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EAM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以花城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为例
文/胡晓辉
摘要: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学生素养的发展,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的STEAM教育也在全国各地兴起。本文以花城版小学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中的三个乐章的欣赏教学为例,论述STEAM教育在音乐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进行项目制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为STEAM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提供相关案例。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音乐教学;黄河大合唱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学生素养的发展,STEAM教育也在全国各地兴起。STEAM教育不仅仅是提倡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这五个学科知识,更是一种重实践、超学科的教育概念,以整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进行灵活迁移应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作为艺术中音乐学科,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提倡学科综合”完全契合了STEAM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将以花城版音乐教材小学六年级欣赏课《黄河大合唱》中的三个乐章的欣赏教学为例,浅谈STEAM教育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1 整合相关学科,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对小学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停留在“唱歌”、“表演”的层面,不善表达的学生兴趣不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六年级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教师在教学时容易为了教学流程而进行教学设计,设计的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在音乐教学中注入STEAM教育理念,能使学生进入更高阶的学习状态,从不同学科角度结合教学内容,充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前,笔者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自主通过网络查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事件等。六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运用正处于具有浓厚兴趣的阶段,课前很多学生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调查研究。正式上课时,笔者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所了解到内容,再通过观看抗日时期的影片短视频进行总结,创设真实的历史情景,加强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拉近当代学生与抗日战争时期历史环境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所产生的音乐作品的兴趣与动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了解了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印象更为深刻,兴趣更为浓厚。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能用语言描述歌词中表达的场景,产生画面感,很好的理解了歌词所表达的内
容,从而简化聆听、学唱歌曲的难度,很容易就产生了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的。
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时,笔者从地理学科切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启发学生观察黄河的地理位置及地理外貌,观看黄河纤夫拉纤的视频,让学生自己谈谈感受,从而更好的理解船工号子的音乐特点。再通过学生随着音乐模仿黄河纤夫拉纤的身体律动,对比感受激流中拉纤、与风浪搏击和穿过了激流、靠近了河岸的画面,从而深入感受不同音乐风格对两种不同场景的描写。
《黄河大合唱》的每个乐章都是通过朗诵和乐队为背景而串联起来的,“朗诵”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学生普遍擅长朗诵的特点,从语文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领颂和齐颂,充分调动不善在音乐方面表现的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诵,不但了解了整部作品的脉络,还对这部作品的情感表现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尽可能挖掘教学内容中与其它学科相辅相成的可能,多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学科的共融,全面发展。
2 基于项目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项目”,就是一种任务,人们在资源的支持下,去创造特定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的“项目”,则是让学生通过安排围绕项目的真实学习任务,综合各学科知识,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设计并试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把研究成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时,笔者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曲是一个人演唱的,还是很多人演唱的?很多个人演唱的是一样的旋律还是不一样的旋律?演唱一样的旋律时,是同时演唱的,还是先后演唱的?启发学通过耳朵对声音的聆听辨别,总结演唱形式的概念,得出结论:很多人同时演唱一个旋律,叫做“齐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的,叫做“轮唱”。
接着,引导学生从音响效果营造的气氛去思考讨论:为什么作曲家要在这一乐章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学生在分组演唱、真实感受、相互讨论的实践中得出结论并进行分享:齐唱具有整齐划一的特点,展示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的力量;而轮唱则是给人一种此起彼伏、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游击健儿此起彼伏,抗日力量不断壮大,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一浪高过一浪的场景。学生通过自身的演唱实践和感受得出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也加深了学生对《保卫黄河》这一乐章音乐的理解和印象。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根据项目目标进行自主规划、讨论问题,通过聆听感受、演唱实践、讨论
