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Z世代”看移动视频APP的人工智能应用
|RADIO &TV JOURNAL 2021.6
一、Z 世代成为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主力体
Z 世代是美国及欧洲的流行语,指的是在1995—
2009年间出生的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95后,这类人
从小就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短讯、MP3、智能手机和
平板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的影响,被称为“互联网土著”。人民网研究院2019年组织编写的移动互联网蓝皮
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
中的《类型·结构·逻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产业》
一文中指出,“Z 世代正在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文化消费的主力体。”QuestMobile 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Z 世代的用户量接近3.25亿,占比远高于其他体。在总人口增长数量有限的情况下,Z 世代的互联网使用情况和增长率使其成为各大移动应用平台争抢的受众基础。Z 世代作为独特的互联网使用体拥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是拥有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使用偏好。Z 世代作为互联网的“土著民”,成长在充满互联网基因的坏境中,
对互联网有着强烈的依赖性,
是移动社交平台的主要参与者。娱乐、求知、交友成为他们使用互联网的三大诉
求。移动视频平台作为不断发展的新媒体,
逐渐从只能观看视频这一单一使用模式转变为基于视频分享的交流分享平台,满足了Z 世代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
二是乐于“尝新”“尝鲜”。Z 世代这一时代的人,在短时间内享受着电子科技的更迭换代,智能手机、智能手表、VR 眼镜、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家居等新技术形态和应用的不断涌现,使Z 世代相比其他年龄层受众体更能快速接受新事物的出现,并且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感。
三是拥有自己圈层的独特符号。年轻和多元是Z
世代的代名词,他们拥有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
互联网沟通链接的功能使他们能在网络中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并在各种社交平台中组建独特的社交圈层,
不断吸引着更多同样兴趣的“盟友”
加入。这些圈层也在发展中构建了一套套独特的语言符号,像二次元圈层中的“汉服娘”“华夏衣冠”“魏天佑韩”
,这些语言文字成为划分不同圈层的符号载体。这个特点也可以理解为Z 世代的受众有着“标签偏好”
,也就是说,在购买和选择使用一个产品或服务时,不光看重产品或服务本身,
也会看重它背后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就代表
“我是什么样的人”
。综合来看,移动视频App 想要吸引Z 世代成为其
用户并具有一定黏度,就必须满足其追求个性、
趣味的内容需求和高智能、多元化的使用需求。那么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就成为移动视频平台夺取Z
世代这一炙手可热的用户体的重要武器。
二、大数据算法下的圈层划分
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针托马斯
·可洛波洛斯对Z 世代提出过“圈层效应”
,也可以叫做“Z 世代效应”。越来越多的老牌商业因无法走进这些圈层而丧失了“讨
好”年轻人的能力,面临着流量无法变现、
转化率降低的窘境。而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下文简称B 站)和抖音为
代表的移动视频App 正是因为能够打入圈层并成功划
分不同种类的圈层,才成为聚集一大批年轻用户、
满足其文化消费需求和保持着高度的用户黏性的成功案例。
(一)内容分发以B 站为例,B 站现在采用内容三类分级法。第一
大类有番剧、国创、放映厅、纪录片、漫画、专栏、直播、动画、音乐、舞蹈、游戏、科技、数码、生活、VLOG 、鬼畜、
时尚、广告、娱乐、
影视,总计20个频道。这20个频道下面包含多个小类,以番剧这一频道为例,
番剧下包括连载动画、完结动画、资讯和官方延伸4个小类。最后是以标签形式存在的第三级类别。这种划分细致的内容分类与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老牌网络视频平台相比拥有更多的媒介层级,用户可精准快速地到自己所需的视频内容,这种划分方式为Z 世代用户构筑了一个个的“部落圈层”。
以往的媒体平台,如百度、猎豹、搜狐等搜索引擎网站,内容分发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按时间和点击量
的排序将内容展示给用户;第二,
采用网站编辑推荐的形式将内容展示给受众;第三,依靠用户手动搜索或定向关注对其展示内容。这种内容分发方式所掌握的每
个用户的偏好信息不多,且内容分类也不够细致,
很难满足Z 世代受众圈层的喜好和需求。B 站的大数据算法利用人工智能记录下每个用户的浏览内容和浏览行为,通过将这些操作行为归类,为每个用户绘制出一份专属
信息图表,这些信息包括受众的性别、
年龄、地理位置、兴趣爱好、政治倾向甚至是情感状态。然后再将专属的
视频内容精准地投放给受众,
用户的浏览行为发生得越多,所绘制的个人信息的图表也就越详细。通过大数
“Z 世代”看移动视频APP 的人工智能应用阴穆芊澄
摘要院互联网时代,
移动视频App 深受网民喜爱,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代表的长视频App 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 更是获得Z 世代年轻受众的追棒。本文通过分析移动视频App 的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化的媒体应用,
发现其合理的圈层内容分发和实现虚拟在场的互动仪式体验,满足Z 世代人的文化消费需求、“部落化”的社交
需求和共享情感交流的互联网使用偏好。
关键词:Z 世代;人工智能;移动视频;B 站;
抖音178
算法分析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实现最快速度的从内容分发到被用户打开的效率模式。
(二)数据反馈
