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光未然和冼星海的创作激情,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由歌曲《保卫黄河》引入新课。
1、导入:大家刚才听到的歌曲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这部音乐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了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怒吼吧,黄河》,进一步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历,感受词曲作家强烈的爱国情感。请看老师板书课题。请跟着老师齐读课题“怒吼吧,黄河”,倒着再读一遍“黄河,怒吼吧”,(想一想,正读和倒读强调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这位同学请回答)(请坐。正如他所说,正着读强调的是“怒吼”)黄河为什么怒吼?这和《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
2、黄河,她见证了祖国的灿烂文化,锦绣山河,也见证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人民的血泪历史。(出示幻灯片)看到这硝烟滚滚,满目疮痍的景象,你可想到这里曾是
我们的家乡;看到这累累白骨,你可曾想到这曾是鲜活的生命;看到幼童惨死,你可曾感受到其父母的肝肠寸断。是的,黄河发怒了!(下面,我们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感受黄河的“怒吼”,同时思考:诗人光未然为什么会产生为黄河写一首长诗的想法呢?)
二、感受黄河的“怒吼”
1、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诗人光未然为什么会产生为黄河写一首长诗的想法呢?他看到了什么?
(准备好的同学请举手示意,这位同学请回答)
(你的很准确,你从哪些词看出了黄河的气势的“令人震撼”呢?)
(那请你重读这些词,再读这句话)
(好,请坐,从黄河的惊涛骇浪、虎啸龙吟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怒吼。
(2)这样的气势的确让人震撼,而更让诗人震撼的是人,是人的精神:
(请读出相关语句。后面的女生,你请朗读)
(你的朗读很有震撼力,你从中体会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呢?)
(很好,请坐。是啊,在滔天巨浪与河水拼搏的船工们,不正是中华儿女艰苦抗敌的缩影吗?)
(下面,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共同体会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
交流二:心潮澎湃
师:看着这滚滚东流的黄河,听着船夫们震天响的号子,诗人一时之间心潮澎湃。他联想到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观察上面句式的特点,请把上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比较陈述句和反问句有什么不同?)
(你来说)
(请坐,他说出了反问句的特点和改为陈述句的方法,谁有补充?)
(你请讲)
(请坐。是的,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话,体会反问句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
交流三:点燃激情
诗人的激情被眼前看到的和联想到的点燃了: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就在延安的和平医院的病房里,就在医院的病床上,光未然仅仅利用了5天时间,就口述完成了《黄河大合唱》四百多行的全部歌词!是的,诗人发怒了!
3、感受诗人和作曲家的“怒吼”
浏览课文4~6自然段,出诗人和作曲家“怒吼”的语句读一读。
1、诗人的怒吼 (齐读)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
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ǎi)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壮,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请看诗人的怒吼)
(从上面句子中的四个“时而”,四个“如同”,可以看出这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大家抢答得真好,请继续抢答)
(请从第一个分句中读出诗人声音的铿锵有力,此时他的声音像什么?朝阳象征什么?对,朝阳象征着希望,此时诗人仿佛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让我们充满希望,齐读这句话。
请从第二个分句中读出诗人声音的无比哀伤,此时他的声音像什么?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是呀,受伤的战士,牺牲的同胞,怎不让诗人哀伤?请再读这句话,用声音传递出心中的哀伤。
请从第三个分句中请读出诗人声音的欢快流淌,此时他的声音像什么?“林间小溪”使我不禁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生活画面,请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再读这句话。
请从第四个分句中请读出诗人声音的气势雄伟,此时他的声音像什么?怒吼中的黄河,不正是抗争中的人民吗?请以人民的名义,再读这句话。)
(大家的朗读和抢答太精彩了,请大家带上自己的想象,完整读这几句话,感受诗人的怒吼。)
2、作曲家的怒吼
(从哪儿可以读出作曲家的怒吼?谁来读一读)
(后面举手的同学请讲)
(请你读出冼星海的激动和斩钉截铁,再来一遍)
(太棒了,请坐。请看第二个句子中三个“就在”强调的是什么?)
(这位同学,请讲)
(是的,愈是艰苦的条件,愈能表明冼星海的充满革命激情)
(1)掌声中,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一把将稿子抓到手里,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把握把曲谱好!一定能!”
(2)仅仅六天,简直是一个奇迹!就在昏黄的油灯下,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
3、总结:在民族危难的时刻,诗人五天写出了长诗,为抗战“怒吼”;而冼星海仅仅用了六天就给这首长诗谱出了全曲,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什么精神呢?
(你说,你说,你来补充)
(是呀,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革命激情和爱国情感。)
四、感受中华儿女的“怒吼”
1.默读第7、8自然段,感受中华儿女的“怒吼”,同时思考:
《黄河大合唱》首次公演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和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什么?
(到答案后请大声朗读这句话,请齐读这句话)
因为这部作品,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怒吼吧,黄河!中国人民澎湃的抗日斗志一定能战胜侵略者,保卫家园!
(我们来齐读这句话)
(齐读真有气势,老师感受到了来自大家的怒吼)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
是啊,黄河的怒吼、诗人的怒吼、作曲家的怒吼,已经完全激起了延安居民、中国人民积蓄已久的怒吼!也正是因为全民抗日,抗日战争才取得了最终胜利。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像光未然、冼星海那样报效祖国。
(播放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让我们再次穿越时空,回到抗日根据地,回到全民怒吼的时代!请大家翻开课本96页,到《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跟随
诗人一起发出战斗的警号!
六、作业:完整聆听《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熟背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感。
[板书设计]
怒吼吧,黄河
黄河
诗人、作曲家 怒吼
中华儿女
全民 抗争 胜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