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人与鸟的理想距离
每天上班后,盐城东台条子泥景区摄影师导游、观鸟导游丁剑明都要沿海堤线巡护。他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候鸟信息:每年什么时候会来什么鸟,哪一天在哪个点位观测到了多少鸟……
丁剑明所在的景区位于条子泥湿地,总面积600平方公里,是江苏第一处、中国第十四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条子泥湿地作为盐城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计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越冬地和繁殖地,因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而声名远扬。
候鸟飞的那么远确保在安全区域拍鸟
2018年,丁剑明成为条子泥景区的摄影师导游、观鸟
导游。“这个职业听起来不太寻常,其实是给摄影爱好者、观鸟爱好者提供候鸟信息,带领大家到观鸟点拍照以及解答疑问。”在这之前,丁剑明是一名社区志愿者,经常组织
宣传爱鸟、护鸟活动,后来把爱好变成了工作。他说,这是他人生中最幸运的事。
小时候,丁剑明见到大大小小的海鸟停歇在渔船上,却一个也叫不出名字来。如今,他已经能清楚地辨认出每一种鸟:勺嘴鹬小小一只,嘴巴像个勺子;小青脚鹬非常胆小,一点动静都能吓到它;黑腹滨鹬性格活泼,善于奔跑……不同的鸟种迁徙规律也不同。丁剑明通过日复一日的观察提高了专业知识,在
了解它们的过程中爱上了它们。“对条子泥湿地鸟种的记录有利于促进湿地对鸟类的科研、监测管理,让观鸟这件有意思的事变成了有意义的事。”
在条子泥景区,丁剑明主要负责跟车接待来湿地观鸟、拍摄的游客及科研人员。“接到导游任务后,我要按计划组织大家观鸟、摄影,根据湿地的导游管理制度提供规范的服务,并向摄影爱好者介绍当天的拍摄流程及注意事项,讲解湿地的亮点,最重要的是确保大家在海边安全区域摄影。如果游客预约了带看日出,我会在早晨五点前带领大家到达最佳观看日出的地点;如果是研学路
守住人与鸟的
理想距离
文/本刊记者王冬艳
丁剑明
扫码听音频
6
线,我会带大家到各个观鸟点打卡,介绍鸟类分布及鸟种。”
为鸟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平时,丁剑明沿海堤线巡护,第一站总要先到条子泥“720”高地看看。“720”高地是一个退渔还湿项目,几年前改造完成,得名于它的面积为720亩。这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可以在涨潮时为各类原本在滩
涂觅食的候鸟提供临时落脚点,供它们休息,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多年来,条子泥湿地聚合科研机构、公益组织、公民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元湿地保护力量,探索“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模式。东台沿海保护修复了包括4500亩黑嘴鸥繁殖地在内的1万亩潮位栖息地,启动了国内第一个在海岸带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川水湾1.9万亩海岸带湿地修复,并大规模开展互花米草整治,遏制外来物种对湿地底栖生物落、鸟类生境的破坏。在丁剑明看来,无论是退渔还湿,还是巡护海堤、清除互花米草,为的都是修复湿地生态,保持生物多样化,为候鸟、留鸟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因为湿地生态修复得好,条子泥一些珍稀物种种数量屡创新高:“720高地”建好后,濒危物种小青脚鹬在2020年被观测到1150只,2022年又被观测到1221只,连续三年突破了全球不足1000只的预估。2023年年初,东方白鹳首次记录到121只,为近年最多;卷羽鹈鹕单次记录数66只,2023年年初首次记录到7只在条子泥湿地越冬。令丁剑明惊喜的是,火烈鸟连续八年飞抵条子泥湿地越冬,数量由最初的单只增加至11只。“火烈鸟是一种腿很长的鸟类,特别喜欢单腿站立,难道它就没有摔倒的时候吗?它们的平衡性就真的那么好吗?前年拍摄火烈鸟的时候,我非常幸运地拍到一只火烈鸟在水中滑倒的模样,那姿势和表情都太滑稽了。我连按快门,还拍到了火烈鸟爬起来后一脸懵的表情。拍摄的过程虽然漫长,但又是治愈的,拍到后心情不禁豁然开朗。”
人与鸟的理想距离
为了拍鸟,很多摄影爱好者驻扎在条子泥,一听到鸟来了立马赶来。一年夏天,一位从南京来的摄影爱好者给丁剑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正在巡护海堤,看到一位背着摄影器材、一脸疲惫的人慢慢走近,便上前询问。“他说他是专门从南京骑自行车到条子泥湿地拍勺嘴鹬的,寻了五天都没有看见勺嘴鹬的踪影,但还没有打算放弃。他的毅力感动了我,最后,我带领他成功拍摄到了勺嘴鹬。”
按下快门将瞬间的精彩记录下来,但瞬间的背后是漫长的等待。为避免拍摄、观鸟等行为打扰到鸟类,丁剑明常常会跟摄影师和观鸟人说“不”,“不能再往前了”“不能航拍”……他的工作除了带人们寻鸟,更重要的是保证人与鸟保持合适的距离。在丁剑明看来,人与野生鸟类须保持70米~80米的安全距离,做到不惊吓、不驱赶、不伤害鸟类及不破坏其栖息地。
“人与鸟的距离,实际上也是人与文明的距离。在我们湿地,只需稍稍留心,就能看到这样的画面:老人坐在湿地长椅上,一边看海晒太阳,一边聊天;孩子在海边玩耍嬉戏,很多不同的小鸟在他们的身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觅食……这就是我心中人与鸟的理想距离。”丁剑明说,湿地的管理是开放的,候鸟与人类和谐共生。“我们希望看到摄影师、观鸟爱好者、研学亲子家庭来看、来拍,通过记录、科普、宣教,让更多人关心鸟类、热爱自然,人鸟和谐共处就是最美画卷。”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丁剑明
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