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连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出名望的高校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 年后程颢去世,又连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遇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 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扰,怕影响老师休息,就悄悄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2
   乳姑不怠
   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旧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真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3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 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闻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特别聪慧,而且还是一个注意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经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观察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当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妹相互礼让、 相互关心、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今,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4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特别闻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育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谐相处, 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教导他最深刻的道理, 于是立即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尊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慧,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特别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
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敬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许多人都向他学习。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5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珍贵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其次天是齐顷公设宴款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其次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快
乐,特意做了这样的支配时,个个怒不行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商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闻名的"鞍之战'。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6
   "给我'还是"拿去'?
   有一伴侣,做人特殊吝啬,从来不会把东西送给别人。他最不喜爱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把东西给!
   有一天,他不当心掉到河里去了。他的伴侣在岸边马上喊到:把手给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这个人始终不愿把手给他的伴侣。他的伴侣急了,又接连喊到:把手给我。他情愿挣扎,也不愿把手给出去。
   他的伴侣知道这个人的习惯,灵机一动喊到:把我的手拿去,把我的手拿去。这个人立马伸出手,握住了他的伴侣的手。
   职场故事启示:
   "给我'还是"拿去'?我们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是不是始终在向客户表达着"把你的钱给我',客户就象上面那个吝啬的人,情愿在苦痛与不满意中挣扎,也不情愿把钱给我们。 讲文明的故事
   假如我们对客户说的是:把我的产品拿去,是否会更好一些呢?客户会更情愿地去体验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
   "给我'还是"拿去'?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精明的商家是否能从客户的角度去设计成交,设计商业模式的问题。
   换一个角度,事业就豁然开然。
古人文明礼仪小故事 篇7
   某杂技团方案于下月赴美国演出,该团团长刘明就此事向市文化局作请示,于是他拨通了文化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
   可是电话响了足足有半分多钟时间,不见有人接听。刘明正纳闷着,突然电话那端传来一个不耐烦的女高音:"什么事啊?'刘明一愣,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请问是文化局吗?'"废
话,你不知道自己往哪儿打的电话啊?'"哦,您好,我是市歌舞团的,请问王局长在吗?'"你是谁啊?'对方没好气地盘问。刘明心里直犯嘀咕:"我叫刘明,是杂技团的团长。'
   "刘明?你跟我们局长什么关系?'
   "关系?'刘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和王局长没有私人关系,我只想请示一下我们团出国演出的事。'"出国演出?王局长不在,你改天再来电话吧。'没等刘明再说什么,对方就"啪'地挂断了电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