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小吃店”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案例分析
大班幼儿小吃店游戏教师指导策略的案例分析
一、小吃店游戏的教师指导策略案例分析
  空间环境创设案例:“标志暗示策略
    小吃店游戏中教师一般通过环境渗透指导策略来指导游戏。教师经常在空间环境创设中提供图形标志、实物标志、角标志等来进行暗示,它在游戏中起着规范行为、提示规则、示意步骤、丰富情节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根据标志的暗示来进行小吃店的游戏。教师要将教育意图有机地渗透到环境中,以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来达到有效指导的目的。
    案例 1
我听见我们班小朋友周毅与爸爸的对话内容。他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你看这是我平时最爱玩的游戏。爸爸回答说:“那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游戏吗?”周毅骄傲地说:“爸爸,你真笨,这儿摆放着海带条、薯条、麻辣串、小笼包、蒸饺,这么多好吃的,还有餐点介绍牌和烤箱,你难道猜不出这是卖小吃的小吃店吗?”爸爸又问:“那你能告诉爸爸你为什么喜
欢小吃店游戏吗?”周毅说:“因为我喜欢吃好吃的东西,长大了,我还要开一家小吃店。
案例分析 通过幼儿与爸爸的对话内容,使我意识到教师不需要做任何多余说明,通过小笼包、蒸饺、麻辣串、海带条、薯条等实物标志,就可以让幼儿知道我们的游戏是关于小吃的通过餐点介绍牌、烤箱的不同的图像标志,让幼儿进一步知道这是一个小吃店 通过不同的服饰、道具、头饰等角标志,让幼儿知道谁是小吃店的厨师,谁是小吃店的服务员这些都可以称作隐环境,可以帮助幼儿来环理解角,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觉自律的行为。
怎么制作空间  材料投放案例:“半成品制作策略
    游戏材料在幼儿的游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投放的材料单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小吃店游戏开展的最初阶段,教师提供的小吃品种太少。随着游戏的展开,孩子们已不再满足现有的几种简单的小吃,提出想要自己动手做好吃的小吃。因此,在小吃店游戏中教师对材料适时丰富与投放,要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及时提供幼儿现时发展需要的材料,通过材料的丰富与投放,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角游戏中进一步获得自主的发展。
    案例 2
    有一天我发现董昱在玩小吃店游戏时,好像无精打采的不想玩游戏。游戏结束后我说 董昱怎么不高兴呀?”,他说:“老师,这样不好玩,我想要自己动手制作小吃。他的回答让我意识孩子也有想自己动手做小吃的欲望,于是在第二天的游戏中,我就给了幼儿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作出美味的小吃。有的幼儿用绿泡棉纸剪成条状穿起来当作海带串,有的用白纸捏成饺子形状用胶水粘起来就成饺子了,有的动手用废报纸揉成小笼包、大馒头等等一系列的小吃,这些小吃都简单容易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在小吃店中尝试制作各种小吃,这样小吃店游戏就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形象生动了。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知道,对于幼儿好的想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案例中董昱提出的问题,我问自己怎样制作出更多看上去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又简单的小吃’”? 因为游戏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让幼儿完全自己制作小吃,因此提供半成品既满足了幼儿动手的愿望又节约了制作小吃的时间。通过自己制作游戏材料,可以增强了幼儿自主性和想象力,发挥自己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角意识案例:“生活情境再现策略
    教师与幼儿讨论生活中小吃店是什么样子,比如小吃店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引导幼儿想象一下,小吃店中方桌、椅子的摆放,小吃店物品的陈列方式。通过这些想象可以用来帮助幼儿增强角意识,更好地进行角之间的分工和互动,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配合,在平时生活中,出去玩耍时参观和观察一些特小吃,尽量多带幼儿出去接触社会。大多数幼儿都可以在生活中建立角的经验,对于一些外地的不熟悉的小吃,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幻灯片以及编讲有关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其了解特小吃,加深幼儿对这些小吃的感性认识,增加游戏的情境性。
    案例 3
    编讲故事法,在玩游戏之前我事先给幼儿编讲了如水晶包情节。小朋友们,在周六的时候呀,老师去了一家很特别的小吃店,小吃店里面只卖包子,其他的什么都不卖,而起那个包子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水晶包,因为包子皮薄,肉多,汤汁鲜美,所以叫水晶包。但他最有特的是它的服务员,从买汤包到吃汤包到结账付钱,每个服务员都只为一个顾客服务,而且服务员非常有礼貌。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小店呀如果在咱们
的小吃店游戏中也用这样的服务,你们看行不行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做到。
    案例分析通过简单的编讲故事的方法,让幼儿在了解一些小吃的同时,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留下深刻印象。就如案例中水晶包一样,说明水晶包的来历只是让幼儿更能深刻记住故事内容,更重要的是想让幼儿在游戏中再现水晶包店的整个服务过程和购买情境,先点小吃,再吃小吃,最后再结账。这一切都来源于孩子的生活范围和他们所处的环境,这些方法都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增加游戏的情境性。
  (冲突解决案例:“合作交流策略
    伴随角游戏活动的深入,幼儿在游戏中难免会出现矛盾。大班孩子间的有些冲突就像夏日的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孩子们在争执过后,很快就又高高兴兴地一起玩耍了。因此,当孩子们发生冲突后,教师要学会忍耐,不要急着去干预。在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出现相互伤害的情况,教师应静观其变,让孩子在争吵过程中相互辩驳、协商、谈判,从而慢慢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在矛盾中学会交往。
    案例 4