交流、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了解决问题的乐趣,不仅很快掌握相关音乐知识,乃至愿意参与到相关的音乐活动中。这样的教学效果远远高于传统说教式的讲解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注重研究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全面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了重中之重。STEAM教育中的“跨学科”这一特征为“创新”拓宽了视野。
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时,在聆听的基础上,笔者抛出问题:你能画出黄河两岸在被日本侵略前的景象(下转32页)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第26题“制备KClO3和NaClO”相比于往年的实验题,本题更加基础化。第27题回收废镍催化剂制备硫酸镍晶体(NiSO4·7H2O)符合工艺流程题的大方向——“变化的情景,不变的知识点”,能力考查方面主要是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和计算能力几方面。第28题相对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尤其对图像的理解以及Kp的计算都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和计算的能力。第36题考查了有机化学基础的命名、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等,能力要求稍高的是副产物的判断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 基于试卷分析浅谈教学策略
2.1 关注“四层”中的必备知识——回归教材
教材是高考的根,是高考内容的具体体现,也是高考最后的落脚点。从该试卷可以看出,有多个考点是教材中原知识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半数学生在高三的复习时,只携带高三复习资料,不会带教材。同时,部分教师也容易忽略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考到“稀土金属被称为冶金工业的维生素”等教材上的描述,学生会很陌生。
作为教师,应当准确定位“教材”与“教辅”的地位,引导学生阅读和关注教材上的知识和拓展。通过“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让学生感受化学之美,感悟化学家们的探索求真的精神。
2.2 关注“四层”的关键能力——迁移模型
黄河大合唱第六乐章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学科相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具备的能力。
第10题的原型是必修一氨气的喷泉实验,这个模型关键是压强差,因此可以应用到其他物质。在教学中,基于氨气喷泉实验原理,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能将该原理迁移到相关的现象。只要将喷泉实验的原理掌握,再结合物质的性质,那么学生在遇到这个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27题的情景对于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考查的知识的能力是不变的。其中涉及陌生化学方程式、
化学物质及其性质的判断,考查了对学生接受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化学语言及应用能力、化学方法及分析能力、化学计量和计算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注重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能构建模型并展开合理的联想。
3 结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唯分数”的高考必然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高考向“考能力”转型,作为一线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如何培养有能力、有思想、有创造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杨学为.考试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2] 杨光.浅谈高中化学教材对高三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J].高考,2019(36).
[3]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中学)
(上接30页)和被日本侵略后的景象吗?学生立刻对超出“音乐”活动,具有挑战性的其它活动表现出
极大的热情和创作欲望。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认真聆听歌词创作绘画的内容,有的学生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不同的绘画内容;随着学生绘画内容基本框架的完成,教师再给出为两幅图画上的任务,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用不同的调表现生机勃勃和荒凉的情景,从而延申到音乐情绪的变化,学生在演唱时,自然而然就会随歌词内容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
在拓展环节,为了营造出黄河奔腾叫嚣的气氛,更好的感受音乐的情境,笔者布置了创作任务:请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可用的材料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表现黄河。有的学生用塑料瓶装上大米、黄豆、石子等,制作成类似沙锤的小乐器;有的则是通过揉搓塑料纸张制造出不同的声响;也有的用不同大小材质的奶粉筒、盒子等做成鼓,进行敲击节奏,制造出黄河的流水声及黄河水拍击岩石的声音,共同营造出接近真实情境的场面,从而使音乐活动更具感染力。
在这一乐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思考与创造,建立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在演唱这一乐章的作品时,情境更为真实,演唱情绪的表达也更为准确,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方式参与到歌曲的表现中来,不但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动手创作能力,更是享受到了表演的乐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为喜爱音乐、用音乐陶冶情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中,坚持“音乐性”为主,融合STEAM教育跨学科、情境性、协作性、体验性、设计性、艺术性的核心特征,能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具开放性和趣味性。从不同学
科角度入手,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入口,让更多的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让音乐学科知识结合日常现实生活,不再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音乐的不同教学内容与其它可以联系的学科相结合,相互促进,有效的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真正做到学科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彤.让思维改变——基于STEAM理念的特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
[2] 郑葳.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20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Z].2011.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麓城外国语小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