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经典民歌刍议
作者:张宇航
来源:《文教资料》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2014年第09期
作者:张宇航
来源:《文教资料》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2014年第09期
摘 要: 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围绕20世纪30—40年代的救亡音乐,对中国经典民歌进行详细介绍,指出其反映的主题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于新生活的渴望与向往,以及为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愿望。
关键词: 中国经典民歌 救亡音乐主页壁纸怎么设置 主题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中国民歌演唱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生态民歌慢慢发展为中国新民歌。中国独具特的音乐风格,吸引了无数听众,让大众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然而最让我们无法忘怀的还是20世纪30—40年代的救亡音乐,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一股音乐思潮,是人民众的重要精神武器。音乐创作以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伟大主题,抗日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于新生活的渴望、向往,以及为新生活而奋斗为主要宗旨,创作了一批我们今天所欣赏到的经典民歌。
一
所谓“救亡”,是一个时代主题,其内容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期盼着国家的富裕,以抵御外儒,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要求。飞机出装“九一八”事变后,救亡音乐思潮才真正具有独立意义,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理论纲领。30—40年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一股音乐思潮,救亡音乐思潮的核心内容就是为抗战服务,在救亡音乐思潮的影响下,所有爱国的音乐家都以不同的方式为抗战而奉献自己的音乐才智,有的甚至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新音乐运动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结束。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它是以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工农大众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众的生活为创作的表现对象,成为中国文化界的进步力量和极大鼓舞,为广大众指明了革命的方向,左翼音乐的组织在国家危亡的情势下慢慢发展起来。“一二九”事件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发展为全国性高潮,大量救亡歌咏团体不断涌现,救亡歌曲广泛传播,当时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都具有无畏的精神,很快,在全国人民众中得到推广,并很快延伸到全国各地。当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如:吕骥、黄自、青主等。
二
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人民众的现实并且被人民众广泛流传的一种歌唱方式。根据地和解放区众歌曲主要以表现根据地和解放区现实生活为主题,例如马可的《南泥湾》是表现根据地和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的劳动歌曲,还有山西民歌《送军鞋》,陕北民歌《拥军花鼓》等则是反映边区人民拥军爱军、支援前线的歌曲。其中马克的《南泥湾》是他在1943年的秧歌运动中所创作的歌曲,这是一首歌颂三五九旅的官兵不怕艰辛,将荒芜的南泥湾开垦成为谷物满仓的塞北江南的歌曲,歌曲中的词采用简短的话语,描绘了陕北人民的美好生活,快乐自由,在创曲中吸收了大量的陕北民歌和陕北舞蹈的特点,同时不失南方民歌抒情的韵味,是一首受人民众喜爱的民歌。秧歌剧的音乐创作符合人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基础,其中《白毛女》堪称经典之作。1945年4月,歌剧《白毛女》在延安成功首演,标志着中国歌剧创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白毛女》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它开始解决通过音乐具体而细致地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歌剧中吸收和采用了不少民间歌曲音调作为剧中主要人物的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还广泛吸取了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民间音乐曲调。《白毛女》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压迫下农民的痛苦生活,反映了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得解放的光明,广大众被深深打动,激起人民强烈的阶级义愤和革命斗志的事例,显示了强大的艺术力传递信息的方式
