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张謇大事年谱
张謇生平大事年谱
清咸丰三年(1853)五月二十五日卯时,出生于海门常乐镇敦裕堂前进西室。
咸丰六年(1856),4岁,海门发生蝗灾,倚槛击蝗。是年冬天,父亲张彭年始教识《千字文》。
咸丰七年(1857),5岁,入邻居邱畏之先生私塾读书。取名吴起元。
咸丰八年(1858),6岁,仍从邱畏之读书。
咸丰九年(1859),7岁,仍从邱畏之读书。仲兄溺水身亡,年10岁。
咸丰十年(1860),8岁,仍从邱畏之读书。祖母病故,与三哥(张詧)习字记小帐。
咸丰十一年(1961),9岁,仍从邱畏之读书。
同治元年(1862),10岁,仍从邱畏之读书。
同治二年(1863),11岁,仍从邱畏之读书。读完《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酒诗》、《鉴略》、《千字诗》、《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启蒙书籍。
同治三年(1864),12岁,张彭年专门盖了“仿陶书屋”,聘请通州西亭宋蓬山先生教授他和三哥、五弟读书。兄弟三人自任洒扫粪除。宋先生检视前所读书,音训句读多误,授令重读。一日,有个公差骑马从家门口经过,先生出上联“人骑白马门前去”,要三兄弟应答,张謇应对:“我踏金鳌海上来”。先生和父母均大喜。
同治四年(1865),13岁,仍从宋蓬山先生读书。读完《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孝经》、《尔雅》。学做五言、七言诗,始习试贴、制艺。
同治五年(1866),14岁,读《礼记》、《春秋左传》,制艺成篇。六月,宋蓬山病逝。从学西亭宋紫卿先生。
同治六年(1867),15岁,仍从学西亭宋紫卿,读《周礼》、《仪礼》。
同治七年(1868),16岁,仍从学西亭。以如皋张驹之孙的身份,改名张育才,应如皋县、州、院试皆中,取二十六名附学生员。
同治八年(1869),17岁,仍从学西亭。读《纲鉴易知录》、《通鉴纲目》。如皋张氏以“冒籍考试”,謇苦于应付。
同治十年(1870),18岁,仍从学西亭,科试一等十六名。乡试未中。冬,订海门徐氏婚。
同治十一年(1871),19岁,从海门厅训导无锡赵菊泉学。读桐城方氏所选《四书文》、《朱子四书大全》及宋儒书。因冒籍事苦于,家实不支,自行检举,请褫衣顶归原籍。
1860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同治十二年(1872),20岁,仍从学海门赵先生,读《通鉴》。为归通州原籍事,时在海门,时至如皋,一岁殆无宁日。
同治十三年(1873),21岁,仍从学海门赵先生,读《三国志》、《方望溪集》、《姚惜抱集》。冒籍事了结,以如皋生员归通州原籍。科试取一等第十五名。乡试未中。兄弟析产分居。始有日记。
同治十三年(1874),22岁,张謇应孙云锦之邀,任江宁发审局书记。岁试获一等四名。同年底与同乡徐端结婚。
光绪元年(1875),23岁,借住惜阴书院肄业,以避发审局同事忌妒。恩科乡试未中。
光绪二年(1876),24岁,仍借住惜阴书院肄业。四月应科试,经古制艺正复四场皆第一,补禀膳生,不应优行试。闰五月,入吴长庆军幕,任机要秘书。
光绪三年(1877),25岁,仍在吴长庆幕。十一月更名张謇。
光绪四年(1878),26岁,仍在吴长庆幕。
光绪五年(1879),27岁,仍在吴长庆幕,五月应科试,经古制艺正复四场,皆第一,优行试亦第一。七月,应总督、巡抚、学政三院会考优行生试,取第一。乡试不中。十一月,生母金太夫人病逝。
光绪六年(1880),28岁,仍在庆军幕府。冬,随军移驻山东登州、黄县。
光绪七年(1881),29岁,仍客军幕在登州。读《老子》、《管子》、《庄子》。吴长庆嘱其为袁世凯正制艺。
光绪八年(1882),30岁,朝鲜爆发“壬午兵变”,张謇随军“理画前敌军事”,参与重大军事决策。著有《朝鲜善后六策》等。
光绪九年(1883),31岁,仍在汉城军幕。八月叔兄詧在汉城军中。
光绪十年(1884),32岁,吴长庆病逝,謇回到故乡。协助地方办滨海渔团、散赈平粜、设立社仓、引导乡邻种桑养蚕等社会事业。
光绪十一年(1885),33岁。应顺天府乡试,中“南元”。结识主考官翁同龢,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光绪十二年(1886),34岁。会试不中。读《管子》、《晏子》。
光绪十三年(1887),35岁。为乡里兴蚕桑。五月,孙云锦调任开封知府,再次邀请入幕。八月中旬,黄河在郑州附近决口,謇奉命察看灾情,草拟《疏塞大纲》,未被河南巡抚倪文尉采纳。十一月,张謇告别孙云锦踏上南归之路。
光绪十四年(1888),36岁,应邀出任赣榆县选青书院院长,兼修县志。为海门恢复溥善堂。
光绪十五年(1889),37岁,作《棉谱》。会试,不中。
光绪十六年(1890),38岁,二月应礼部会试,荐而不中。
光绪十七年(1891),39岁,至东台校县试卷,修县志。
光绪十八年(1892),40岁。会试不中,乃尽摒试具。十二月,营柳西草堂。
