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也是报喜鸟?
文|秦天奕 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乌鸦是中日两国常见的鸟。很多时候,它们并不介意与人类比邻而居,并以粗哑的叫声昭告它们的存在。
日本乌鸦研究专家、《乌鸦的教科书》的作者松原始说:“虽然没有‘乌鸦’这个种,但是乌鸦的同类是出人意料的多。”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大约40种鸟的统称。乌鸦分布广泛,在中国和日本常见的有大嘴乌鸦、小嘴乌鸦、秃鼻乌鸦等。
乌鸦个头较大,胆量更大,因此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乌鸦在中日两国既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后羿射日”“金乌负日”的传说。
远古时候,天空中有十个太阳。后羿张弓搭箭,射下九个。藏在太阳中央的黑的三足乌鸦,纷纷坠落。最后,
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大地上风调雨顺,后羿因此被誉为英雄。由于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金光闪烁,因此“金乌”就成了太阳的代称。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羿焉彃日?乌焉解羽?”后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乌鸦的羽毛如何纷纷落下?
《山海经》中写道:“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远古时代,在汤谷(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棵扶桑树,乌鸦在上面栖息。乌鸦轮流背负着太阳运行、出没,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乌”就是乌鸦,即“金乌”“三足乌”。汉代王充在《论衡》中也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
太阳中的乌鸦、月亮中的兔子等是我国古人最奇幻最大胆的想象,“金乌”“玉兔”等也成了重要的文化意象。李涉的“金乌欲上海如血,翠一点蓬莱光”,与韩愈的“金乌海底初飞来,
1
说理
朱辉散射青霞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金乌”意象将海面朝阳初升时的
壮美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
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特候鸟飞的那么远
别是隋唐时代,日本多次派出遣隋使、
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日本神话中的“八
咫乌(三只脚的乌鸦)”大概就是从
中国传过去的。
日本《古事记》中有则神话,神
武天皇东征途中曾在和歌山的森林中
迷路,幸赖八咫乌的指引,才摆脱困境,
抵达目的地,得以建立大和王权,成
为日本开国之祖。因此,在日本,乌
鸦被奉为令人尊敬的神圣之鸟。日本
谚语亦称:乌鸦是神的使者。日本人
认为三足乌鸦的三足代表的是智、仁、
勇三种高尚美德。日本足球协会也采
用八咫乌图案作会徽。
现在,中国人常常将喜鹊当作吉
祥喜庆之鸟。其实,在中国古代,喜
鹊的近亲乌鸦也被视为报喜鸟。《尚
书传》有言:“周将兴之时,有大赤
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
诸大夫皆喜。”周朝将要兴盛的时候,
有巨大的金乌叼着谷种聚集在宫殿之
上,武王很开心,官员们都很欢喜。《诗
经·小雅》云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一般认为,在这里,乌鸦也是吉祥的
象征。乌鸦停留在哪家的屋顶上,就
将给哪家带来富贵吉祥。
“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少
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在杜甫的《西山三首》和张籍《乌夜
啼引》里,乌鸦都被当作报喜的使者,
为人们传递好消息。
在日本文化中,乌鸦更多的时候
也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日本谚语称“乌
鸦的职责就是不断啼叫”。因此即使
听到乌鸦叫也不会发生不吉利的事,
更不会骂其为“乌鸦嘴”。在日本青
森县等地,乌鸦的叫声就如在中国的
喜鹊叫,是吉兆。当地有一句谚语,
大意是,乌鸦对着家门叫,家中会有
贵客到。
日本人对乌鸦的喜爱,可能是从
小培养的。日本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儿
歌《七只乌鸦》 :“乌鸦啊,为什么
歌唱?因为在那高山上,有七个最可
爱的孩子等着她回家……”
