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
形容秋天的四字词语《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企业宣传标语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2012-12-9 21:07:20以史为鉴,雅俗共赏——读刘再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读后感《中国近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以下简称“刘著”)是刘再生先生继《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作者集数十年的治史之功,将视线聚焦于1840-1949年间的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以丰富翔实的资料、独特的视野、严谨的史观,用四编、90个专题对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音乐人物、音乐事件、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反思,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论述中,作者秉承“爱国的、民族的、人性的”史观,力求在严谨的历史叙述中,弘扬民族文化,激荡民族精神,探索近百年我国音乐发展的规律。因此,本文试图从学术史观、学术态度、语言风格、音乐人物塑造手法四个层面,阐述拙见。一、学术史观如果说中国近代音乐史是一部雄壮的交响曲,那么史学家就是这部交响曲的编创者,其激荡的主旋律,正是作者精心编创的着力点。面对纷繁复杂的百年音乐历程,作者所选取的标尺是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刚正不阿的民族风骨、宽厚爱人的人性追求,为推动中国音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人物皆为其一一立传,热情颂扬。因此,“爱国的、民族的、人性的”主旋律成为刘著的主要史观。(一)爱国的音乐史观纵观刘著全文,始终洋溢的是“爱国的”主旋律。首先表现在对音乐家的选取上,作者从1928年国立音乐院师生谱写8首救亡歌曲为开端,到聂耳、冼星海等左翼作曲家,一次次掀起抗日爱国歌咏运动高潮。在本书配
置半身标准照片或在标题中突出介绍的95位音乐人物中,着重推介的抗日、爱国音乐人物占了近一半。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2] 。人类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进步的文艺从来都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形式。每个时代的进步文艺,对于拓展人们的视野,激励人们的斗志,锤炼人们的品格,激发人们的创造,都展示了巨大力量。近代音乐家体的塑造,即是通过爱国、爱人、爱民族的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呈现,达到这一目的。第二,多元背景下音乐作品的取舍本书在作品中除涵
盖常见的音乐体裁外,还囊括了军队歌曲、电影歌曲、时代曲等多种在其他史书中较少提及的音乐体裁。作者单独列出“以乐治军,声壮军威”一章,系统梳理我国近代军乐的发展历程。以冯玉祥军歌为重点,对清末时期黄遵宪军歌和革命根据地军歌也略有涉及。书中所选取的作品无不体现军中健儿的豪勇气概,抒发了将士的爱憎和现实情感。通过此篇介绍,读者能体味到军歌在抒发军人情感,修筑军人“精神上的国防”的重要作用。由此清晰意识到军歌在近代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关注作曲家宏大叙事作品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反映自我情感的作品,也是本书的一个特。如刘著对作曲家那些常被忽略的,不同程度表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作品,如儿童歌曲、艺术歌曲、抒情歌曲等也给以极大的关注。如作者特别提及聂耳的儿童歌曲创作,并以“铸造儿童灵魂的历史使命”、“在儿童歌曲共有的特性之外,以更加向往未来的新生活为其特”[3]来评价其创作初衷,展现作曲家的情怀。“刘著”还提及冼星海的《温静的绿情》、《妹妹你是水》、《忘掉她》等反映他个人感情生活的歌曲,流北京买房注意事项
露了作曲家对最为挚爱的人,最本真而动人的情感。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刘著的自我情感彩。第三,崇高人文关怀的多层体现刘著通过对音乐家的挖掘、对音乐作品的解读来彰显音乐家、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关怀,从而体现自我人文关怀。如本书为柯政和、江文也、程懋筠等长期被边缘化的音乐人物立传,肯定其历史地位,对其高超的音乐才华、优秀的音乐作品以赞美。作者以超越地域、阶层和社会功利性的人文情怀,对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所遭受的悲凉人生境遇的音乐家以深切的同情,力求还原历史本真面目。二、严谨的学术态度,开阔的学术视野1、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刘著中运用了大量的实物图片资料,在每个专题后给出详实的音乐文献引注,书末又附史料、工具书类,著作、作品、文论类参考文献;同时,有独具匠心地标注出68位中国当代音乐学家人名索引,179幅图片索引;随书穿插的歌词抄录、缩小了的曲谱手稿影印版,书后附有12首曲谱的完整谱例,以剪辑形式呈现的135首音频光盘,等等,凡此种种无不彰显了作者严谨、科学的学术态度。
2、宽阔的学术视野刘著在论述中,注重打破传统史论格局,在地域上,以内地音乐为主体,将港澳台音乐发展囊括其中,分立专题予以
详细介绍;在介绍解放区抗日音乐创作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国统区、西北边境地区的抗日音乐创作,甚至还将视野拓展到国际范围,收录了海外出版,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中国抗战歌曲集》。在人物上,以中国音乐家为主,同时选取近代音乐史上具有杰出贡献的外籍音乐家,进行立传缕析。如刘著用一定篇幅对狄考文夫妇、齐尔品、梅百器、查哈罗夫、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等一批有典型代表的外天问歌曲山河令
籍音乐家进行阐释与评价。丹纳说:“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只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的代表”[4] 。作者以融通、开阔的眼光,联系不同地域、国家近代音乐发展流动状况编写的音乐史,关注重要音乐家及其背后的体,正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学术繁荣的标志。三、语言晓畅,可读性强雅俗共赏是“刘著”的主旨,因此,本书在继承《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的基本体例基础上有所变化。标题多用对仗、琅琅上口的诗文作为对人物的总结,言简意赅、评价相对中肯、贴切。当然,这种以章回体小说形式的编写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学术勇气和学术积淀。刘著在语言晓畅的同时,时时以深刻的抒情性和带有哲理的话语充斥其中,虽然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有失严谨,却往往会带给读者理性的思考、对生命的体悟。如“追求总不如舍弃”专题,作者由作曲家江文也名言“追求总不如舍弃”展开,对作曲家由“早期作品接受欧洲前卫作曲技法之达于巅峰状态,回归到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创作”的音乐风格一再变异的轨迹详实描写。这质朴的名言里是暗含了过犹不及的劝诫,否定之否定的哲理,启示读者在人生上应不断反思,在扬弃中前进。四、人物描写手法多元化,音乐人物形象立体化刘著为了体现雅俗共赏,兼具学术与科普,还在历史性的叙述中运用多种手法多元刻画音乐家及其体,力求历史人物立体化、丰满化。(一)细节描写作者精于选材,注重采撷轶事,运用典型的细节揭示传记人物的精神世界,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如介绍萧友梅:“他临终前最后一句遗言是叮嘱前来探病的人‘回学校去记住把钢琴课室朝外的门缝用硬纸条塞紧,以防吹进冷风,冻坏学生的手指’”[5] 。体现萧友梅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鞠躬尽瘁,对学生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又如“凭词寄意,柔情似水”中详细记述近代词作家韦瀚章与黄自、应
海南三亚旅行社尚能之间生活上相互扶持的细节,以“three musketeers”(三剑客)喻三人的深厚友情,向读者揭示了音乐家的生活情趣,音乐家之间的深厚情谊。本书广泛使用细节描写,对于音乐人物塑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向读者娓娓道来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理想抱负的音乐家。(二)语言描写刘著语言犀利,行文流畅,言语间饱含深情又不乏引经据典。在“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一篇中,作者首段以音乐学家王光祈爱国名言“吾将登昆仑之巅,吹黄钟之律,使中国人固有之音乐血液,重新沸腾”梅花香自苦寒来出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