    在小吃店游戏中,天天突然因为一种新的小吃和军军争吵起来。你为什么抢我的好吃的?”军军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抢,刚才没人买,我才来买的。”“没有抢也要还给我,因为是我先看中的。天天不依不饶。军军回答道:“刚才大家都说,好玩的游戏好吃的东西要轮着玩的。天天不服气地说:“那我还没玩够呢! 你为什么抢?”军军想了想,温和地说 那能不能咱俩一起玩,今天你买,明天我买好吗?”天天想了想说:“那好,咱俩比比,看谁选的好吃的东西多。于是,两个小朋友一块玩了起来。
    案例分析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两个孩子争论的焦点——小吃店中好吃的东西谁先买,在孩子心中是有一定合作交往的认知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在幼儿的争吵过程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发挥着它的规则引领作用。幼儿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技巧的。
  (教育引导:“适时介入策略
    合作中产生冲突,幼儿往往都有自己的理由,当他们争执不下、互不妥协时,教师的作用在于不干扰幼儿自主决定的前提下,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以恰当的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自己的理论去思考和决策,最终解决问题。
    案例 5
    热闹的小吃店内坐满了顾客,可服务员半天也没来为顾客服务,原来大伙都争着要当顾客,谁也不肯去做服务员的工作。大伙儿吵吵嚷嚷,都坐着不肯当服务员。这时,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演好一个角,需要别人为你做些什么?”“如果大家都去当顾客了,那没有人当服务员,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孩子们开始议论了:“演出一个角,要有人给我送东西,要有人收拾桌子要有人洗碗,有人拖地那如果大家都去当顾客了,没有人给我们送东西,没有人收拾桌子,没有人洗碗,没有人拖地?”于是,孩子们便商量起来,便自动担当售货员、顾客、服务员等几种角。有了角,又该如何分配呢他们就商量着轮流来担任各种角。于是,小吃店里又热热闹闹红火起来了。
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知道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以恰当问题激活幼儿的思维,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合作认知,纠正幼儿的认知误区,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角分配。案例中,大伙谁都不愿意当服务员,只想当顾客,只想坐下来吃东西,不愿意为他人服务,因为他们觉得当服务员不能享受扮演顾客用钱买东西的和吃东西的乐趣所以大家争着扮演顾客,不愿意
扮演服务员。他们不懂得只有互相合作游戏才能顺利进行,这是他们认知上的错误。因此,就可能会使其合作行为受到阻碍。
  (身体攻击:“及时制止策略
    小吃店游戏中的矛盾冲突有时也会遭遇狂风暴雨的场面,当幼儿的争论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甚至有了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及时与幼儿进行对话,根据幼儿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感,加以适时、适当的引导,促进合作。
    案例 6
    强强在平时生活中就是一个十分调皮又霸道的小男孩,这天大家都在玩游戏,王老师则在四处观察幼儿们的游戏。突然,传来一阵哭闹声,王老师赶紧跑过去,看见强强和阳阳两个人正在地上打架,王老师立即就把两人分开。分开时,王老师看见强强还一脸的不服气,还想打架。王老师分别了二人谈话了解到,原来是强强作为顾客在玩小吃店游戏中,吃了很多小笼包。阳阳收银员让强强付钱,强强拒绝付钱说:“我没有钱,我才不付钱。阳阳很生气说:“你怎么可以不付钱,你吃了东西就应该付钱。在说话的时候不小心用手推了下强强,强强认为阳阳是故意打他的,很不服气。因此,二人就打起来了。
案例分析
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或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就必须以教师的身份直接介入到游戏中,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否则会影响游戏的正常进行。这时,教师就应直接干预,跟强强沟通应当如何当好一个顾客,如果在生活中吃东西不给钱是要被送到警察局的,让强强知道不能不问原因就出手打人,阳阳只是不小心推到你并不是打你。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强强不熟悉社会规则、缺乏社会交往的能力。
  (情节丰富与拓展:“互动式讨论策略
    幼儿的小吃店游戏本身就是根据幼儿的主体愿望跟空间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因此具有互动与自主性。教师在指导幼儿小吃店游戏过程中,不仅要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还要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幼儿积极参加游戏。在游戏结束后更要及时组织幼儿深入讨论游戏中存在的不足,如何拓展游戏,使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幼儿玩游戏是边玩边想,教师提出较具体的问题可帮助幼儿回忆过去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活跃其思维。在游戏结束后,把握住幼儿情感高涨的时机,提出一些使幼儿产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可大大
丰富游戏内容。
    案例 7
    在小吃店游戏中,教师发现扮演服务员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帮客人拿食物、扫地、擦桌子等工作。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与幼儿针对以上问题展开了讨论。教师启发幼儿想一想,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小吃店中看到的服务员,是怎样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这时立马就有小朋友举手回答说:“他们会拖地、擦桌子、送小吃给客人。我接着又问:“除了做这些服务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为客人做哪些工作呀?”于是小朋友们便讨论开来说 服务员要微笑服务、礼貌服务要对客人用您好、谢谢、再见、欢迎光临等礼貌用语。要主动的关心客人、帮助客人、礼貌的帮客人拎包等。这样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原来预定的故事情节也拓展了。下一次游戏时幼儿可以根据游戏需要去利用和再创造,发挥幼儿的互动性和自主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