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针对训练
考点1 文意理解 二、(2019怀化)散文阅读(15分)
更新ios7槐花飘香
申琳
①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②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③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④槐花香,退机票扣多少手续费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⑤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⑥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⑦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⑧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⑨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红烧肉的做法步骤详解
1. 本文围绕槐花飘香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件事?(4分)
2. 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以“五颜六槐花飘香”为题的好处。(4分)
3. 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 文章第⑧段中说:“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饱含着对伯父的怀念之情。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伯父的怀念吗?请从课文中出你的依据。(4分)
三、(2019郴州)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人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独生子女证
毕淑敏
①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祖父小的时候很聪明,学业有成,正欲大展宏图之际,曾祖拿出一个古匣,取出两本书,对他说,孩子,我有一件心事,终生未了——
②早年间,江南有一家富豪,酷爱藏书。他家有两册古医书,集无数医家心血之大成,为杏林一绝。富豪视若珍宝,秘不传人。后来,富豪出门遇险,一位壮士救了他的性命,富豪感恩不尽,欲以斗载的金银相谢。壮士婉拒:我不要钱,只是想用你的医书救普天下人的性命。富豪想了半天,说,我可以将医书借给你三天。
③壮士得了书后,急如星火地赶回家,请来乡下的诸位学子连夜赶抄医书。时间紧迫,荧荧灯火下,抄书人急速依样画葫芦地描了下来。谁知,抄好的医书拿给医家一看,竟是不能用的。医家以人的性命为本,这种在匆忙之中由外行人抄下的医方,讹脱衍倒之处甚多,且错的离奇,谁敢用它在病人身上做实验呢?壮士欲再去借来重抄,孰料富豪家失火,所有藏书化为灰烬。从此这两册抄录的医书,就像鸡肋,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④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⑤祖父说,您手里拿的就是这两册书吗?
⑥曾祖说,正是。
⑦祖父说,您是要我把它们校勘出来?
⑧曾祖说,我希望你能穷毕生的精力,让它死而复生。但工程浩大,你这一辈子,是无法同时改正两本书的。现在,你就从中挑一本吧。留下的那本,只有留待我们的后代子孙了。
⑨济世救人的功用也是一样的,祖父随手点了甲本。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一生同一方未知的领域,同一个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
祖父没有辜负曾祖的期望,像盲人摸象一般地摸索,册页上临摹不清的药材图谱,他亲自到深山老林一一核查。无法判定成分正误的方剂,他采集百草熬药炼成汤,以身试药,几次昏厥在地。为了一句不知出处的引言,他查阅无数典籍……祖父的一生围绕着这册古医书旋转,从翩翩少年一直变作鬓发如雪。到了祖父垂垂老矣的时候,他终于将那册古书中的几百处谬误全部订正完了。
⑪人们欢呼雀跃,毕竟从此这本伟大的济世良方可以造福无数百姓了。但造化弄人,不久,远方发掘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藏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简,其中正有甲书的原件。人们迫不及待地将祖父校勘过的甲书和原件相比较,结果同古简完全吻合。祖父用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又在瞬忽之间烟消灰灭,毫无价值。
⑫古墓里出土了乙医书的真书吗?我问。
圣诞祝语⑬没有。朋友答。
⑭我叹息说,如果祖父当初选择了乙书,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⑮朋友说,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⑯祖父说,对我来讲,甲书乙书是一样的。我用一生的
时间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已经足够。
(选自《毕淑敏散文集》)
1. 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认真梳理后将下面空缺的情节用四字短语补充完整。(3分)
壮士借书→→藏书被烧→→→原书出土
2.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加点词富有深意,读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3分)
曾祖的话说到这里,目光炯炯地看着祖父。
3. 祖父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分析并归纳。(4分)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内容,谈谈你对“人只要全力以赴地钻研某个问题,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逼近它的真实。”这句话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使中国水稻亩产从1964年的200公斤增长到2018年的1065.3公斤,为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先生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新华网评)
参考答案
考点1 文意理解
考点针对训练
二、(15分)1. (4分)示例:放学路上嬉戏闻槐花;放学路上摘槐花;母亲做槐花蒸菜;一家人在槐树下吃槐花蒸菜。(每点1分)
2. (4分)示例:内容:“槐花飘香”是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刻回忆,以此为题,能形象、集中地表达对童年和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2分)结构:“槐花飘香”又是本文行文的线索,文章围绕“槐花飘香”展开对故乡的回忆,线索分明,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2分)
3. (3分)示例: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1分)通过“停下”“嗅”“问”“笑”“喊”几个动词和“真香”“
香不香”“香”几句简短的语言,表现了儿童活泼天真的精神面貌。通过儿童的动作和语言生动真实地表现出槐花的香。(2分)
4. (4分)示例:不是,文章第①段就点明了主旨,小区门口的槐花,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第②~⑥段写故乡的槐花香和童年在故乡发生的趣事,最后一段作者也点明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文章用大量笔墨写故乡和童年趣事,可知文章的主旨是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而伯父是“我”在故乡的故人,作者写伯父实际也是为了怀念故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