光绪十九年(1893),41岁,任崇明瀛洲书院院长。
光绪二十年(1894),42岁。应甲午恩科会试,取一甲一名进士,高中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同年六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惨败。单独上疏,痛斥李鸿:“战不备,败和局”,请求朝廷“另简重臣,以战求和”。九月十七日,父亲去世,南归奔丧。
光绪二十一年(1895),43岁,总办通海团练。应张之洞之聘长江宁文正书院。辞崇明瀛洲书院。
光绪二十二年(1896),44岁,应安徽巡抚沈秉成之聘兼任安庆经古书院院长。与
两江总督刘坤一议筹划兴建通州纱厂。
光绪二十三年(1897),45岁,长文正书院。十一月定《厂约》。
光绪二十四年(1898),46岁。三月,独子张孝若出生。仍长文正书院。为刘坤一拟《开垦海门荒滩奏略》。四月为翁同龢拟《大学堂办法》,七月任江苏商务局总理。
光绪二十五年(1899),47岁,任学部咨议。四月,大生纱厂开车纺纱。
光绪二十六年(1890),48岁,仍长文正书院。
光绪二十七年(1901),49岁,建立通海垦牧公司。
光绪二十八年(1902),50岁,三月,议建广生油厂。筹建通州师范。十二月,常乐镇扶海垞西垞开工。
光绪二十九年(1903),51岁,四月,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七月,筹建同仁泰盐业公司、吕四渔业公司。八月,移居常乐镇扶海垞西垞。
光绪三十年(1904),52岁,任商部头等顾问官。筹建上海大达外江轮步公司、天生港轮步公司。筹建大生二厂。创办南洋渔业公司、江浙渔业公司。于唐闸营新育婴堂。立海门常乐镇初等学校。设翰墨林印书局。
光绪三十一年(1905),53岁,创办资生铁冶厂。任江苏教育会会长。十一月,创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光绪三十二年(1906),54岁,四月,任江苏铁路公司协理。筹办南通五属中学。创办吴淞商船学校。营常乐颐生酒厂。
光绪三十三年(1907),55岁,任宁属教育学会会长。七月,大生第一厂第一次股东大会。
光绪三十四年(1908),56岁,三月二十五日,徐夫人卒。
宣统元年(1909),57岁,四月,当选江苏咨议局议长。九月,推为中国图书公司总理。十月,计划筹建江西瓷业公司。
宣统二年(1910),58岁,倡导举办“南洋劝业会”。
宣统三年(1911),59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张謇被推举为实业部总长。十二月,因不同意临时政府以汉冶萍公司向日本抵押贷款,辞去实业总长职务。
民国元年(1912),60岁,在南通倡建第一养老院。规建医院、残废院、贫民工厂、盲哑学校、图书馆。十一月,任导淮督办。
民国二年(1913),61岁,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在南通创办大聪电话公司。规筑军山气象台。筹建第一幼稚园、常乐女子初等小学。
民国三年(1914),62岁,创办南通济良所,收养、改造。成立大有晋盐垦公司。
民国四年(1915),63岁,南通被中央政府公布为“模范县”。创办通燧火柴公司。十一月,辞去农商总长、水利局总裁等职务,彻底退出政坛,一心从事实业、教育、慈善等地方自治事业。
民国五年(1916),64岁,五月,推举为中国银行股东联会会长。设立南通警察局,南通栖流所。
民国六年(1917),65岁,修葺南通江畔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上的古建筑,新增了“有有亭”、“我马楼”等景点,加强五山古木的保护措施。在南通城内,修建了功能各异的东、西、南、北、中五座公园。创建了公共体育场,创办了通明电气公司,南通城与唐闸镇开始用电照明。成立了南通水利会,规划实施南通地区水闸、涵洞建设和河港疏浚整治工程。在上海、南通、海门等地建立大储站,拓展物流业。兴建华成盐垦公司。
民国七年(1918),66岁,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上海成立,张謇被推举为会长。兴建大丰、大祐盐
垦公司。
民国八年(1919),67岁,六月,规定海门常乐第三纺织厂。修建了“曹公祠”、“京观亭”、“渡海亭”等纪念性建筑。创办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伶工学社,建立更俗剧场。创办天生港大山砂石公司。兴建通遂盐垦公司。开办南通公共汽车公司。
民国九年(1920),68岁,南通绣织局与女工传习所同时落成。经大生股东大会决定,成立南通淮海实业银行。兴建新南盐垦公司、南通大学基产处。
民国十年(1921),69岁,在天生港、海门等处设立公共汽车分公司,汽车可从常乐镇、垦牧乡和白蒲等镇抵达南通。南通公路实现700里全县通车。七月,任远东运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