汉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孝
道为时人所推崇,乌鸦被赋予鲜明的
伦理彩,与“孝”密切结合,成为
孝文化的一个符号。东汉文字学家许
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
谓其反哺也。”乌鸦反哺,说明乌鸦
是一种仁爱的孝鸟。
2
3
说
“嗟斯乌之克孝兮,心识养而知
慕……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是辞赋家成公绥《乌赋》中的句子,《晋书》介绍了其写作背景:“时有孝乌,每集其庐舍,绥谓有反哺之德,以为祥禽,乃作赋美之。”
西晋文学家李密在《陈情表》中也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表示要像乌鸦反哺那样奉养祖母,先尽孝道,再报皇恩。唐朝孟郊《远游》:“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通过“不远飞”的孝顺的乌鸦,与远行的游子对比,写出了游子远行难归,不能尽孝的悲伤。
“孝”是儒学核心思想之一,这种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日本也有谚语说“乌鸦有反哺之孝”,其思想应源于中国。而白居易《慈乌夜啼》中的诗句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传到日本也演变成一句谚语,“乌鸦是鸟中的曾参”。曾参是孔子的弟子,以孝心孝行著称。
日本人喜欢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教育子女。在日本儿童看来,乌鸦是最可爱的鸟。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界中尚未发现乌鸦有反哺行为。不过,在鸦中,有些刚刚成年的乌鸦会帮助父母搬运食物、哺育幼雏(也常常趁机吃白食)。
乌鸦的文化形象随时代而变迁。战国时期,乌鸦就有“恶”的一面。在屈原的《离骚·涉江》里,乌鸦就代表奸佞小人。“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鸾鸟和凤凰这样的神鸟(正人君子)被渐渐疏远,而麻雀、乌鸦之类的恶鸟却堂而皇之居于庙堂。
大约自唐朝起,浑身漆黑、叫声聒噪、喜欢腐食的乌鸦,就从原先预兆吉祥的神鸟逐渐沦落为令人讨厌的灾厄化身。而宋朝以后,乌鸦就常常被当作不祥、不幸、晦气之鸟。“乌鸦噪,祸来到”“粉刷的乌鸦白不久”“凤凰不入乌鸦巢”等与乌鸦相关的谚语,以及字若涂鸦、彩凤随鸦、鸦飞鹊乱等与乌鸦有关
的成语,大多带有贬义彩。
乌鸦作为悲凉、衰败、黑暗、凶恶的象征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李白《战城南》中的句子“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运用“乌鸦食腐”这个意象描写战场的凄惨景象,反映战争的恐怖与残酷。杜牧的《鸦》,“扰扰复翻翻,黄昏飏冷烟”,用“扰扰”“翻翻”描绘乌鸦飞翔的动态,显示其无可归依、无所适从的情态,与“黄昏”“冷烟”等共同勾勒了一幅苍凉的景象。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
4
理
孤村”,将乌鸦与斜阳、孤村相结合,描写出一幅衰败荒凉的景象,用乌鸦这一意象将去国离的游子之恨表现得淋漓尽致。
范仲淹被贬饶州时,好友梅尧臣作《灵乌赋》,劝其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范仲淹也作《灵乌赋》给予回应。在范仲淹的笔下,乌鸦的形象再次反转。他斩钉截铁地写道,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都要坚持正义,抨击丑恶,“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日本文化中,乌鸦的意象主要为神鸟、孝鸟、吉祥鸟,但也有大意为“天下乌鸦一般黑”“乌鸦无论洗多少次也变不成白鹭”之类的谚语。此外,也有日本人觉得乌鸦比较愚笨,认为“乌鸦是模仿鹈鹕的鸟”,
如东施效颦。
乌鸦不仅在中日两国文化上有联系,在自然界也有关联。许多乌鸦在中日两国都是留鸟,但秃鼻乌鸦、达乌里寒鸦等则为候鸟,它们的繁殖地在中国东北,越冬地却在日本等地。
整体来说,由于乌鸦在日本文化中形象更佳,因此,日本人比中国人与乌鸦相处得更为融洽,乌鸦数量在日本也与日俱增。然而,乌鸦太肆无忌惮,常常在公园甚至街头骚扰行人,于是日本公园里一般都会竖立专门的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防止乌鸦袭击。此外,喜欢腐食的乌鸦,翻食垃圾会影响环境卫生,有时也糟蹋秧苗和谷物。因此,有些日本人也讨厌乌鸦。
人无完人,何况动物呢?如果我们有一颗包容的心,就能够与乌鸦和谐共生,乌鸦就能够在我们的生活篇章中写下精彩的故事。它们不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而存在,也作为一种野生动物活跃于自然界,人们因此能欣赏到“夕阳枫叶见鸦翻”“斜日寒林点暮鸦”这样的自然美景。5
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