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农村的每个角落都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在社会更好的生存出外打工,他们是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下面有我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一、总体状况
      本次调查发觉,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主动的价值观,对将来怀有盼望,憧憬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足;有82.4%的留守儿童对将来抱有盼望,77.7%盼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损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受过意外损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
受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难等各种意外损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较差,学习爱好缺乏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果偏下,82.1%的人有过成果下降的情形。留守儿童学习不良行为较多:没完成作业(49.4%)、上学迟到(39.6%)、逃学(5.5%)的比例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8.6、4和1.3个百分点;不想学习(39.1%)和对学习不感爱好(43.8%)的比非留守儿童高5.6和3.2个百分点。留守儿童缺乏所需要的学习辅导:有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 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关心,比非留守儿童都高出5.8个百分点。
      3.留守儿童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前三位的支持来源依次是母亲、同学伴侣和父亲,而在非留守儿童的支持来源中,父亲其次,同学伴侣位列第三。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
持,是最亲近的人,是主要的情感支持和实际关心来源以及价值确定者。同学伴侣是留守儿童心里话的首位倾诉对象和遇到困难的第一求助人选,但需警惕不良体的影响。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内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表达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 22.6%的留守儿童觉得在需要时没人能关心自己。
      社会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报变量,社会支持弱化使得留守儿童消极心情更多,常常感到烦躁(46.0%)、孤独(39.8%)、闷闷不乐(37.7%),以及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19.7%)的都多于非留守儿童。
      4.留守女童负面心情相对明显
      留守女童的自我接纳程度更低,对自己总体上感到满足(76.5%)和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64.4%)的女童比例比男童低5.9和8.6个百分点,而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女童比例(40.7%)比男童高6.6个百分点。常常感到烦躁(47.6%)、闷闷不乐(38%)和无缘无故发脾气(21.5%)的女童比例比男童高3.7、1和3.5个 百分点;女童自评父母外出后,自己比原来抑郁、焦虑、爱发脾气、胆小的比例也高于男童。此外,有42.7%的留守女童常常觉得孤
独,不仅高于留守男童 6.2个百分点,也高于非留守女童6.7个百分点。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
      留守男童问题行为多,学习及校内生活中的障碍也多。留守男童迟到(41.8%)、逃学(7.4%)、受老师惩处(73.5%)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 5.3、1.9和5.4个百分点;不想学习(40.4%)、对学习不感爱好(44.8%)、很难集中留意力学习(64.4%)、没完成作业(54.8%)、成果下降(83.2%)的比例比非留守男童高310.7个百分点,也都高于留守女童。有51.6%受过同学、高班级同学、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侮,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11和7.6个百分点。
      6.父母外出对学校中班级儿童影响更大
      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简单被欺侮(23.7%)、被卑视(19.8%)、性格比原来内向(41.7%)、胆小(18.9%)的四班级留守儿童比例在6个班级中最高。他们常常思念父母(76.7%)、担忧见不到父母(59.2%)、担忧父母不爱自己(34.6%)的比例最高,比初三同学高21.3、25和11.1个百分点。四、五班级的留守儿童表示目前自己最需要和父母在一起,而其他班级的同学最需要学习辅导。
      7.青春期叠加留守使得初二现象更为显著
      初二留守同学在学习及校内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49.8%)、逃学(8.7%)、不想学习(62.8%)、对学习不感爱好(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86.3%)、遇到问题没人关心(68.4)、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62.7%)以及被老师惩处(75.2%)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同学,分别相差2.314.4个百分点。
      初二留守同学与父母的关系更差,常常和妈妈沟通(64.3%)、常常和爸爸沟通(57.9%)的比例低于初二非留守同学4.1和8.7个百分点,而被父母训斥恐吓(22.8%)的初二留守同学比例最高。唯有初二留守同学把同学伴侣视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43.38%),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母亲,其中的某些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8.寄宿留守儿童对生活满足度相对较低
      寄宿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较差,曾用吃零食代替吃饭的寄宿生(49.6%)比非寄宿生高10.5个百分点,平均每天睡眠9小时以上的寄宿生(15.2%)比非寄宿生低5.9个百分点。学习和校内生活状况更糟糕,上学迟到(49.2%)、没完成作业(54.6%)、不想上学(45.6%)、对学习不
感爱好(48.9%)、听不懂老师讲课(62.9%)、很难集中留意力学习(56.7%)、成果下降(78.5%)以及被老师惩处(67%)的寄宿生比例均高于非寄宿生,相差5.912.6个百分点。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意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缺乏,不能满意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寄宿生表示晚自习常常有老师答疑的仅有四成(40.4%)。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意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寄宿生学习之余或节假日最常常做的是在宿舍和同学谈天(50.1%),其次是在室外熬炼、玩耍(38.5%)和看电视(24.5%)。三是情感支持缺乏,不能满意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常常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意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就餐满足率仅六成多;平安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侮别人。
      低龄寄宿趋势明显。有35.2%的留守儿童是从学校就开头寄宿的,其中15%从学校四班级及以下就开头寄宿,寄宿留守儿童从学校高班级不断向下延长,少数学校还消失了一班级甚至是幼儿园就开头寄宿的现象。
      9.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整体状况欠佳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儿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亲外出的,占40.2%,母亲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在各个方面的问题最突出。他们生活习惯更差,络不良行为更多,意外损害更多,对留守生活的负面体验也更高;学校表现更糟糕,患病欺侮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纳和人际交往方面,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表现冲突,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用,同时也觉得别人比自己运气好;他们觉得自己更受人欢迎,但不情愿和别人谈话谈天;他们认为自己的好伴侣更多,但无助感最强。
      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虽然面临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对如今生活的满足度最低,但他们没有放弃对自己和生活的信念,照旧表现得主动向上,他们中有94.4%盼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比父亲外出的高2个百分点;有87.8%对将来怀有盼望,比父母外出的高6.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关爱留守儿童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立法保障亲子团聚、早期教育、家庭教育指导。
      2.完善监护制度和国家救助体系,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究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加快完善国家监护和救助体系。
      3.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搭建工作平台,统筹经费保障机制,制定并供应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流程及规范。
      4.构建全方位的留守儿童教育爱护络,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和监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平安爱护预警与应急机制。
      5.充分发挥团组织和专业社会工的作用,主动探究共青团统筹、团属组织联动、青年社会组织合作的工作体系,建立帮扶活动的长效机制,着力发挥专业社会工在留守儿童服务中的作用。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