作为一个拥有15个内容分区、7000多个文化圈层的年轻社区,如今B站的活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1.1亿。B站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播放量、点击率、评论量、投币数和收藏量,同时也会涉及到用户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段、地域分布等,这些数据会跟着App的运营实时更新。但是数据的收集并不是最紧要的任务,如果不能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利用,就无法获得最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对于移动视
频App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已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反馈。以B站为例,用户在屏幕中显示的内容都是有优先级顺序的,平台将视频的播放量、弹幕数、投币量和收藏量进行统一计算,得出一个综合分数后优先推送分数高的内容,再进行新一轮的数据反馈,将最受受众欢迎的视频优先展示。人工智能还会记录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出用户的浏览习惯,比如用户注意力会最先集中到屏幕的哪个位置,便把最优先推送的视频自动适配到此位置,从而极大地提升视频的点击率。
三、沉浸式体验中的互动仪式链
互动仪式链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2003年提出的,他认为互动的基础是获得情感能量,这是人类交流互动的核心要素。根据这一理论,互动仪式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基本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里;第二,对局外人设定了某种界限;第三,人们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到相同的对象或活动中;第四,人们分享所产生的共同的情绪或者相同的情感体验。当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关注的焦点到达高峰,这些要素彼此作用会产生四种结果:体团结、个体的情感能量爆发、有代表性体的符号或神圣物、个体主动维护体意识。
如今移动视频App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做到了将传统的视频观看平台转变为社交娱乐平台,用户不再需要聚集于一个真实的场景,而是通过虚拟的身体和场景进行互动仪式。以短视频App抖音为代表,它的定位是潮流、音乐和记录美好生活,通过用户自制短视频与人工智能的专业应用相结合,获
得粉丝的点赞、评论和转发。15秒的短视频产生碎片化娱乐,带给用户沉浸式的体验。平台中拥有较多高黏度的用户,愿意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片段,参与到这场可以实现自我展示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并获得共通的情感体验。
(一)虚拟身体获取仪式参与感
抖音漫画脸特效在哪里
柯林斯认为,仪式的发生是身体经历的过程,但在如今人工智能化的新型媒体平台,身体在场变为虚拟身体在场,通过这个平台,所有使用者同在一个舞台。抖音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也是最受Z世代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抖音的成功依赖于其新颖的视频制作玩法,其中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体感识别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与视频玩法的融合营造出了年轻人喜爱的氛围,满足了他们乐于“尝新”、喜欢新科技的使用偏好。以上这些技术的支持来自今日头条人工
智能实验室(简称AI lab)。2017年让抖音大火的新功能“尬舞机”就是依靠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检测到图像中包含的人体的各个关键点位置,从而实现用户的动作姿势与目标动作的准确匹配。通过这种简单的舞蹈动作加上有律动的节奏和音乐,用户制作属于自己的短视频并与广大发布者进行互动交流或PK,用虚拟的身体参加仪式交流,实现了身体随时随地在场的虚拟集合。
(二)虚拟情境共享情感体验
抖音的人脸识别AI技术在其AR特效、贴纸等功能上也有完美的体现。2019年抖音与央视春晚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以春节为主题的贴纸和视频录制特效,如“吃饺子”“拜年”“拉春联”等,当用户作出拜年的手势时,屏幕中就会出现金元宝、春联、灯笼等春节元素的图案,并可以触发多种春节相关的背景音乐,用户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视频制作玩法参与各种活动,通过视频进行社交互动,从而传递浓郁热烈的节日氛围,达到中国年阖家欢聚、欢乐吉祥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抖音像是一个舞台,年轻人在这里进行创作和表演,并在分享和交流中获得情感共鸣。
柯林斯认为,互相关注的焦点是仪式运作的关键要素。视频发布者的目的是提升关注量和点赞数量,这些关注者们在同一场域中集中观看同一个视频,通过点赞和评论,表达自己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情能量,能够促使用户继续观看视频,从而产生情感动员,完成互动仪式链。
四、结语
Z世代作为“互联网土著”,是目前移动视频App的忠实追随者和使用者。移动视频App要想谋求自身发展和继续保持这一类受众的使用黏性,就必须拥有互联网思维,了解受众的喜爱偏好和使用需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开发出吸引Z世代用户的新颖内容和全新玩法。
参考文献院
1.QuestMobile2020“Z世代”洞察报告[EB/OL]. QUESTMOBILE,2021-01-1
2.www.questmobile. com/research/report-new/140.
2.刘雪梅,杨晨熙.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趋势[J].当代传播,2017(05):83-86.
3.李菁.抖音短视频传播中的互动仪式与情感动员[J].新闻与写作,2019(07):86-89.
4.曾丽红,李家慧.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抖音旅游短视频的勃兴[J].传媒,2019(16):44-46.
5.毕延浩.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自媒体传播生态现状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27):275.
6.占琦.影像乌托邦:网络社交中流量明星与Z世代粉丝的符码互动[J].新闻知识,2019(08):36-38.
7.刘懿璇.人工智能时代下VR新闻的全景式传播与融合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8(09):105-106+116.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79
视听2021.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