì duō) 俟(sì) 负箧曳屣(qiè)(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g) 衾(qīn) 容臭(xiù) 烨然(yè) 緼袍敝衣(yùn)
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三、解释
1、致:得到。 2、假借:借。 3、走:跑。 4、以是:因此。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 之,指代抄书。
6、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7、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8、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9、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请教。
10、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1、叱咄:训斥,呵责。 12、至:周到。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稍降辞: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放温和些。 辞,言语和脸。
16、俟:等待。 17、穷冬:隆冬。 18、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送马东阳马生序翻译
19、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0、汤:热水。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媵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3、寓逆旅:住在旅店。 逆旅,旅店。 24、沃灌:浇洗。
25、衾:被子。 26、缨:帽带。 2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8、腰:腰佩。 腰,用作动词。 29、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0、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31、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慕艳,羡慕。
3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五、古今异义词。
①录毕,走送之 走 古义:跑; 今义:表行走。
②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 今义:表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借; 今义:表虚伪的,不真实的。
一词多义
以 ①以衾拥覆(用)
②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③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⑤家贫,无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从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②当余之从师也(跟从)
其 ①俟其欣悦(他)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他的)
至 ①礼愈至(周到)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到底)
若 ①烨然若神人(好像)
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
之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助词,的)
②走送之(代词,它,指书)
③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④无鲜肥滋味之享( )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译: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
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带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译: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又苦于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八、课文内容理解。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
答:(1)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
家贫,但自己却“嗜学”学习上“无书”和“无师”学艰难,穷冬时节,穿行深山雪谷,“足肤皲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一日粗茶淡饭只有两顿。
(2)克服的方法:
①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以此得以遍观书。
②苦无名师引导,长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从未动摇求学的意志。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遇老师叱咄则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答:我赞成宋濂的学习态度.因为宋濂从小就“嗜学”,成年以后,“益幕圣贤之道”,他学习能够刻苦和持之不懈的原因就在于此古人言:“大志得中,中志得小,小志不得”志向、目标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成功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宋濂“以中有乐为足者”故可“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我们要乐中学,学中乐,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但是,宋濂的尊师方式,我有些不同意他尊重老师固然重要,但也没必要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而我个人认为的言外之意就是:老师错,学生也错,学生没有反驳的机会,所以,我们当遇到老师有错误的时候,应该大胆、有理、有礼地向老师提出,这样,我们才可以和老师在人格上建立平等的关系。
3、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目的: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4、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5、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 ②博览书; ③虚心求教。
6、你觉得“先达”对学生“未尝稍降辞”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答: 答案一:不可取。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 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 ②悬梁刺股 ③凿壁偷光 ④韦编三绝 ⑤圆木警枕
勤学的名人名言:
①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③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8、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