量。“”后,十年动乱,中国音乐家在拨乱反正的思想指导下,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新中国成立后,民歌风格的众歌曲代表性的有《孟姜女》、《蓝花花》、《我的哥哥当了红军》等。《蓝花花》这首歌曲讲述的是有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可爱年轻的姑娘叫做蓝花花,她热爱自由,富有叛逆精神,虽然被嫁到地主家,但是她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毅然跟自己的心爱之人出逃。歌曲曲调朴实优美,形象地表现出蓝花花倔强不屈的性格。中国艺术歌曲得到了很大发展,当时较流行的创作歌曲是作曲家根据贴近时代的题材所创作的歌曲,其主要内容以赞美祖国,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对革命圣地的怀念,对英雄人物的颂扬为主,当然也包括一些爱情题材的艺术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我站在铁索桥上》等艺术歌曲,从各角度反映了这一时期人民的精神生活,旋律生动优美,艺术风格各具特,在人民众中广泛流传,影响很大,所以这些经典旋律,经典片段,经典歌曲才让人们无法忘怀,对人民众影响深刻。“千仞雪最后嫁给了谁”结束后,又迎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些艺术歌曲,在技法、体裁、题材、音乐语言等运用都更加符合时代的创造性。例如《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都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作品,《我爱你,中华》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优美的旋律及令人亲切的歌词让人难忘。
母亲节贺卡祝福语简单
三
自从电影流行以来,电影音乐成为电影里必不可少的元素。电影歌曲是电影音乐中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电影影片,电视歌曲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较出名的有作曲家任光、聂耳等,任光为电影《渔光曲》创作了主题歌《渔光曲》,该片情节动人,音乐优美,影响广泛。聂耳作为当时爱国青年的典范,为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了10余首电影歌曲,在当时受到了广泛影响,推动了救亡抗战歌曲的创作发展进程,对抗日救亡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后,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批优秀电影在众中迅速流传,让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作曲家雷振邦,其作品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具有浓郁民族彩,散发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独特,受到大多数人民众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其代表作品有《五朵金花》、《刘三》等,影片中的许多歌曲都成为了人们脍炙人口的歌曲。电影中不仅主题曲很重要,插曲也作为影片中必不可少的旋律,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插曲有电影《红日》的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电影《阿诗玛》中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唱段都是广为流传的歌曲,表达了人民众对于新生活的向往,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大量优秀作品涌现,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其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唱形式。《茉莉花》作为中国经典民歌曲目,有其独特艺术魅力。一百年前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就成功引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使得《茉莉花》这一歌曲为全世界人所关注,而中国民歌的魅力则慢慢散发之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后来又有许多歌唱家在国外开办音乐会,使得中国民歌广为流传。我国民歌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个时代的民歌都有其独特韵味,民歌还是不同地域文化、传播、交融及生活变迁的历史写照,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生活经验,沟通感情的基本方式。所谓经典民歌之所以不被人们遗忘,是因为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下来的老歌,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所遗忘。它是中国人民的心声,是民众的集体创作和智慧的结晶。它作为一种文化,从其发生之时就灌注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广大民众精神和感情最直接的体现。每一首经典民歌背后都有着让人难忘的故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由的向往。例如:《咱们的救星共产党》是黑龙江省的一首代表性新民歌,1945年黑龙江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主人,这首民歌洋溢着广大汉族农民高涨的革命热情和坚强的斗争意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广大众唱着它,振奋人心,鼓舞着人们踊跃参军,以实际行动保卫翻身解放的胜利
果实。《走西口》这首民歌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首歌曲是山西地区流传最广的民歌之一,旧时山西的百姓为生活所迫,走出西口到许多地区打工做生意谋生。《走西口》以新婚少妇的口吻唱出了一对夫妻难舍难离的情景,女子对丈夫的嘱咐,以及盼望丈夫早日回来的情感,音调凄凉委婉,曲调动人肺腑。
这些经典民歌都真实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背景,也是被人民众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精简的歌唱艺术,很多经典民歌被现代人改成了流行作品。也许很多人都忘记了历史,但是从这些歌曲中可以了解到我们并不熟悉的历史,了解到更多我们所无法体会过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有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值得我们回味。每当唱起这些歌曲,我都会慢慢回味歌词,慢慢回味旋律,想象歌曲中的情景,更有感情地演唱。现在我们可以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中国经典民歌回顾,老艺术家的倾情演唱打动人心。每一首歌曲都堪称经典,耐人寻味。经典民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背负沉重的历史,孕育新的希望,流行的歌曲不一定是经典歌曲,但是经典歌曲一定会流行,这就是中国经典民歌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